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员工的劳动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正因为如此,研究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聚焦于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探讨其之间的关系。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在道德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水平。在工作环境中,道德成熟度对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道德成熟度高的员工更容易遵守规章制度、遵循安全操作程序,并且能够主动参与组织的安全培训和会议。这是因为道德成熟度高的员工更加关注他人的安全和福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不仅保护自己的安全,也保护他人的安全。因此,组织应该重视培养员工的道德成熟度,通过道德教育和管理措施,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劳动安全价值观,提高员工的道德成熟度水平。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情绪识别、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等方面的能力。情绪智力对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智力高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冲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他们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采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劳动安全方面,情绪智力高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组织应该注重培养员工的情绪智力,通过情绪管理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水平。
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成熟度高的员工往往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情绪问题,从而更加关注劳动安全。而情绪智力高的员工也更容易具备较高的道德成熟度,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保护他人的安全。因此,组织在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方面,既需要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成熟度,也需要重视员工的情绪智力发展。
综上所述,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水平,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同时,研究者也应该进一步深入探究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之间的机制,为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篇二: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近年来,员工的劳动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研究者们开始关注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影响。本文将分析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通过提高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来促进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在道德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水平。研究发现,道德成熟度高的员工更加注重他人的安全和福祉,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会自觉地遵守安全规定,不仅保护自己的安全,也保护他人的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道德成熟度是促进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关键。组织可以通过道德教育和管理措施,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劳动安全价值观,提高员工的道德成熟度水平。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在情绪识别、情绪管理和情绪利用等方面的能力。研究表明,情绪智力高的员工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冲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在劳动安全方面,情绪智力高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也是促进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重要途径。组织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培训和心理辅导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情绪智力水平。
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道德成熟度高的员工往往具备较高的情绪智力水平,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情绪问题,从而更加关注劳动安全。而情绪智力高的员工也更容易具备较高的道德成熟度,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保护他人的安全。因此,提高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需要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
总之,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组织应该通过培训和教育措施,提高员工的道德成熟度和情绪智力水平,以进一步促进员工的劳动安全行为。同时,进一步深入探究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之间的机制,将为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篇三
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与员工劳动安全行为的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从个体微观视角对员工劳动安全行为意向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了道德成熟度(moral maturity)与情绪智力作为个体变量在提高员工劳动安全行为中的重要作用,最后从招聘、人员素质测评、组织道德氛围建设、员工培训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 情绪智力 劳动安全行为 道德成熟度
劳动安全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日益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重视,安全的工作环境对员工、企业而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致力于提高劳动安全,降低因不安全操作而导致的人员与财务成本。以往提高劳动安全的途径与方法大多集中于员工行为外驱力的研究,例如改进生产设备,劳动技能培训,制定劳动安全法规与条例等,这些努力确实降低了劳动伤害,然而始终无法实现工业组织中理想的“零工伤事故”目标。过度强调外驱力就会导致对员工内在安全道德与劳动安全行为关注的不足。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员工个体道德成熟度、情绪智力作为行为内驱力在劳动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了劳动安全行为模型,提出了提高劳动安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劳动安全行为内涵与特征
1.1劳动安全行为
与劳动安全行为相关的概念包括:安全管理、员工健康管理、劳动保护等。安全管理是指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与检查,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体;员工健康管理是企业通过自身或第三方运用现代医疗与技术从生理与心理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干预,系统维护员工身心健康,降低医疗成本支出,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行为。劳动保护是指国家与单位通过立法、组织与技术措施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而本文中所指的劳动安全行为指的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依据生产标准或出于自身安全进行标准化作业、避免身体暴力以达到保护自身与他人身体安全的和谐工作行为。劳动安全行为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狭义的安全生产行为,例如旷工遵守标准进行安全开采,避免工伤事故,还包括和谐的工作过程(例如避免与同事之间发生身体暴力造成彼此人身伤害)与利他性安全行为(例如劝架行为、向同事发出危险信号行为等)。劳动安全行为与安全管理等概念的主语区别见表1。
1.2劳动安全行为的特征
个体差异性。劳动安全行为属于个体行为,体现了个体行为的差异性。员工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到个体素质、性格、能力的影响。例如有的员工尽责性更强则表现出更多谨慎性行为,而有的员工风险偏好更强,具有较强冒险倾向,则表现出更多的非劳动安全行为。
多维性。劳动安全行为根据作用对象不同可分为:人-物安全行为,即因设备、工作环境而采取的劳动安全行为,如矿井下瓦斯浓度超标,拒绝作业;人-人安权行为,即工作中因人际冲突带来的身体伤害行为,如通过沟通协调解决争端,不诉诸武力。根据行为目标可分为:自我保护行为与帮助他人保护他人身体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提醒他人工作中的作业危险因素,帮助解决同事纠纷,避免身体暴力冲突等。
多因性。个体之所以采取劳动安全行为受多种动机驱动,包括外力作用,印象管理动机
、个体道德倾向、个体价值观等。在安全生产严格的企业,员工因对非劳动安全行为处罚严重的畏惧而表现出对规章制度的顺从便是外力作用的一种典型表现。有些员工带头进行劳动安全行为是为了赢得主管的赏识(印象管理策略),有些员工积极帮助他人防止人身安全可能出于道德心,也可能是印象管理动机。总之个体的行为受到多种动机驱动。2、劳动安全行为理论的构建
Francis L. Jeffries(2012)的研究表明员工的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对于安全行为态度有着积极影响。笔者根据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从微观个体的视角分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中的作用,并构建了安全劳动行为理论模型。
2.1理论基础
2.1.1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最早由Ajzen于1985年在理性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是分析个体行为模式的`典型理论,认为个体行为取决于行为意图,行为意图取决于:行为态度(attitude toward the act)主观规范(objective norms)、感知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其中,行为态度指个人对行为所抱持的“期望值”即对行为的正面或负面评价;主观规范指重要他人或群体对个体行为的期望以及个体对自身满足期望的评价;感知行为控制反映个体的自我效能与控制感。该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都强调一个互相作用的因果关系模式,即个人因素、外部环境与行为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1.2道德成熟度
道德成熟度是指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Kohlberg(1969)将个体采取行为的道德信念层次分为六个阶段:惩罚―服从、个体功能性目标与交换、人际期待与关系、良心维持、社会准则与契约、普遍伦理原则。Kohlberg对上述六个道德水平进一步整合为三个层次:前习俗水平(利己与规则顺从)、习俗水平(考虑他人、同理心等)、原则水平(坚持一般准则)。不同道德成熟度的员工在采取道德行为时所依据的道德信念不同。
2.1.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通过监控与辨别自身与他人情绪,管理自身情绪与行为的过程(Salovey &Mayer, 1990)。情绪智力一般包括:自身情绪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他人情绪认知能力;人际关系管理能力。刘丽等(2010)研究发现高情绪智力的员工与主动向、利他性与组织公民行为正相关。在同事面临危险时高情绪智力的员工更倾向于帮助同事摆脱困境。
2.2劳动安全理论模型构建
个体在做出是否采取劳动安全行为时,受行为控制感的影响,当员工感知到行为不可控时,行为意向在行为决策中的作用明显降低。例如在确定同事坚决要对自己采取身体暴力时,个体对同事行为产生无力感,即使自己不想与对方发生冲突也不得不采取非劳动安全行为。但目前工伤事故、员工身体伤害大都属人为因素所致,在员工可控范围内,符合计划行为理论基本前提。道德成熟度与情绪智力在劳动安全行为意向中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