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篇一
在语文教学中,支架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逐渐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支架式语文教学中,支架类型可以分为三种:认知支架、语言支架和社会支架。
认知支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认知结构。通过提供适当的提示和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教授阅读理解技巧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关键信息。通过认知支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语言支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语文教学中,语言是学习的基础。通过提供丰富的词汇和句子,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例句和模板,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支架,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社会支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合作与交流的社会环境。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例如,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通过社会支架,学生可以更好地在合作与交流中学习语文知识。
综上所述,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包括认知支架、语言支架和社会支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支架类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篇三
“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余年,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轻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就要注重研究学生,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的“脚手架”,实施“支架式语文”教学。“支架式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即支架,让学生利用支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种思想是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语文教学中的支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搭建支架的目的,按照知、情、意、行的维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问题式支架―化未知为已知
1、问题式支架的含义。问题是思维的“启辉器”。问题式支架教学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支架理念指导学生的学习,即在开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建好问题链,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最终顺利完成教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链构成了课堂教学支架,即问题式支架。这种支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化未知为已知。
2、问题式支架的操作案例。《唯一的听众》(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片段:
师:孩子,你们真棒,能通过想象、语言来揣摩老人的心理。但是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生1:希望小男孩没有心理负担。
生2:可以放松地练,没有压力地练。
……
师:老人为什么要鼓励这个初次见面、琴技又糟的小男孩?
生1:他是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
生2:她希望小男孩不要停下来,能继续练琴……
师:老人是一位声乐教授,也是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她更能理解初学者在刚拉琴时琴声难听、不堪入耳,更需要他人的―
生:(接)鼓励。(板书:鼓励)
分析:老人的用心良苦隐藏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体会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将矛盾点抛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化未知为已知,一步一步得出老人的语言是在默默鼓励小男孩。问题支架使教学难点轻松突破。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问题是教育的细胞。教师用一系列层次鲜明的问题链搭建了问题支架,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逐渐深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中心向学生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问题式支架的操作要求。(1)做好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做好预设,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及其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式支架必须以普通学生为标准来预设,需要搭多个支架,再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选择搭建恰当的问题式支架。(2)相机介入。问题式支架教学强调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的介入依据。当学生可能在思考、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如百思不得要领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搭建支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供援助,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变换思考的角度,或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3)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教师根据预设准备多种多样的支架是必要的,但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不可能完全如教师预设的那样按部就班。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问题式支架。(4)适时撤出。在问题式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使学生掌握和内化新学到的知识。学生一旦解决了主问题,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就要适时地撤出支架,帮助学生从当前学习水平向更高的水平攀爬。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后,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时,问题式支架就应该逐步撤出。
二、情感式支架―化文字为体验
1、情感式支架的含义。情感式支架是指教师运用富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和一定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感氛围,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阅读情感,将文本的价值标准变成学生信奉的内在价值,感受和体会文本表达的各种情感。
语文学习是学习者与创作者以文本为媒介进行的心灵对话。情感共鸣是学习者把握作者创作目的和文本意境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搭建情感式支架,引导学生深潜到作者的内心深处去触抚弥漫在字里行间的种种“情意综”,去品嚼文心,达到所谓的“目与魂交,心与神游”的境地。
2、情感式支架的操作案例。《微笑》(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礼物”单元)片段: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读4、5节,其他学生认真听,边听边联想:你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生活中与微笑有关的画面?这微笑包含了什么?
生1:我从“它为失意者重燃希望的火苗”想到有一次我考试成绩不理想,同学给我一个微笑。这微笑包含了鼓励。
生2:我从“生意兴隆荣耀”仿佛看到我家附近的一个小店,因为店老板微笑待客,来买东西的.人特别多
,生意自然兴隆了。这微笑包含了热情。生3:我从“家庭充满温馨”“它使劳累者疲劳顿消”想到爸爸工作很辛苦,回到家后,妈妈和我微笑着迎接他,他也笑了。这微笑包含着体贴、关心。
生4:我从“对悲伤者它犹如太阳”想到了有一次,一个老爷爷要过马路,我微笑着去帮助他,他笑着对我说谢谢。这微笑传递的是温暖。
分析:蕴含着开放性、丰富性的文本向读者的心灵世界敞开着,让读者的心灵世界也充满着梦的萌动与想象力的冲动。心灵与文本的碰撞,就在缔造着既虚拟又真实的生命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参与着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或者说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都创造着阅读。教师以联想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为支架,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情境的理解,不但读出了文字表面的意思,更体会到了文字背后的深意。学生通过联想唤醒了自己已往感知的形象,再通过语言叙述人物场景中各种微笑的作用,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借助音乐、图片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并由此升华,从而领悟到微笑的神奇作用。
3、情感式支架的操作要求。(1)利用教材丰富的情感因素,搭建情感式支架。(2)利用直观教具搭建情感式支架。通过音乐、图片、视频、表演等手段,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搭建情感式支架。(3)利用语言搭建情感式支架。借助教师生动的导语、丰富的表情、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当的肢体语言等来搭建情感式支架。(4)引发学生进行联想搭建情感式支架。真教育自有情,有情自有真教育。情感式支架往往不需要撤掉,而要把支架牢牢地搭建在学生心灵深处,使其自动生成情感支架,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实践式支架―化理论为实践
1、实践式支架的特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实践对于人的成长意义如同上帝造人时向人体内吹进的气息。理论知识来自实践经验,又高于实践经验。实践式支架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经验,通过实践的方式,主动建构起知识技能,并将其内化,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加以运用。
2、实践式支架的操作案例。《春天的手》(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片段:
师:春天的手抚摸着大地,大地一片新绿。你能做做“抚摸”的动作吗?谁曾经抚摸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出你的感受吗?
生:(做动作,轻轻摸)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绿草茵茵的迷人景象。
师:春天的手掠过小河,小河唱起了欢快的歌。 谁能做做“掠过”的
动作?
生:(做动作)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田园风光。
师:春天的手拂过树梢,枝头传来小鸟的欢叫。“拂过”和“掠过”一样吗?做做动作。
生:(做动作)
分析:在教学“抚摸”时,教师先让学生想象“抚摸”的感觉。生活中,这种感觉学生经常能体验到。接着,再让学生做动作。最后,在生活经验的帮助下,学生再来感受诗歌:春天到了,春风轻轻吹拂,春雨淅淅沥沥,春天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用她温暖、轻柔的玉手,像母亲般抚摸着大地,原本枯黄的大地顿时一片新绿,生机盎然。通过调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并进行活动操作,以此进行实践式支架的搭建。
3、实践式支架的操作要求。(1)当理论知识有一定难度,而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了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就可以搭建这样一个实践式支架,让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便会兴趣盎然。(2)实践式支架的搭建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可以通过活动操作来完成。(3)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投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时,支架便完成了它的使命,可以拆除。
支架原是一种物件,一个建筑学术语,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学习策略,这不仅仅是一个词义上的变化,更是人类在求知历程中善于把物质财富转化为精神财富的一种智慧体现,也给教与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支架式语文”教学把支架引入语文教学中,是这一新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学科中的运用。它不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简单套用,而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构建,一种教学主张的产生。我们期待它能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