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一
标题:企业财务造假现象及其监管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造假现象的研究,探讨了造成财务造假的原因以及对策。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和动机,包括虚增收入、隐瞒负债、操纵利润等。其次,剖析了财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包括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秩序、降低经济效率等。最后,提出了加强财务监管的对策,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等。
关键词:企业财务造假;动机;手段;影响;监管对策
引言:财务造假是指企业通过操纵财务数据来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以欺骗投资者和市场,从而获得不当利益的行为。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透明,对整个经济秩序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正文: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和动机。虚增收入是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之一,企业通过假销售、假收入确认等方式来虚增收入,从而使财务数据看起来更好。隐瞒负债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企业通过隐瞒债务或将债务转移至其他实体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操纵利润也是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段,企业通过调整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等手段来操纵利润,以获得更高的业绩。
接着,本文剖析了财务造假对企业和社会的影响。首先,财务造假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者依赖财务数据来做出投资决策,如果财务数据被操纵,投资者将无法准确评估企业的价值和风险,进而蒙受损失。其次,财务造假破坏了市场秩序。市场需要公平和透明的信息来实现有效配置资源,如果企业财务数据失真,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导致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此外,财务造假还会引发金融风险和社会不稳定,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负面冲击。
最后,本文提出了加强财务监管的对策。首先,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其次,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加强审计监督,提高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专业水平,加强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审计监督。此外,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财务分析能力,减少被财务造假所欺骗的风险。
结论:财务造假是对企业和社会的严重伤害,加强对财务造假的监管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等多种手段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遏制财务造假现象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和透明,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国强. 企业财务造假的动因与对策[J]. 财经探讨, 2020, 34(2): 45-48.
[2] 李晓阳. 企业财务造假的影响及监管对策[J]. 经济论坛, 2019, 28(3): 78-82.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二
标题:数字化时代下会计职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化时代下会计职业发展路径的研究,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新能力和新素养,以及数字化技术对会计职业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会计职业的挑战和机遇,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其次,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新能力,包括数据分析能力、信息安全意识、创新思维等。最后,提出了推动会计职业发展的策略,包括加强教育培养、建立行业标准、促进跨界合作等。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会计职业;发展路径;新能力;新素养
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会计职业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数字化时代下的会计职业发展路径,对于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会计人才,推动会计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会计职业的挑战和机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会计工作更加高效和准确,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和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海量的财务信息,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和透明。同时,数字化技术也给会计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会计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更加精准的财务咨询和决策支持,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信任机制,提供更加可靠的审计服务。
接着,本文探讨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新能力和新素养。数字化时代要求会计专业人才具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技术,挖掘财务数据中的有价值信息。此外,会计专业人才还应具备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保护财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创新思维也是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数字化时代需要会计人员能够主动适应新技术,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和流程,推动会计职业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本文提出了推动会计职业发展的策略。教育培养是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会计人才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数据分析、信息安全、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同时,建立行业标准和规范,明确会计职业人员的职责和要求,推动会计行业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此外,促进跨界合作也是推动会计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会计人员应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跨界合作,共同探索会计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结论:数字化时代为会计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新的能力和素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需求。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培养、建立行业标准、促进跨界合作等多种途径的综合应用,才能推动会计职业的发展,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会计人才,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韩喜乐. 数字化时代会计人才的培养路径探析[J]. 会计之友, 2020, 36(3): 56-59.
[2] 王宇航.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会计职业人才需求分析[J]. 会计论坛, 2019, 28(2): 34-37.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三
会计学专业的毕业论文范文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会计学原理,又称“会计学基础”或“基础会计”,有时也被称之为“簿记学”或“初级会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 要】为了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加强成本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成本及成本控制的含义、企业中成本控制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以及如何加强成本控制。
【关键词】企业、成本、成本控制
一、成本的含义
我们先了解一下成本的含义:传统产品成本的含义一般只是指产品的制造成本,即包括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应该分摊的制造费用,而将其他的费用放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中,一律作为期间费用,视为与产品生产完全无关。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而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严格意义上的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引入该产品概念开始,到企业放弃与该产品相关的一切业务活动为止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包括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过程;另一方面,顾客使用该产品的整个消费也应包括在内,因为消费过程的各种情况也是产品竞争力的部分。因此,广义的成本概念,既包括产品的制造成本(中游),还包括产品的开发设计成本(上游),同时也包括使用成本、维护保养成本和废弃成本(下游)的一系列与产品有关的所有企业资源的耗费。相应地,对于成本控制,就要控制这三个环节所发生的所有成本。
