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 篇一
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污染治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进行浅析。
首先,土地利用是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我国农村土地利用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土地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导致农村土地资源丧失和破坏。此外,农村土地利用中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水资源利用也是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要问题。我国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农村生活和农田灌溉等农业用水仍然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然而,农村水资源管理不善,存在着农田灌溉效率低下、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等诸多难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污染治理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关键。农村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农药污染和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等。当前,我国农村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治理手段滞后、治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农村污染的治理需要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农药使用管理和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 篇二
农村生态环境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保护措施三个方面,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首先,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过度依赖化肥农药和大量的水资源,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另一方面,农村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此外,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质量。
其次,影响农村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但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等问题,导致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水资源是农村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村水资源管理不善和农田灌溉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了农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此外,人类活动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农村工业和生活污染、农田农药使用和畜禽养殖废弃物等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最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应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村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其次,应加强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农村饮水安全。再次,应加大对农村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农药使用管理和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土地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不当和污染治理不到位等问题。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动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大农村污染治理力度,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 篇三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的研究
:环境;农村;污染: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这是落实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实际上,近些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一、引言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作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国,我国农村地域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是较高的,农村地域辽阔广大,搞好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幅员辽阔广大的农村乃至受其牵连或影响的城市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占总人口70%以上的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分析
1.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衰退
耕地质量和数量是环境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保护耕地也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在耕地保护管理上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建立占用耕地的限额审批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占用耕地的补偿制度和废弃地复垦奖励制度等,基本上控制了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歪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保护耕地还没有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盲目开发、乱占、滥用耕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许多以往粮食产量高的农业耕地正在消失,大片大片的农田被不断扩展着的工厂和公寓大楼占去。据统计[7],我国现有耕地1.26亿公顷,人均耕地仅为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并且由于开发速度的加快,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耕地中的13.3%属于15度以上的坡耕地,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有9100万公顷。
2.水环境污染严重,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水环境污染问题通常主要包括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通常有固定的排污口集中排放,以及溶解的和固体的污染物从非特定的地点,在降水(或融雪)冲刷作用下,通过径流过程而汇入受纳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或其它形式的污染。这些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随机性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长,因而防治十分困难,这种污染的地域特点实际上正好与我国农村的情况对应。在农村环境污染总体上可包括:外部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和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的.影响。
农村环境污染的外部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垃圾等污染。近些年来,这些污染问题突出。数据表明:全国七大水系1/3以上的河段达不到使用功能要求,近一半的河段污染严重,大部分湖泊富营养化突出,近岸海域污染呈加重趋势;相当多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空气污染和酸雨影响不断地向郊区或农村扩展;城市垃圾处理率低,而且还占用农业用地,污染农业环境。全国生态恶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00万公顷,其中耕地的水土流失面积达45.4万公顷;荒漠化土地面积2.6亿公顷,比实际耕地面积的两倍还多;沙化的耕地面积也已达256万公顷;耕地质量下降,发生盐渍化的耕地超过800万公顷。监测数据显示,占全国淡水天然鱼捕捞产量90%左右的七大水系中,超过渔业水质标准的河段总量达5000公里。
农业自身的污染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在诸多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农业自身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1)、我国化肥、农药的滥用。化肥年使用量多达4124万吨,按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达400公斤/公顷,远远地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225公斤/公顷的安全上限。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40%左右,加剧了江河湖泊的富营养化。全国每年农药使用量达30多万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3.3万公顷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2)、地膜污染正在加剧。据对有关省区的调查发现,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公斤/公顷,其中最高的达268.5公斤/公顷,地膜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以上。(3)、农业生产残留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不合理利用造成的污染也不容忽视。我国每年产出秸秆6.5亿多吨,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及粪水超过17亿吨。
3.乡镇污染严重
据统计,全国每年因废水而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亿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左右,每年因污染减少的粮食超过了100亿千克,直接损失125亿元,其中因农业工业污染和破坏而引起的达47%以上。乡镇工业的持续快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文化兴起。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据1997年公布的《全国乡镇企业工业污杂调查公报》显示:1995年,全国乡镇企业"三废"排放量已达工业企业"三废"排放量的1?5~1?3。目前,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己由20世纪80年代的11%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己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
当前,如何在乡镇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乡镇工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已成为我国化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4.植被破坏,土地退化严重
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居世界第五位。但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7%,居世界第104位;人均林木面积0.1公顷,人均森林蓄积量7.8平方米,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7%和12.6%,属于世界上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我国现有草地面积3.9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占有草地仅为0.33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草地质量不高,低产草地占61.6%,中产草地占20.9%,难利用的草地比例较高,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57%。由于滥垦草原和过度放牧,我国出现了大面积的草场退化,草原生态日趋恶化。
是世界上的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及沙漠化土地已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67亿公顷扩大到1.3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6%。在近50年内,新发生沙漠化的土地有近0.7亿公顷,其中因沙化退化的草地达0.51亿公顷,耕地256万公顷。目前,大约还有约650万公顷耕地和1/3的天然草场受到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威胁,沙漠化面积扩大的速度还在进一步加快。受荒化危害的人口近4亿,农田1500万公顷,草地1亿公顷。生态系统平衡失调造成各类农业灾害加剧,受灾面积扩大到年均4000万公顷。因灾害年均损失粮食2000多万吨,棉花22万吨。90年代中期以来,北方地区"沙尘暴"频繁发生,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
三、结语
发展农村经济,保护农村环境,这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的环境形势决定的。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环境的保护,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实践已充分证明,没有一个可供持续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没有一个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就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村经济,也就没有广大农民真正的小康生活。
[1]林刚著.中国国情与早期现代化.中国经济史.2003.2.
[2]李小云,等.环境与贫困:中国实践与国际经验.2005.2.
[3]孔源著.中国农村环境能源与环保政策.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