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的研究论文【精选3篇】

时间:2019-03-04 09:14: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一

秧歌是中国传统民间舞蹈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而甘肃庆阳秧歌小调则是甘肃地区独具特色的秧歌形式。本文将从音乐、舞蹈和表演三个方面对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

首先,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音乐特点独具一格。其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秧歌小调的音乐常采用拍子明确的双拍子结构,使人们在跳起舞来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此外,甘肃庆阳秧歌小调中常使用的乐器有锣、鼓、笛子等,这些乐器的运用为秧歌小调增添了独特的音乐色彩,使得整个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其次,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舞蹈特点独具魅力。秧歌小调的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富有韵律感。舞者们以轻盈的步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每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舞者们的身姿和手势协调一致,充分展现了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独特舞蹈风格。此外,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舞蹈动作中还常常加入了一些特殊的技巧,如翻跟头、旋转等,这些动作的运用使得舞蹈更加精彩纷呈。

最后,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表演特点鲜明。秧歌小调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集体合作的大型表演,也有个人单独表演的形式。不管是哪种形式,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表演都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在集体表演中,舞者们紧密配合,呈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而在个人表演中,舞者们则能够更加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此外,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表演还常常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声乐、杂技等,以丰富表演的内容,增强观众的观赏体验。

综上所述,甘肃庆阳秧歌小调以其独特的音乐、舞蹈和表演特点而闻名。它的音乐节奏明快,舞蹈动作优美流畅,表演形式多样,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甘肃庆阳秧歌小调这一优秀的艺术形式。

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二

秧歌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而甘肃庆阳秧歌小调则是秧歌艺术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本文将从历史渊源、艺术形态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

首先,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历史渊源悠久。据传,甘肃庆阳秧歌小调起源于唐代,已有千年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吸收了多种音乐和舞蹈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发展与庆阳地区的历史、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密切相关,因此在表演形式和艺术特点上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其次,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形态多样。它包括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元素。音乐方面,甘肃庆阳秧歌小调常采用传统的民间乐器,如锣、鼓、笛子等,以及人声合唱的方式表现音乐特色。舞蹈方面,秧歌小调的舞姿优美、动作流畅,常常配合专业的舞蹈编排,使整个表演更加精彩。表演形式上,甘肃庆阳秧歌小调不仅有大型集体表演,还有个人独舞,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演出,如杂技、魔术等,丰富了表演的形式和内涵。

最后,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文化内涵丰富。秧歌小调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它常常以庆祝丰收、祈福祭祀等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同时,甘肃庆阳秧歌小调还传承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如团结、友爱、勇敢等,通过艺术形式向观众传递正能量。

综上所述,甘肃庆阳秧歌小调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多样的艺术形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独具特色。它不仅是一种优秀的艺术表达形式,更是庆阳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广和传承甘肃庆阳秧歌小调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的研究论文 篇三

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

点的研究论文

  1 庆阳秧歌小调简述

  庆阳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尤以秧歌最为突出。说起秧歌,我们必须得说一说社火。庆阳社火的起源与古代祭祀太一神等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多时间在夜间举行。起初人们只是单纯地打着火把进行祭祀活动,后来慢慢发展到把祭祀太一神这一活动演变在元宵节这一天进行。据陕西《靖边史》(四卷,清代刻本二十五年) 记载,春节前后几天,市场张灯,扭秧歌,村民着装击鼓,这就是 “社火”。在这些祭祀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歌舞 “社火”的表演,意为逐瘟,这些歌舞表演大多以小曲的演唱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演活动慢慢将秧歌、舞蹈、戏曲表演和剪纸、竹扎等工艺融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表演艺术以后,秧歌小调也随着社火表演内容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受人民群众欢迎。可以说秧歌小调是在社火的孕育中不断发展壮大,并且成为社火中最为核心的节目,深受老百姓喜爱,逐步传扬开来。

