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优质3篇】

时间:2014-06-06 05:46: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一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学派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过去几个世纪里,西方经济学经历了多个学派的兴衰,每个学派都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概述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及其贡献。

经典经济学学派是西方经济学的开创者,主要代表人物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他们的研究重点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自由竞争机制,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斯密强调劳动分工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性,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认为市场可以通过自发的调节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李嘉图则提出了经济学中的“李嘉图模型”,强调土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古典经济学学派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支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瓦尔拉斯等。他们对经典经济学的理论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引入了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强调市场均衡的重要性。马歇尔提出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概念,为后续的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支重要学派,以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凯恩斯主义批评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观点。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周期性的失业和经济衰退,并主张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新古典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支重要学派,代表人物有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罗伯特·卢卡斯等。新古典主义学派强调市场的信息传递和个体的理性行为,提出了新的经济学模型和方法。他们对经济学的数学化和形式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经济学的理论发展。

总之,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每个学派都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从经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西方经济学不断演进,并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方法。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二

西方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意义

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理论,更是在经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本文将探讨西方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意义。

首先,西方经济学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观点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节,可以实现对经济波动和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控制。例如,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等手段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其次,西方经济学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国际贸易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研究国际贸易的模式和效应,可以为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例如,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为国家间的专业分工和贸易提供了解释和指导。此外,西方经济学还通过研究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等方面,对国际经济合作和金融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再次,西方经济学在市场竞争和企业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西方经济学研究了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形成机制和企业行为等问题,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例如,供求关系的理论可以帮助企业预测市场需求和定价策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西方经济学还研究了企业决策的理性行为和风险管理,为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最后,西方经济学在社会公共政策和社会福利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问题,西方经济学为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福利的改善提供了理论基础。例如,通过研究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理论,更是在经济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工具。无论是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市场竞争与企业决策,还是社会公共政策和社会福利领域,西方经济学都具有重要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 篇三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英国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派。例如,以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罗伯特韦内克洛委尔(RWClower,192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等。正是因为这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三)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了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贯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特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板书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几点改革建议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去读透该门学科的经典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货币、信息通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要与时俱进地阅读权威期刊的论文,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更多地去研究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讲课时才会厚积薄发、行云流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课堂的讲授内容相结合,随时随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首先,经济学的经典教材都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在大量运用案例的同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传输给学生是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了解掌握理论。例如生产者理论中可以用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的案例贯穿始终;国内生产总值的讲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国的实际数据作为案例;基尼系数可以用我国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比较的真实数据作为重点讲解。其次,互动式教学法是适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随时随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作为大学教师,保持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的关键所在。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具有争议或属于某个流派的,这也正是该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老师如能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实现了教学目的。再次,在经济学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为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有优势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

(三)经典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情况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对于未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进行相应的分组,让学生以营销部经理的身份去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学生就会在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去拟定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让每组学生选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定价策略,同学们相互探讨利与弊,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论文样式的报告。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对理论知识也不再生疏,从而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奥肯定律是阐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胀率越高。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趋高,有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样就产生了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释奥肯定律在当前中国出现的悖论。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经典理论,也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也是当前大学生最缺少的一种素质。

(四)数理模型的双重讲解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良好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数理模型非常的常见,随着学习的深入几乎每一个经济理论都会有相应的模型和公式。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每一个模型理解清楚,讲解清楚,再用现实的情况加以深入浅出的点拨。例如,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三条曲线的形状、交点、拐点等都是有明确定位的。首先,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学生三条曲线的画法及彼此的关系;其次,讲解完之后要学生到黑板前板书,检验掌握程度;最后以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何三条线是这样的关系。以班级某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为例:总产量就是班级的总分;平均产量就是平均分;边际产量就是新插班学生的得分。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状态可以解释为:只要刚到班上的同学分数低于现在平均分,对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动作用,反之亦然。当然,这一例子不见得恰当,但通过这样例子的讲解,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理解老师所要阐述的内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简单了。

(五)课堂讨论、社会调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时代,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很好的讲授一门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异常重要。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去检验自己,是师生双赢的策略。所以,任课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让他们走进现实社会去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销手段,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逛商场,不买东西,只观察商家的定价变化和所谓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偏好、收入、预期、替代商品价格中的哪一个影响因素。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加深了印象,甚至对学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进行最佳的选择。

三、结语

总之,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难度,上好该门课程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做支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做辅助,深入浅出的案例做讲解。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用课堂教学将学生引入经济学的世界,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去观察现实情况,或许这才是经济学课程最终要取得的教学效果。

有关西方经济学论文【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