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篇一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在文学领域的贡献尤为突出。胡适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文体——白话文体,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析胡适白话文体的影响。
首先,胡适白话文体的出现使文学走向大众化。在胡适之前,中国文学大多采用文言文,其表达方式繁琐晦涩,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而胡适提倡使用白话文,使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胡适的白话文体为文学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使文学不再局限于少数精英的享受,而成为了广大人民的精神食粮。
其次,胡适白话文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学创作的启发上。胡适提倡用白话文写作,并且主张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这对当时的文学创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胡适的这一主张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贴近人民,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胡适的白话文体激发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生活性,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再次,胡适白话文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对文化传承的推动上。由于白话文体的普及,人们更加容易接触和理解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胡适本人也通过翻译和注释的方式,将许多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翻译成白话文,使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和理解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胡适的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综上所述,胡适白话文体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白话文体使文学走向大众化,使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他的白话文体对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使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和人民;他的白话文体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胡适白话文体的出现和推广,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篇二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思想家和文化评论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提出的白话文体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析胡适白话文体的影响。
首先,胡适白话文体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表达方式。在胡适之前,中国文学主要采用文言文,其表达方式繁复晦涩,只有少数人能够理解。而胡适提倡使用白话文,使文学作品更加通俗易懂,使广大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胡适的白话文体使文学的表达方式更加贴近生活和读者,打破了传统文言文的束缚,使文学作品更加自由灵活,更好地传达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其次,胡适白话文体影响了中国文学的思想内容。胡适主张文学作品要贴近生活、贴近人民,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人民的疾苦和命运。胡适的这一主张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现实、贴近人民,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胡适白话文体激发了许多作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真实性和生活性。胡适的这一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使文学作品更加深入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命运。
综上所述,胡适白话文体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白话文体使文学的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更加贴近生活和读者;他的白话文体使文学作品更加关注人民,更加贴近现实和人民的命运。胡适白话文体的出现和推广,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篇三
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胡适白话文体影响探析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摘要:
胡适以多元化的话语体系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他拒斥了承载着封建伦理的文言文体,建构了以白话语体为表征的文学符码。胡适的现代白话新诗割断了同古典诗歌的本质性关联。在戏剧领域,胡适革新了传统戏剧中的劣质文化因素,确立了戏剧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原则。胡适以其严密的理论建构诠释了传统文学现代化的转型路径。
关键词:
胡适;白话文体;现代新诗;现代话剧;文学转型
在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倡白话文体,创作了数量众多的现代新诗,为白话文学的可行性建立了标准的范例,他从欧洲戏剧界引入易卜生主义,揭开了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序幕。胡适以多元化的文学体系建构颠覆了传统的话语形态,扭转了民族文学的书写内涵,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
1.文言文体向白话文体的转型
胡适推动了中国文学在形式上的转型,他否定了传统的文言体式,构筑了现代白话的表意符码。他在进化论视域中探讨文体形式的变革,他认为,随着文化语境的变迁,语体形式也应不断更新,新文学场域亟需白话文体的理论支点和空间架构,“中国若想有活文学,必须用白话,必须用国语,必须做国语的文学。”
他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详细阐述了弃文言倡白话的理论依据,文言是“半死的语言”,文言词汇大多已废弃,僵化泥古,与生活语言相去甚远,缺乏实用性;在句法上,文言讲究对仗、用典、平仄等,固定的格式束缚了常规的思维表达;文言作为传统文学的语言载体,被赋予高雅的品性,普通民众由于教育背景的缺失而丧失了文字表意的权利,文言阻滞了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延宕了民族的进化。
