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论文【精选5篇】

时间:2018-05-02 05:35: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的论文 篇一

标题: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摘要: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后果。首先,我们将介绍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过程,然后探讨其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等。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后,我们将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等。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引言: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包括气候系统的平均状态和其变异性的变化。近年来,随着全球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加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人类活动都带来了挑战。因此,深入研究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体:

一、气候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是由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地球气候系统的失衡。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它们能够吸收地球表面向大气中辐射的热量,从而造成地球气温升高。此外,森林砍伐、工业废气排放等人类活动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

二、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和海平面上升等方面。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温度上升,进而影响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降水模式改变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海平面上升会导致沿海地区的淹没和海岸侵蚀,威胁到人类居住地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三、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气候变化会改变物种的分布和生态位,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气候变化还会对人类的农业、渔业和旅游等活动产生影响,给人类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结论: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问题,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 IPCC, 2014: Climate Change 2014: Synthesis Report.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s I, II and II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ore Writing Team, R.K. Pachauri and L.A. Meyer (eds.)].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151 pp.

2. Parmesan, C. and Yohe, G. (2003). A globally coherent fingerprint of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cross natural systems. Nature, 421(6918), 37-42.

高中地理的论文 篇二

标题: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摘要:城市化是当代全球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也是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探讨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后果。首先,我们将介绍城市化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探讨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包括土地消耗、土地利用模式改变、生态环境破坏等。接着,我们将重点讨论城市化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用地的影响。最后,我们将提出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等措施,以应对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城市化;土地利用;土地消耗;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引言: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的过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对土地利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涉及到土地消耗、土地利用模式改变、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用地都带来了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主体:

一、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直接影响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消耗、土地利用模式改变和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居住用地,导致土地资源的消耗。同时,城市化还改变了土地利用模式,例如从农田转变为工业用地或居民用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此外,城市化还带来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等。

二、城市化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用地的影响

城市化对农业、工业和居民用地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冲突、土地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城市化过程中,农田被转变为工业用地或居民用地,导致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农业生产的困难。同时,城市化还引发了土地资源的不均衡分配问题,使一些地区土地资源过度开发,而另一些地区土地资源利用不足。此外,城市化还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资源的污染和消耗、空气质量的恶化等。

结论:

城市化对土地利用带来了诸多挑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UN-Habitat, 2016: World Cities Report 2016: Urba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 Emerging Futures. United Nations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Nairobi, Kenya.

2. Seto, K.C., Fragkias, M., Güneralp, B. and Reilly, M.K. (2011). A meta-analysis of global urban land expansion. PLoS ONE, 6(8), e23777.

高中地理的论文 篇三

  【摘 要】

地图是地理信息浓缩、直观的表现形式,读图是地理学习一项基本、重要的能力。读图能力的培养,对地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考试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发挥持久的作用。本文尝试从地图的特征、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读图基本能力的训练、良好读图习惯的培养、考试中的读图技巧等多方面阐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读图能力;培养

  《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表图形在二维或者三维介质上的精练描绘,是地理信息浓缩而直观的表达形式。地图,可以将零散的地理信息系统、直观地归纳在一个整体之中,可以清晰地呈现出相关信息的规律性、联系性和总体特征,并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读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地理学习的成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地图的特征

  根据不同的分类,地图可以分为:世界地图、国家地图;自然区域图、经济区域图;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数字地图等等。不论是怎样的地图,都有一定的数学法则,经过高度概括,利用一系列的符号系统表现大量的地理信息。因为地图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注意力和观察力;因为地图的概括性,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判断力、思考力、记忆力。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形象思维培养与抽象思维培养相结合、图文相结合,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地理地图的制图过程,从而让学生对地图的学习从简单的识记,上升到领会、运用。

  二、高中生读图能力现状分析

  一是畏难心理严重。高中地理学习更加深入,涉及到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看到图例繁多、内容较陌生的地图,或者新图、变图时,感觉到需识记的概念、符号太多,就觉得太难,耐不住性子仔细观察、寻找规律、理清头绪,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个人性格的影响。男生一般比女生更容易找到信心,建立兴趣,爱好旅游、向往异域风情,日常生活中有过读图经验的学生更加容易对读图产生兴趣。

  三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有区别,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差别也直接对读图能力产生影响。有的学生能够迅速在复杂的地图中找到读图方法,有的则只能看懂老师教过的地图,稍加变化就无从下手了。

  四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每个地理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人格魅力,在教学中对于相关知识的不同强调,对于地图的利用和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习惯的培养,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读图能力。平时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班级,学生会对读图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遇到较复杂的图表时,也表现出更强的自信心。

  三、高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掌握地图的基本特征,增进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地理书上的图像种类很多,主要有地理地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其中的地图不同于统一图、景观图等,要让学生理解它严格法则、高度概括、符号表现、承载信息的特征,从而建立起基本的地图概念,通过对不同形式、不同难易程度的地图的阅读,树立起感性认识,从而为基本读图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是加强基本名词、典型概念、符号系统的识记和理

解。地理学习中有很多的基本名词和典型概念,虽然离现实生活很近,但是比较抽象,容易遗忘、混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加强识记和理解。比如气候和天气、高气压和低气压、地方时、北京时间、区时、时区、国际标准时间、震级和烈度等等名词,内陆气候、海洋气候、水系特征、水文特征等基本概念,是读图的基础,需要学生识记、领会。地图中的符号系统往往承载着地理信息,对于这些符号的掌握,是读图的基本要求。比如等高线图形、设色地形图中海拔高度、地形特征、植被分布、人口密度等表现方式。

