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论文 篇一
在《美育书简》中,作者通过精心的文字安排和文学表达手法,展示了文学性的魅力。本文将从叙事结构、语言运用和意象表达三个方面对《美育书简》的文学性进行分析。
首先,在叙事结构上,《美育书简》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将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这种叙事结构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发展过程,并能够更好地体验故事情节的起伏和高潮。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回忆和闪回的手法,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梦境,将过去的经历与现实相互交织,增强了故事的深度和张力。
其次,在语言运用上,《美育书简》以简练、明快的语言风格为主,富有诗意的叙述方式让读者陶醉其中。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本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例如,在描写自然景色时,作者用“阳光洒在大地上,如同金色的织物”来形容,让读者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大地的丰饶。这种语言的艺术性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美感,也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最后,在意象表达上,《美育书简》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通过描绘生动的景物、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符号,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增强了读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例如,作者用“一池碧水中盛开的荷花”来比喻人们的美好心灵,用“一片落叶在风中翩翩起舞”来描绘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读者更加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综上所述,《美育书简》通过叙事结构的安排、语言运用的巧妙和意象表达的丰富,展现了出色的文学性。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获得美的审美享受,也能够在心灵上得到滋养和启发。通过对这些文学性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育书简》这部作品。
《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论文 篇二
《美育书简》是一部充满文学性的作品,本文将从情感表达、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学性分析。
首先,在情感表达方面,《美育书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表达,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通过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无论是面对困境还是享受幸福,主人公都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这种情感的传递让读者产生了共鸣和情感共鸣。
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美育书简》塑造了一系列鲜明而生动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命运,他们的行为和言谈都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内心世界。例如,主人公勇敢、乐观的性格让人印象深刻,而其他人物的情感冲突和成长也给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和张力。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最后,在主题思想的呈现上,《美育书简》通过对生活、美和人性的思考,传递了深刻的主题思想。作品中反映了美育对人们心灵的滋养和启迪,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性的热爱。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和成长,作者向读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种主题思想的传递不仅使读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也给了人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综上所述,《美育书简》通过情感表达的真实、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主题思想的深刻,展现了出色的文学性。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也能够在心灵上得到滋养和启发。通过对这些文学性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美育书简》这部作品。
《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论文 篇三
《美育书简》的文学性分析论文
德国哲学家和思想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及其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将之提升到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致的高度并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出
来,因此人们把《美育书简》视为“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一、美的概念的提出
“美”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人生经验方面。然而什么是“美”?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美是游戏冲动的对象。在席勒的著作中,游戏冲动是一个基础性质的概念,是理解“美”的关键。席勒认为,我们的人性因为受到“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这两种冲动的推动而分裂,并且这两种冲动难以平衡,人总是受其中一种冲动的控制而变得松弛或紧张。他指出,在人性分裂的情况下,要达到理想的人性, 取得上述两种冲动的和谐统一需要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并以此作为桥梁。因此游戏冲动实际上是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的结合。
二、美的功能
我们也许会诧异席勒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美”的概念。借助于“游戏冲动”这个概念,席勒正式提出了他的美育思想。他认为,完满人性的实现,必须经过三个阶段物质状态、审美状态、道德状态。在第一阶段,人受自然的盲目的支配而成为无理性的动物,在最后一个阶段,人是充分理性化、道德化的。人不能从自然阶段一下跃至道德阶段,而必须经过审美这个中介。审美成为了人由感性转向理性的桥梁,“总之,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此外,席勒在经历了对法国革命由起先的无限期望到后来的失望后,他试图把审美视作实现自由的一种手段。经验生活中的政治的失败使得席勒相信,“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能够达到自由。”笔者认为,席勒把审美教育作为实现自由的手段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因为他将审美的作用延伸到政治的领域并赋予其可以摆脱经验生活中物质和人为障碍的无限能力,但是不得不指出的.是,席勒的尝试却是一次空想,因为他只是一味地夸大了审美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人作为一个个体和类的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作用。因此,如何在生活中使得审美具有人的实践特征而非主观臆想将成为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个弱点。但是席勒也有所意识,他指出“政治领域的一切改善都应该来自性格的高尚化——但是在一种野蛮的国家制度的支配之下,人的性格怎么能够高尚化呢?”席勒认为还是只能将美的艺术作为人的性格高尚化的工具,进而实现政治的改善。
三、理性——获得“美”的钥匙
如何获得“美”或是“美”的感受是席勒提出的又一重要命题。关于美的实现或是美的获得途径,席勒引入了“人性”和“理性”的概念,并视作实现“美”的前提。他认为美的纯粹理性概念只能用抽象的方法去寻求,并可以由感性——理性本性的能力中推论出来。这也就是说,席勒承认美是由人性中的感性和理性共同获取的,并且是由感性向理性转变的。他强调:“只要理性告诉我们有人性存在,我们就知道有美的存在。”但是席勒又说:“经验可以回答我们,美是否存在。”并且他强调:“要把美的观念和感觉能力的联系分开却是徒劳的。因此我们把前者只看成是后者的结果是不够的,必须把两者看作是互为因果。”这就说明作为经验的首要因素——感觉和审美是互相作用的,我们通过感觉和理性获得美的感受,同时美作为一种感官感受作用于我们,这种感受可能是一段悦耳的音乐或是一幅美的画,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美的享受。因此,美对于我们可能是我们在生活中思索的一种对象。当美和我们内心情感融合时,美的感受就内化成我们审美主体自身一种状态。在席勒看来,美是以人性的存在为前提的,而理性却能够帮助我们在经验中实现“美”,而“美”既是我们的作为也是我们的状态。
四、优劣之说
笔者认为,席勒的《美育书简》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美是什么”、“为什么要有美的存在”以及“怎么样实现美”。当中的论述的最大成功在于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由此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的第二封信中提到:“我们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审美教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它对促进美育理论的完善以及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审美教育问题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从席勒开始,美育才真正逐渐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虽然他把审美作为实现政治自由和社会改造的手段是不切实际和难以实现的,但是他为人的自由和幸福作了更深入的探讨,有着重要的意义。席勒的美育思想的另一贡献在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在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原则的基础上继而发展成为“美是人性的自由”这一命题,并且给黑格尔和马克思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参考文献:
[1][德]席勒著,徐恒醇译.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
[2]檀传宝.关于席勒的两个命题的阐释——兼论审美活动的善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4):35—40.
[3]黄健云.席勒的美育思想及其价值[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4):62—65.
[4]王向峰.席勒的美育乌托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1).
[5]陈育德.第一部美育的宣言书——席勒的《美育书简》[J].江淮论坛,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