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的论文 篇一
艺术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是孩子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在现今日益注重科技和理工教育的社会背景下,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通过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音乐、舞蹈等,孩子们可以学会欣赏美、辨别美,并且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这种能力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美,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其次,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艺术是一种表达和发泄情感的方式,通过创作艺术作品,孩子们可以将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式。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艺术领域的发展,还能够在其他学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力是解决问题和创新的关键能力,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艺术教育可以提升孩子的表达能力。艺术作品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表达形式,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这种表达能力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为了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几点建议。首先,学校应该增加艺术教育的课程时间和资源投入,培养专业的艺术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艺术学习机会。其次,家长应该重视艺术教育,鼓励孩子参与各类艺术活动,并提供支持和鼓励。最后,社会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艺术培训机构和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艺术学习环境。
总之,艺术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艺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艺术教育的论文 篇二
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艺术教育不仅对个体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首先,艺术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艺术作品是文化的体现,通过艺术教育,社会可以培养更多具有艺术才华的人才,丰富和拓展社会的文化内涵。艺术作品不仅可以提供审美享受,还能够传递思想、情感和价值观。艺术教育的发展将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和进步。
其次,艺术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而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艺术教育,人们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过程,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社会的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艺术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包容。艺术作品是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人们的交流和对话的媒介,通过艺术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观点。艺术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和同理心,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包容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有几点建议。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艺术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艺术教育资源和机会。其次,社会应该积极推崇和支持艺术教育,为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舞台和平台。最后,学校和家长应该加强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重视,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艺术学习环境和条件。
总之,艺术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和意义不可忽视。通过促进社会的文化繁荣、创新能力和和谐包容,艺术教育可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艺术教育的力量。
艺术教育的论文 篇三
艺术教育的论文
摘 要:生态式艺术教育是继灌输式艺术教育、园丁式艺术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改变了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状态,通过音乐、戏剧、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间的交叉、融合,通过美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创造等多种学科之间的互生、互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能力。这种新型的艺术教育形式意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艺术教育论文
现今高校的艺术教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严重地违背了艺术生态的规律,使我们的艺术教育极易走向歧途。而生态式艺术教育研究就是依据人类应当具有的某些生态特征,诸如整体与融合、发展与持续、开放与生成、自然与协调等特质,通过学科间的有机融合,使艺术教育达到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大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开放自我思路,敢于创新,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 生态式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以生态学的科学观念为价值取向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现代艺术教育理念。“生态式艺术教育概念”是由中国社科院著名美学家、艺术教育家、博导滕守尧教授经过多年的艺术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成果。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音乐、舞蹈、影视等各种艺术学科为载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多种教育关系;美学、艺术史、艺术创造等学科之间的多种教育相互支持的现代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有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组和。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高级智慧。
2 高等院校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具体研究
为了实现高等院校生态式艺术教育
研究,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学生树立正确的农村就业导向。本次课题以传统音乐文化――“中州大鼓”的集训为切入点,对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人文性、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性展开了研究。2.1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人文性研究
艺术属于人文学科,与广泛的文化领域,如历史、地理等学科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学习领域。以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更加注重其人文性。课题组做了以下努力,帮助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深入了解艺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先,在田野采风环节,同学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化艺术――中州大鼓,它的舞蹈风格独特,主要以再现农耕时代人们生产生活场景为目的。整个表演视觉冲击,空间性,立体感强,鼓舞厚重。表演风格粗犷,气势恢宏,队形多变,地域特色浓郁,表演者热情、奔放,粗犷豪爽。这种民间艺术文化,同学们在书本上是感受不到的,在现场每个人都震撼了。他们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其次,在训练环节,课题组采用民间艺人的教授及视频录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习、批评与鉴赏,培养同学们健康高尚的艺术品位,了解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通过实践参与和训练同学们终于领悟到民间音乐艺术“中州大鼓”的演奏实指――由“乐(yue)”,即鼓乐音响引起观众“心”的运动,给观众以乐(le)才对。这样,“乐(le)”就成为涵超真善美而飞翔起来的人类精神运动最高层次的震撼。因此,同学们在训练中最难领悟的恰恰正是,如何实现身形并茂,用“乐(yue)”引起观众“心”的运动,给观众带来乐(le)。
由上述研究分析得知,以人文为主题的艺术教育,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掌握专业技能为目标,而是通过感人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艺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艺术历史和文化内涵,形成艺术经验和艺术能力。获得尊重、关怀、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2.2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综合性研究
生态式艺术教育既综合艺术教育,不单指某一门艺术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包括各门艺术的综合以及艺术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此次研究强调音乐、美术、舞蹈专业等姊妹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也强调音乐与体育、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希望通过研究建立起艺术学科之间,艺术与其它人文学科之间一种互生互补的生态关系。通过“综合性”生态式艺术教育,帮助学生在各种艺术能力之间建立起丰富的联系,促进学生在视觉、触觉、形体、言语等多种能力方面协调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艺术心理结构和综合艺术能力。
在创新训练环节,课题组就重在研究培养如何形成学生完整的艺术心理结构和综合艺术能力。如:学生们抓住体育学科的形体艺术与美术学科的造型艺术之间的联系,在巨鼓和空中鼓舞表演中,加入体育中的体操腾翻动作,这种创新,增加了大鼓表演的视觉冲击力及空间性表演力,随后,腾翻之后又由美术学生设计了特殊的造型,――“双人托举”。这是课题组对“综合性”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一次大胆尝试,这种尝试促进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释放,使个性得以张扬。
2.3 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性研究
生态式艺术教育受启发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关系”,强调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种所形成的最佳组合形式,使我们的艺术教育真正实现互生、互补、交叉融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生发出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生态智慧和生存智慧。这对于培养大学生艺术感知能力,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实现学生持续发展能力优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次大学生集训,并非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是重在学生通过艺术之间的关联,进行批评、鉴赏和创新的学习。在集训过程中,不同学科的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在学习与训练中总结、创新,各抒其言。他们将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不同学科的学习互生、互补、交叉融合。逐渐意识到中州大鼓演奏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鼓谱,大鼓表演者敲出的不仅是简单的音符,而是活化的精神动态,这里体现着他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乘载着他们喜获丰收的喜悦。他们要敲出的是大鼓魂、中国魂。他们要学习的是大鼓文化彰显的民族精神。在学习中,学生们提高了艺术感知能力,提高了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了艺术辨别评判能力,也提高了创新能力。这对于实现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是大有裨益的。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的生态式艺术教育是一种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的艺术教育,是展现人的高级联通智慧的综合艺术教育,是充分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后发出的艺术教育,此种教育形式,目的在于营造使人和谐发展的内部环境,建设一种丰富性、多样性、变化性基础上的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相互平等的受教育关系,最终使大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发展。并促进大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开放自我思路,敢于创新,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树立正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