  再次是从易到难,从典型到变化,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根据学习的'规律,人对于知识、能力的掌握总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读图能力的培养也不例外。先从简单、直观、典型、涵括内容较少的地图开始,让学生掌握后,再过渡到复杂、非典型、涵括内容较多的地图。老师教学的方法,也从详细讲解、具体指导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最后是运用归纳,建立知识结构体系。从识记、领会到归纳,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可以通过读新图、填图、画图的方式,进行读图能力的巩固;可以通过概念地图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总结,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所有的地理信息囊括在结构体系里,并以此为索引,进行全面复习、加强。

  四、结语

  总之,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充分掌握并了解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水平,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系统、专业的培训,为培养更多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春玲.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9)

  [2]刘艳婷.地理教学中要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04)

高中地理的论文 篇四

  摘 要

:高中地理进行新课程改革已经多年了,地理新课程标准无论是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还是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都给出了指导性的要求,本文将教学中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及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以期为教师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师素质;自身素养;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一直以来我们教师队伍本着“实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时刻响起在课改下的教师队伍中,可是俗话说的好“说着容易,做着难”,要想真正让学生成为“时代的主角”,还有待我们一线教师以及相关专家的不断探索。

  新课程下的高中地理:图片多,直观性强;活动和思考问题的设计多,活跃度高;阅读材料和案例多,信息量大;设有 “问题研究"并注重“过程与方法” 。时代在进步,课程在优化,而作为文化传承的导引者更该学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首先是自身素养的“变”

  (一)自我激励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给新时代下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必须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间,才能真正验证古人所谓的“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这也正是时代所希望的人才,能真正挑起大梁的人才。

  例如关于东南亚海啸的问题。首先需要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多的关注和分析,随时保持知识的更新、积累和运用,从而满足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了解学生

  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唤起学生成长的渴望;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形象化教学是现阶段能使学生学习效率增倍的方式之一。比如,在高二讲到冷锋、暖锋以及自然灾害的时候,教师可将电影搬入课堂。《后天》是当时风靡一时的灾难片,同时他也可以作为很好的教学素材,娱乐中掌握知识点,是任何一位学生,尤其是思维能力稍差的学生所希望的,而今天的我们就需要尝试做到。

  其次是教学方法的“变”

  (一)直观

  这点除了借助新课改下课本图多直观的优点外,教师还需勤思考改变以往的惯用教学方法,如在讲授高一地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时,再简陋的地方,教师都可准备一只手电筒(当作太阳光照)和一个地球仪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地球运动时产生的现象了。

  (二)激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问题激趣 如,讲到大气热力环流时,将一个密闭玻璃槽放在阳光照射处,槽中一半为沙子、一半为水,一段时间后,将点着的一柱香从事前准备好的空隙处插入,让学生看烟的运动路径,然后看书运用原理解释为什么。讲到地球形状之前设问:为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为何最后只看见船帆?

  感觉激趣 如,在讲人文地理,介绍长江三角洲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做好一些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下载长江之歌,用优美的音乐,带领学生去感知那原本枯燥的文字,而此时的老师完全可以是一名导游。这样充满新奇的课堂,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课堂。

  (三)贯穿趣味,培养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地理知识,而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对学生智能的培养。学生各种智能的提高是通过知识的掌握运用而得到发展的。

  如:在讲授“大陆漂移说”时,可先提问:“为什么在极其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了只有在暖湿环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层?”“为什么在火热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处,却发现了古代冰川的遗迹?”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思维被启动了、兴趣也就得以巩固。又如:观察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动时,先假设太阳和公转轨道的位置,让学生便于进行空间想像和思维,接着教师持地球仪转动,在转到春秋分、冬夏至四个位置时停下来,让学生观察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在黑板上画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并注明在这三条线上太阳直射的日期。从演示到版图、从动态到静态,从空间到时间,使学生通过观察进行了想像和思考。

  结语

  以上是我根据自己从教的点点体会以及同仁们的些许观点,表达的一些浅显的见解,希望同仁多提宝贵意见,以求地理教学的逐步完善。

高中地理的论文 篇五

  摘 要

: 高中教育将地理归纳于文科之中,很多学生认为地理是一门只需要背、记的学科,用学习历史、政治等学科的方法学习地理,效果并不理想。要想学好地理,必须弄清楚地理学科的特点。高中地理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以及支撑地理学科的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专门的学科知识。地理既不同于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课程,又区别于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学生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地理的方法,才能学好地理。

  关键词

: 高中地理教学 理解 读图 解题技巧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题。当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普遍处于枯水期时,通常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摇)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摇?摇?摇?摇B.巴西南部热带草原炎热干燥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摇?摇?摇?摇D.澳大利亚大陆昼短夜长

  答案C。通过分析题干得出,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选出来。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如: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摇?摇?摇?摇)

  A.南半球,气旋?摇?摇B.南半球,反气旋?摇?摇C.北半球,反气旋?摇?摇D.北半球,气旋

  答案D。通过分析,判断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为气旋,可以排除B、C选项,再看气流的旋转是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步审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题的思路。

  第三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逐次表述,要有条理性,解答时,可对知识点逐一编号,这样就会一目了然。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辛苦努力与积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把脚步迈得坚实些,再坚实些,就一定能够“笑傲高考”。

高中地理的论文【精选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