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篇一
引言:
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规范的教育活动,而社会教育则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社会规则和社会责任的教育过程。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品德和社会意识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品德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区分是非、善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品德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学生能够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从而培养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小学品德教学方法的实施策略
1. 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品德
情境教学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实践道德规范。教师可以创建各种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判断能力。
2. 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角色扮演是一种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身份和角色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社会角色,体验不同的社会情境和责任。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和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
三、小学社会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1.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通过教授社会知识和社会技能,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则,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社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思考社会问题。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讨论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培养自己的批判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意识。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篇三
[摘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优良的品德与文明的生活习惯。本文为作者任教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总结:主要是通过故事汇、角色扮演、巧设情境等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品德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对此,我深有体会。学校为全体师生设立了一个书吧,为了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增加阅读量,增长见识,提升自我修养,学校可谓是一丝不苟。但就在前几天,书吧里分类放好的书籍上万本被全部扔到地上,倚叠如山。我们通过监控发现,原来是其他学校的两个低年级学生在周末时,趁着保安不注意翻过学校大门溜进角落里的书吧,就在这两个女孩子的恶作剧下书吧遭了殃--书本都遭到了践踏。
我们尚且不对她们的品德“扣帽子”,就从这件事而言,可以看出她们的心理并不阳光。假若有小学生因为喜欢阅读那本书,偷偷地把书带回家,我内心姑且是感到欣慰的。至少为了求上进,而采取了暂时的“借阅”的方式。
我不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评论孩子(学生),即便这个事情赤裸裸摆在我面前,我仍旧相信孩子的内心是善良、阳光的,只是一时的贪玩儿或淘气而犯下了某些错误,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加以纠偏,及时引导他们就能回归正途。品德与社会的教化与熏陶的功能就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故事也引发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一、故事汇。
一开始从教《品德与社会》,我也是非常头疼。比起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无论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如何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横河镇天行小学?刘剑锋声有色,学生们习惯用“发呆”、“傻笑”、“沉默”反馈我,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挫败感。后来,我尝试调整课堂的教学方式,以故事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切入点--通过一个个小故事的讲述,深入浅出地阐释课本中深刻的道理,告别了以往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明白,更深刻地感悟。通过多次的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出现了“点头”“微笑”“积极回应”的现象。例如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借助多媒体和宣传折页,我给学生讲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将生涩难懂的内容转化为一个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耻辱的过去,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运用讲故事的教学方法时,我们不能只强调故事的趣味性,而是让学生在故事中有所收获,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除了教师单方面地讲解,我们还应该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方法,我们还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互动讲解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分享给大家,让学生更有主人翁的意识,学习的效果便会凸显,也更符合“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理念。
二、角色扮演,学会换位思考。
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演员。我常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性,实现角色转换。现实生活中,学生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消费是没有任何的概念。
想要买东西,伸手要钱。想要吃东西,伸手要钱。对此,在教学《我是一个消费者》一课时,我设置一个“跳蚤市场”--我把学生们分成四大组,让他们充分发挥奇思妙想,做出各种生活用品。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扮演了商家,而班主任和我扮演了客户。
这样,孩子们在互换的角色中就感受到了服务人员工作的辛苦,客户们在买卖商品时一个劲地讨价还价的原因。
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家长”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们体验金钱的来之不易。同时通过讨价还价的生活技巧,让学生们学会生活,做一个理性的消费者。在角色表演后,我还让学生们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地把40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火花,无形中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三、创设情境,指导道德行为。
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并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本知识进行感知。在教学课文《学会拒绝》时,我们青少年正在茁壮成长,怎样才能拒绝生活中的各种诱惑,避免踏入陷阱呢?“手机”“网瘾”“黄赌毒”“传销”等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名词,让学校、家长、老师神经都紧绷起来。在我们当地,有个“禁毒魔方”的教育基地。
于是,我就根据《学会拒绝》的课程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领学生们前往教育基地,通过“光”、“声”、“影”、“型”等情境的亲身体验,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吸毒的可怕以及吸毒后的无助、痛苦。通过这次的体验,在学生们眼里,吸毒不再是新鲜、好奇、刺激,而是后悔、拒绝、可怕。在吸毒的种种诱惑面前,我们要敢于说“不”!这种情境创设的方法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会拒绝”不再是喊喊口号,而是化作真真切切的行动。
参考文献:
[1]余柱芳.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浅谈[J].新校园旬刊,2015,(6):63.
[2]郭先欣.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5,(22):1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 篇四
现今的小学思想品德课仍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教师的教学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让学生可以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殊不知,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在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思想品德和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来教授这门课程。让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贴近学生生活,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正确确定思品教学活动的目标
我们经常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由于教师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实施的教学未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导致课堂上无人听讲,甚至课堂秩序混乱,无法达到教学目标。这都与思品教学活动目标的确定有关。
二、优化、活化思品课教学素材
社会飞速发展,事物不断变化,而德育内容的更新相对滞后。教材中有些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脱节,缺乏针对性、趣味性。思品教学要求教师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并具备及时准确的掌握社会新事例、新事物的能力,灵活处理,适度调整,使教学素材更具生活化、时代性的特征,更利于学生内化。
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小学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是思品活动化的极好素材,充实教材内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日益富强的祖国》这一课,教材上讲解的都是十几年前社会发展的情境,而六年级的学生在那个时期刚刚出生,对课本上所讲解的内容非常陌生,甚至讲解香港夜景的图片的时候,很多孩子都说,经常去,早都看腻了,比这图片好看的有很多,这有什么好看的?这时就不应该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照搬,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让孩子们先了解过去的人们生活是什么样的,再根据实际情况,说说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就有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这些来自学生生活,反映学生道德需要、道德困惑,以及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生动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原本"纯而又纯"的书本教学"鲜活"起来。
三、灵活选择活动化教学方法
思品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选择最佳活动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更多地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小学思品课活动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主性、整体性、开放性。教学中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室内,根据教育需要,还可延伸到课外、校外;内容方面,活动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其来源广泛的新信息和新观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主体方面,活动教学中,课堂的主体不再是"唱独角戏"的教师,而转变为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变换活动方式,明确活动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调动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自主活動,自我发展。
四、形成新颖的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它也制约着教学和教法。实施思想品德活动化教学,需要突破传统的教学评价,形成一种全新的学习评价。
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评价首先体现在知情意行的结合,在认知方面的评价重在能更有效地、客观地对学生"再认、再现能力"进行评价。在行为能力评价上,重在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应用于道德行为之中的实际表现。思品教学的最终教学效果应该更多地通过学生的行为来反映。有效的思品教学,更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正确合理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反映出其道德认识。实施多元性评价,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要打破教师在评价中的"绝对地位",实现评价的民主化,形成学生互评、学生自评、教师参评的合理机制。开放的评价体系,必须从结论型向问题型转向,从静态向"活动"转化,在活动中去发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体化和个性化的"怎样做人"的教育,作为教育者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实施教育创新,适时构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高段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亮,《浅论国际法的阶级性与强制性》2008年1期
2.陈福刚刘凯,《透视高校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工作》2
009年11期
3.张艳,《论军事法的部门法地位》2008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