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狼的生态特点和行为习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的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
1. 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狼的食物来源和狩猎技巧。
3. 狼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
4. 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狼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狼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狼的好奇心。
2. 探究: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观察狼的图片和视频,了解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每个小组选择一只动物进行研究,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狼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讨论。
4. 知识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狼的食物来源和狩猎技巧。
5. 拓展:通过展示狼的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狼的群体生活方式和相互配合的行为。
6. 深入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制作海报,并向全班展示。
7. 总结反思: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讨论学习体会。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狼的图片和视频,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狼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环境,分析狼的狩猎技巧和群体行为。
2.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能够分组合作,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3. 学生对自然界动物的保护意识:通过了解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价值,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狼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狼》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狼的生态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2.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分析和解释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自然界中动物多样性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
1. 狼的分类和生态特点。
2. 狼的食物链和食物关系。
3. 狼的繁殖和保护。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图片,引出对动物多样性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狼的分类和生态特点,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3.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4. 知识总结: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介绍狼的食物链和食物关系。
5. 深入学习:学生通过观看狼的繁殖和保护的视频,了解狼的繁殖方式和保护措施。
6. 拓展: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了解狼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和生境要求,并制作小报告。
7. 总结反思: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回答问题,讨论学习体会。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狼的生态特点和行为习性,学生能够进行分析和解释,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个人研究的方式,主动探索和学习狼的相关知识。
3. 学生对动物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了解狼的保护措施,学生能够意识到保护狼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狼>>教学设计 篇三
<<狼>>教学设计
毕业论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案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教学设计:
1、采用“读、悟、赏”的教学模式
1、融合多种阅读方式,加大朗读力度,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7年级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处于打基础阶段,更要重视熟读成诵。
教师在这个环节要加强指导,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从读音,语速、重音、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
2、悟,注重整体感悟和积累。
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在这1环节,应注重整体感悟,了解情节及形象,并从中得到启示。请3位同学扮演狼和屠户,表演出故事情节,这既使他们把握了故事情节,又增添了学习的无穷趣味。研讨问题要有侧重,相互补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
3、赏,纵横联系,注重赏的拓展性。
首先,把本文与《聊斋志异》中的《狼3则》的第1则故事作横向比较,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分析异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聊斋志异》1书的了解,增添了阅读此书的愿望,为学生课外阅读这本文学名著奠定了基础。
其次,让学生写出与“狼”有关的成语,还可将所写的成语写成1段话,这样又将知识向课外延伸,大大增强了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活学活用,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到1起。
2、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复述课文,现场表演(加深理解)→分析形象(深入探究)→畅谈启示(悟出道理)→纵横拓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培养语感,疏通文义,积累语言,感悟主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及价值观:从寓言中得出有益的启示或道理。
4、教学案例 狼
1、导入
(通过多媒体插放画面):夕阳渐渐落山,天渐渐暗下来了,1屠户肩上挑担,由远而近,忽然传来狼的叫声,屠户有点紧张,随后,两只狼从树林中探出头来……
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总体的设想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之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大意,在诵读中扫清文学障碍。)
(1)初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1遍,把读不准的字标出来,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注意边读边思考故事的内容。
学生(诵读,勾画)
教师提示:苫蔽(shàn bì) 眈眈(dān) 目似瞑(míng) 黠(xiá)
(2)再读课文,正确
理解词语含义,积累文言词语。教师:同学们已经能够正确诵读课文了,但有些词语还不能准确理解,我们要求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这些词语。有注释的词语尽量利用注释来理解,没有注释的,可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如果仍然读不懂,要与同学们合作学习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全班共同学习。
(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的习惯,强调实实在在的翻译)
教师点拨:
狼不敢前 动词,走上前功尽弃 意暇甚:神情,指流露的情态
乃悟前狼假寐:名词,前面貌1新 意将隧入:指内心盘算
投以骨:意思是把骨头扔给它,与理代汉语不同。
奔倚:表现的是两个动作,即跑过去,背靠着。
驰:本指把弓上的箭放松,文中用的是引申义,放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