白话文契合了转型时代的需求,是“活的语言”,“活”体现在“白话的文字既可读、可说又听得懂。读书不须口译,演说不须笔译;要施诸讲台舞台而皆可;诵之村妪妇孺皆可懂。”白话文的阐述方式清晰明确,契合语言的自然逻辑法则,有效规避了文言的语法拘囿。胡适在二元对比的思维模式中拒斥了承载着封建伦理的文言文体,建构了以白话语体为表征的文学符码。文言文体诘屈聱牙,晦涩难懂,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其高蹈虚无的姿态架空了民众与文化的紧密关联,导致了民众的文化断裂。胡适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运用浅显明晰的语言创作具体文本,将生活化语言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增强了语言的实用性,扭转了文言“华而不实”的格局,颠覆了传统语体伪饰雕琢的文化特质,建构了平民化的言说范式。
民间话语形态的书写强化了文本的可读性,开辟了全民阅读的有效路径,解构了文言时代知识阶层的话语霸权,清除了窒碍社会进化的羁绊,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普及。胡适在新旧语体的比照中,抵制了封建伦理思想,宣扬了西方文明理念,构筑了平等对话的舆论空间。
2.古典诗歌向现代新诗的转型
中国的文化长河曾涌现出无数经典的古典诗歌文本,古典诗歌追求含蓄朦胧的审美效应,格律严谨,体式固定,文法拘仄,贵族化刻板化的创作模式影响了传统诗歌的长足发展,从宋代以来,古典诗歌逐渐走向歧路,形式奇险怪癖,内容阿谀颓废,晚清后期,古典诗歌的弊端展露无遗,诗歌内容脱离现实,形式上更加注重华丽的文体,语言奇崛晦涩,文字拘谨生硬。胡适打破了古典诗歌陈旧僵化的语体格式,率先尝试用白话创作自由体新诗。
“吾主张今日作文作诗,宜采用俗语俗字。”他认为中国古典诗歌要完成现代转型必须要以白话俗语入诗,改变诗歌言文脱离的状态,在内容上应积极反映时代生活和个人的独特体验。《尝试集》中的《老鸦》摆脱了传统诗歌堆砌粉饰的缺陷,语言通俗浅显,以白话文体阐释了独立不移的坚定立场。《白话诗八首》中的《蝴蝶》语言自然清新,晓畅通达,传达了作者孤独的思想状态。胡适在其诗歌理论中强调,诗体要得到解放,不仅要改变传统的语体,还要打破固定的诗歌样式,创作一种自由的诗歌形态。
作品《一念》建立
了开放灵活的文本形式,句式长短不一,字无定数,节无定律,诗歌的节奏遵循作者情感的起伏,规避了古典诗歌拘谨的韵律。《一颗遭劫的星》摆脱了韵脚的羁绊,以自然的语音韵律来抒发悲愤的情感,诗句纯朴简约,感情自由流泻,突破了古典诗歌呆板的格式束缚,富有散文化的审美特质。胡适不仅对古典诗歌的文体形式进行彻底的革新,还强调诗歌内容要立足现实场域,顺应时代潮流,抒发真情实感。“凡是好诗,都是具体的;越偏向具体,越有诗意诗味。”《乐观》的写作背景是《每周评论》因抨击时政而被查禁,胡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每周评论》的声援,书写了革命终将取得胜利的坚定信念。《一颗遭劫的星》是根据当时封建军阀把《北京国民报》的主笔逮捕这一真实事件创作出来的,作品以极大的愤慨揭露了反动势力穷凶极恶的嘴脸,讴歌了报刊界不畏权暴的正直品性。《尝试集》蕴含了个性解放的意识和自由民主的观念,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义。白话诗《人力车夫》第一次把社会底层民众写入诗歌中,文本采用清晰浅显的对话形式表达了“客人”对少年车夫悲惨生活的同情。
作品《你莫忘记》展示了封建军阀对人民的烧杀抢掠,揭露了社会的兵匪之祸,对承受灾祸的民众寄予深深的同情,彰显了民本主义的人性诉求。胡适的现代新诗颠覆了古典诗歌的书写范式,他以白话俗语入诗,彻底改变古典诗歌文言脱节的不合理状态,拒斥了传统文学虚伪的道德内涵,建构了诗歌写实主义的创作倾向。胡适的白话诗以人道主义思想否定了封建等级意识,割断了同古典诗歌的本质性关联,使中国诗歌步入到世界现代新诗的同步运行系统中。
3.传统戏剧向现代话剧的转型
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戏剧被誉为“国粹”,深受民众的认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封建政治体制的熏染下,传统戏剧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传统戏剧讲究程式化表演,舞台演出要求服装统一化、动作规范化,模式化的演出压制了演员的自由意志,泯灭了主体的文化精神。传统戏剧的人物形象多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内容上宣扬善恶相报、忠君报国的封建意识,结局往往以大团圆的乐观主义告终,内容空洞虚无,与时代生活严重脱轨。中国传统戏剧思想上的糟粕和形式上的僵化已经阻滞了新文化的传播,传统戏剧的现代化转型已迫在眉睫。
在戏剧领域,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作为中国话剧运动的理论宣言,首开中国话剧理论批评史的.先河,胡适创作了中国现代文学上的首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他立足于历史进化论的观念,强调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戏剧要废弃戏曲自身的“遗形物”,输入西方近代话剧,以开放的姿态摄取外域营养,不断地进行自我更新和完善。《易卜生主义》确立了话剧创作领域的写实主义观念,胡适倡导戏剧直面现实生活的创作原则,号召剧作家观察理解人生,做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在易卜生文化观念的引导下,胡适注重人格塑造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树立了人格内向的自我解放意识,他强调了少数天才超群的意志与力量,发掘出个性本体的独特价值,对传统戏剧中萎靡不振的颓废文风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针对传统戏剧的乐观主义大团圆结局,胡适提出了悲剧美学思想,他在《文学的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中阐释了悲剧美学的特征,悲剧是文学艺术真善美的最高表现形式,揭示了心灵和意志的高尚旨趣,昭示着普遍的真理,深具人道主义情怀。
胡适充分借鉴了易卜生的美学理念,革新了传统戏剧中的劣质文化因素,彻底清算了戏曲中的封建文化余毒,以开放型思维探讨了现代话剧的转型之路。《终身大事》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话剧文学的诞生。《终身大事》有正式的剧本,演员严格遵守剧本情节,用对白和形体动作表达人物情感,演出更具规范化。
作品塑造了反封建女性田亚梅的形象,胡适借助田亚梅的形象揭穿了传统道德观念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抨击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婚姻习俗,对守旧势力发出强有力的挑战。《终身大事》及时捕捉了敏感的社会问题,呼应了当时社会上的妇女解放运动,从婚恋视角抵制了封建伦理观念,讴歌了个体的独立意识,言说了现代文明理念。胡适的理论体系和文本建构突破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樊笼,清除了文以载道、歌功颂德的传统观念,彻底悖离了封建纲常伦理,重塑了文学的书写形态。民初胡适的变革举措契合了时代的需求,使中国文学告别了古典主义时代,汇入到世界现代文学的宏观体系中。
参考文献
[1]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47.
[2]胡适.中国新文学运动小史[A].胡适文集(1)[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25.
[3]胡适.文学改良刍议[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
[4]胡适.谈新诗[A].胡适文集(2)[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