  2 秧歌小调的特点

  庆阳秧歌小调是传统的民间艺术,演唱曲目多,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人生观、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民俗文化等等。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社会生活类。此类曲目占据了秧歌小调演唱的大多数,如《两亲家打架》《十二月》、《张连卖布》等等。二是历史故事类。此类曲目较少,但篇幅较长,如 《沿唐》、《五典坡》等。秧歌小调曲调种类繁多,小曲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种为过门调,包括柳青调、满天星调、入谱儿调、一串铃调等。一种为演唱调,包括东调、西调、一心调、大哭调、小哭调、黄铃调、紧书调、简花调、月调、彩花调、双、单背宫调等等。曲调大多调为五声调式,七声民族调式较少,曲调优美,朗朗上口。秧歌小调的剧目大多在夜间璀璨的灯火相映之下演出,熠熠生辉。秧歌小调的音域较窄,大多都为半八度,容易传唱,有时音域可用两个八度,音域一般在 C1—F2 之间。小调音乐节奏自由,速度则根据演唱者和剧情演出需要而自由处理。

  2.1秧歌小调的演唱韵味庆阳秧歌小调的演唱韵味丰富又特别,调尾托腔运用相当多,强调字音开合准确,讲究圆润。咬字是秧歌发音的首要因素,发音时要辨明五音及浑浊、尖团字。咬字要求准确,根据情感的表达,咬字的轻重分寸要恰当。要防止把音咬得过死,而失去了原本要表达的情感。在庆阳秧歌中 “润腔”手法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它包括多种装饰音的'运用等,有的是为了协调腔词关系而加,有的是为了装饰润色曲调的,起美化情调作用。气口则根据音乐旋律和情绪的需要,采用偷气、取气、换气、歇气等等。有的曲调一气呵成,在气势上给人以咄咄逼人的感觉。腔调较慢时,采用大气口,换气从容不迫。急换气则运用小气口,字多调促。当调连绵不断时采用偷气,以弥补气息不足。气口的安排与换气的运用,在小调的演唱中起着重要的表情作用。

  2.2秧歌小调的歌词特点小调歌词具有浓郁的地 方情调和风味,反应生活气息和本土风味。如秧歌小调《摘棉花》中唱道:你呀十的起来,奴呀十的八来,咱夫妻的娃呀还没养下,人家的娃娃会摘棉花,咱夫妻的娃娃才会叫妈妈,你担上担米我抱上娃呀……这段歌词描写了陇原地区民间婚嫁准备习俗,语句平实,情真意切,句子字数大致相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调都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秧歌小调的歌词土到了极致,俗到了极致,也形象到了极致。概括起来为三个字: 真、善、美。真。秧歌小调的歌词是从日常生活中直接摄取的,表露出的情感非常真实,因而给人感觉是那么的具体真切,一点都不会让人觉得歌词中有一丝一毫的虚情假意,表达的是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安定和谐生活的无限热爱。善。秧歌小调的语言所展现的是朴实善良的本性,毫无掩饰和真实地给我们展现了当地人温柔善良的宽容之心,以及人和人之间的友爱。例如 《杏园和番》中唱道: 爹娘泪不干,急忙走上前。说几句话儿娘把心放宽,怕哭坏了二椿……美。秧歌小调的语言所展现出的淳朴的音乐形象让人近乎痴狂,尽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庆阳秧歌凝聚了足以穿透黄土高原的强悍生命力,这块封闭的土地保存了庆阳秧歌小调所表现出来的纯朴真实、勤劳俭朴、强悍不屈、坚韧不拔精神,在这块土地上闪耀着人性最动人的光芒。

  3 结论

  庆阳秧歌小调是 “陇原曲艺上的一朵奇葩”。庆阳秧歌小调来自于民间,创作于民间,流行并发展于民间,是庆阳人民生活文化娱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民间传统文化。它历史悠久,曲调优美,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欢,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它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及文化状况,对社会发展史、曲艺发展史具有考察借鉴意义。庆阳秧歌小调也是庆阳人民映射在世界的影像,是庆阳人民群众的心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秧歌小调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深层次地探索和研究,让秧歌健康蓬勃地发展。

甘肃庆阳秧歌小调的艺术特点的研究论文【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