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1-02-09 08:40:2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篇一:音乐的历史与发展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发展。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上,我们有幸能够学习到不同音乐风格和作曲家的作品,深入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这对于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了解音乐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例如,巴洛克音乐强调对位法和复杂的音乐结构,古典音乐注重对称和均衡的曲式,浪漫音乐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主义。了解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和表达,从而更好地欣赏他们的作品。

其次,了解音乐的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音乐。音乐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创新。通过学习音乐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音乐的变革和演进。比如,20世纪的现代音乐向传统音乐挑战,采用了不同的和声和节奏手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音乐语言。了解这些变革和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音乐的发展方向和艺术特点。

最后,学习音乐的历史与发展可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音乐是全球共通的语言,不同文化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的音乐作品,我们可以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和艺术特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地欣赏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

综上所述,大学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对于了解音乐的历史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音乐的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音乐作品;通过了解音乐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音乐;通过拓宽音乐视野,我们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音乐欣赏课程,深入学习音乐的历史与发展,为我们的音乐之旅增添更多的乐趣和收获。

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篇二:音乐对情绪的影响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能力。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上,我们有机会聆听各种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能够通过音乐的语言触动我们的情感,产生共鸣。本文将探讨音乐对情绪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首先,音乐能够引发情感共鸣。音乐是一种非语言的艺术形式,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来表达情感。当我们聆听某种音乐时,它所传递的情感往往会引起我们内心的共鸣。例如,快速而激昂的音乐会使人感到兴奋和喜悦,慢节奏和柔和的音乐则会让人感到平静和放松。这种情感共鸣是音乐对情绪产生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音乐能够改变情绪状态。当我们处于不同情绪状态时,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我们可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例如,当我们感到压抑和疲惫时,选择一些欢快和轻快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转移注意力,改善情绪。相反,当我们感到过于兴奋和烦躁时,选择一些慢节奏和柔和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和平静下来。这种情绪调节的功能使音乐成为我们情绪管理的有力工具。

最后,音乐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作为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当我们聆听音乐时,它所营造的氛围和情感会引发我们脑海中的各种联想和形象。这种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不仅有助于我们欣赏音乐作品,还能够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艺术创作。

综上所述,音乐对情绪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能够引发情感共鸣,改变情绪状态,并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在大学音乐欣赏课上,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聆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作品,体验音乐对情绪的影响,提高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

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 篇三

  摘要:音乐欣赏教学,不仅仅能够丰富教学,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更能够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本文以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 音乐 欣赏 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它以聆听、体验、审美为教学手段,融文学、艺术、历史、自然、心理等多学科知识为一体,让欣赏者从中获得美育的艺术教育形式。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学生缺乏最起码的体验感受音乐美的音乐欣赏能力,就谈不上产生情感共鸣,更谈不上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了。欣赏教学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欣赏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一)单一欣赏型

  “单一欣赏型”, 即教师找来了许多音乐资料,整堂课进行欣赏的课型。 这种单一的课型不符合现代音乐教学原则。大学的音乐欣赏课是非专业课程,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提高大学生音乐的素质。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音乐教师除了必须具备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技巧,比如器乐、歌唱、音乐欣赏教学能力等,还要具备人文、历史综合教学能力。 大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和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喜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和结构。 而“单一型” 欣赏课型不利于大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课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长时间如此,学生不但没有从音乐中学习到它真正的内涵,也会失去兴趣。

  (二)语言替代型

  “语言替代型”,顾名思义即以语言替代欣赏音乐。前面说过,音乐欣赏的.中心在于创造,在于学生通过音符、节奏、旋律的暗示和指引,在心理活动中重建生成音乐意象。而这个过程并不只是通过教师自己的语言来解释音乐,让有限的时间在教师的语言表述中消失,留给学生的只是与音乐完全不同的记忆。这决定了欣赏教学应以听赏为主,如果讲得过多,势必影响学生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想象力。

  二、加强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措施

  (一)合理的选择教材

  大学音乐欣赏是大学生学习音乐的前导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起到了引导大学生进入音乐殿堂之门,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德、开发大学生智力、提高大学生欣赏能力的作用。在准备教材方面,教师们可以选择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利于大学生接受的各个时期的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从通俗易懂而又短小精悍的作品开始,慢慢过渡到比较繁杂的大型乐曲,一步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完成从感官到理性的过渡。而且还可以适当的加入通俗乐曲,把积极向上的、健康的流行乐曲介绍给学生,让他们慢慢增强对音乐的兴趣。

  (二)深刻理解作品内涵

  作品的内涵是音乐作品的灵魂,只有把握住了作品的真正涵义,才能正确地欣赏音乐作品,真正提高欣赏水平。高雅的音乐作品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它能够作用于欣赏者的心灵,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所以,在教学中,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作品的内涵,才能最终实现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作品背景、内容、特点、思想。另外,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音乐的“不确定性”,创造性教学就应该要注意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意志力和凝聚力入手,帮助学生正确把握作品内涵,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三)开展讨论式教学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讨论式教学包括师生讨论、生生讨论、自我反思三个环节。在师生讨论中,互动交流对一部作品的欣赏,不同的文化层次有不同的理解。由于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宽泛的艺术视野,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教师绝不能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审美感受,倾听他们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开启学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每个学生充分地聆听体验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主动地去模仿,探究式地学习音乐。

  (四)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大学音乐欣赏的内容纵横古今几千年,横贯东西几万里,包含了各个时期的各类音乐作品,可谓是琳琅满目。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历史,在欣赏音乐时就会出现断层;如果学生不了解文学,就不能正确体会音乐中的意境;音乐与美术也是姐妹艺术。人们常常把音乐称作“凝固的画面”,把美术称为“流动的音乐”。如果学生不了解美术知识,也就不能融会贯通,很好地欣赏音乐;各地的歌曲有其自身特点,如果学生没有地理知识,就不会理解歌曲独特的地理特征,比如:中国南方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音乐风格委婉秀丽;西北地区石山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所以民歌的音调也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这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一门课程,对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着良好的教育作用。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影视等学科知识,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会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而言之,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开拓探索,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邢彦琴.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

  [2]周娴婷.大学音乐欣赏教学的新思考[J].才智,2011,(05).

  [3]李晓莉.加强音乐欣赏教育 提高音乐美育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10,(17).

大学音乐欣赏课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