当我们了解了传统的产品成本和广义的成本概念后,我们就清楚的认识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成本管理控制目标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仅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 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着降低;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此外,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了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顶替或粗制滥造等歪门邪道来降低成本;否则,其结果不但坑害了消费者,最终也会使企业丧失信誉,甚至破产倒闭。
二、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木控制是企业增加利润、抵抗内外压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保证。因此企业应重视成本控制,并针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增强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要致力于满足成本要求。满足成本也就是说要满足顾客、最高管理者、相关方以及法律法规等对组织的成本要求。成本控制的对象是成本发生的过程,包括:设计过程、聚购过程、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销售过程、物流过程、售后服务过程、管理过程、后勤保障过程等所发生的成本控制。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VE价值工程、IE工业工程、ABC作业成本法、ABM作业成本管理、SC标准成本法、目标成本法、CD降低成本法、CVP本-量-利分析、SCM战略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环境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动量工程、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三、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总的来看,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有:
(一)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成本控制使企业的生产目标明确、便于管理、核算方便。另外由于产品成本的降低必然使得产品销量的增加,销售扩大以后使得企业的经营基础日渐稳定,这样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从而保证了企业长期、持续的发展。
(二)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要使利润最大化势必须使企业的成本最小化。实施成本控制可以将生产经营中的各项材料费都控制在目标成本管理之内,避免大部分材料、杂项费不易定单耗而造成的浪费,保证了增收节支,有利于挖掘企业潜力。
(三)成本控制可以如实地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效益
因为成本控制将企业生产中的产量、质量、消耗、安全、劳动工资、企业管理费、大修折旧等各项指标基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连于一体,作为经济责任包干的目标,并同职工收入挂勾,所以能够如实的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效益的好坏。
四、企业成本控制的现存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普遍意识到了应该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而且也采取了措施加以控制, 然而控制效果却大相径庭,有的取得了显着效果,有的却形同虚设。总体而言, 我国企业在成本控制中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一些企业(特别是某些历史比较久的国有企业)普遍没有树立正确的成本控制观念, 没有意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以及实施手段。在这些企业中,注重生产和销售,而没有对控制成本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当一部分企业所进行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仅仅局限于遵守、执行财经法规中的相关条例,简单地核算并汇总生产成本,片面地追求成本的下降, 而较少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来看待成本。除此之外, 人们普遍对成本控制有一个认识误区, 认为控制成本只是企业高层领导以及财务人员的职责, 因而其他人员就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来对待, 这影响了广大员工控制成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导致生产材料和人工不必要的浪费。
(2)成本控制措施不完善,没有得到完全执行。有些企业固然意识到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由于各种原因,不是控制措施不完善,就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的执行,因而也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这主要表现在:首先,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成本预测机制, 也缺乏内部成本控制措施(例如原始凭证和记录、资产盘点和管理、定额验收等基础性的管理制度);其次,有些企业制定的控制措施只是“走过场”,而没有切实加以贯彻和执行,有些企业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加强监督和核查,工作没有落实到个人, 这就起不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作用;最后,有些企业从表面上看制度建设比较健全,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审查以及成本分析等体系比较完整,但仅仅进行成本核算以及初级的成本分析,缺乏深入分析,没有充分应用其他方法。总的来说,这些做法都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执行效果,导致预算的约束作用弱化,从而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和浪费。
成本控制的力度不够。从成本控制的过程来看,它应该贯穿于产品设计一直到产品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切实地加以实行,这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忽视了前期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以及后期的销售、服务等过程的成本控制,仅仅局限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二是忽视了横向比较,没有意识到上下游的其他企业和领域对本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三是忽视了时效性,只侧重事后的反馈控制,而没有对事前和事中控制引起足够重视,这样的成本控制只能是粗线条的,根本做不到精细化控制和管理,因此这样的控制体系是片面、不完整的。
(4)成本信息缺乏真实性。相当一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刻意隐瞒或者篡改成本信息,这就导致成本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为成本控制提供有力保证。之所以会有成本信息失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很多企业的管理层基于偷税漏税、粉饰报表、牟取私利的考虑,人为调节相关数据信息,随意调整或者编造企业成本资料, 从而造成成本信息不准确;另一方面,成本控制制度及流程不健全、成本核算程序和方法不当也会引起信息失真。
(5)现有的会计系统需要创新。现有的成本会计系统未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成本方法,不能提供决策所需的
正确信息,不能深入反映经营全过程,不能提供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从而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另外,传统的'成本控制对象局限于产品财务方面的信息,不能提供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资源、作业、产品、原材料、客户、销售市场和销售渠道等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起到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信息的目的。五、企业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从投产到销售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
建立科学决策事前成本管理体系
目前,许多产品缺乏竞争优势,主要原因是生产规模不经济,生产建设投资高,产品能耗物耗高。这些因素基本都是由于产品设计和工厂建设过程中忽视策略性成本管理体制造成的。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对现有生产装置及制造程序进行分析,对确实没有效益的应坚决淘汰,对进行优化后有利用价值的应尽快进行改造和优化。在今后的决策中,应高度重视策略性成本管理,对无成本分析的方案不予批准立项。
完善企业内部事中成本控制体系,规范明确责任
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就是以成本控制为枢纽,对质量、生产、资金、物资及分配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要以企业总的目标成本为起点,对设计、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分解,制定各单位的目标成本,并将成本控制的任务量化到每个员工身上,与经济挂钩,激励全体员工不断为降低成本做出贡献。职责和权限由总部通过书面授权来确认,上不揽权,下不越权。从而使管理层次清晰,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各部门责任中的积极性。
(3)建立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事后责任考核体系
建立一套高效、切实可行的企业内部成本管理责任考核体系,是真正把成本管理落到实处的最佳途径。一是设立信息反馈系统,完善成本监控措施。企业以成本分析为核心,建立有效的成本监控系统,及时向企业领导层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部门、全体员工提供实际成本状况及其偏离责任目标成本的信息。二是建立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使成管理责任的好坏与经营者、各级管理者、职工的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使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职务升迁,劳动报酬与其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努力成果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