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推荐6篇】

时间:2015-07-05 08:43:3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一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重要性与挑战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方案。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指导。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低效、农民收入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等。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制定,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推动农村实现现代化,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

然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农村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一些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好,而一些地区则发展滞后。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阻力。其次,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严重。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吸引人才的能力较弱,导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到城市地区。这给乡村振兴工作带来了挑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此外,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薄弱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潜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需要加强政策支持。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其次,要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此外,还可以鼓励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制定对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乡村振兴工作方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克服这些挑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二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实施成效与启示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是中国政府为推动农村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些启示。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实施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道路、改造供水和电力设施等。这些举措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鼓励农民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地区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此外,乡村振兴工作方案还加强了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了农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实施给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些启示。首先,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强调了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政府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这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个有益的经验,即政府应该在农村发展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其次,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注重了农民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要力量,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因此,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推动农村发展时应该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最后,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强调了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共同问题,乡村振兴工作方案通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了城乡间的互动和协调。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工作方案的实施取得了一些成效,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一些启示。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注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可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果。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自己的农村发展。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三

各县直单位、乡镇(街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湖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全县不出现规模性返贫,顺利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制订2021年工作方案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持续做好已脱贫人口、已出列村的帮扶工作,平稳推进脱贫攻坚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作重点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

(一)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防止松劲懈怠、政策急刹车、帮扶一撤了之、贫困反弹。对国家、省、州层面制定出台的产业就业、危房改造、低保兜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等普惠性政策,以及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民生保障政策,在暂未明确作出调整前,原有帮扶政策一律不退、投入力度不能减,全面精准精细落实到位。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易返贫致贫人口快速发现和响应核查机制,成立防贫监测专班,按照国家和省监测标准,以全县所有农村人口为对象,通过农户自主申请、部门信息比对预警、干部走访排查等方式,重点对全县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预警监测,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经核实符合条件的对象分层分类按程序纳入动态监测和帮扶政策范围,并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及易返贫致贫原因采取产业就业帮扶、政策性帮扶和特殊困难专项救助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精准帮扶。

(三)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落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健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教育扶贫“一单式”信息系统作用,健全“三帮一”劝返复学机制,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做好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落实分类资助参保政策,确保“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及时将动态新增危房和因灾致危农房纳入改造范围,切实保障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更新改造一批管网漏损严重的千人以上老旧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批标准化小型饮水工程,推进智慧化供水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全面摸清脱贫攻坚期内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底数,按照经营性、公益性资产进行分类梳理并确权,明晰“五权即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监督权,资产权属和收益权尽量下沉乡镇(街道),建立“四张清单”即资产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清单、县乡村三级档案清单,有效构建扶贫资产管理机制。经营性资产最大限度确权到获得收益的个人、村集体经济组织等,探索多元化管护模式,规范后续管护运营,完善运营方案,明确权利义务,做好风险防控。对攻坚期内建立的光伏扶贫电站、扶贫车间、资产收益扶贫等项目经营性资产,分类细化完善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防止资产流失和被侵占,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项目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运营。公益性资产要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理责任。对道路、水利等公益性资产,要细化管护标准,明确具体管护责任人,分类落实必要的管护经费,确保资产持续发挥作用。扶贫项目资产处置应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股权管理有关规定,履行相应审批手续。压实行业部门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责任,强化乡村两级日常监管,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引导群众参与监督,加强纪检监察和审计监督,确保扶贫项目资产保值增值和持续发挥效益。

(一)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发展。编制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完善全产业链支持措施,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强化创新引领,完善“四跟四走”“四带四推”产业发展工作机制,逐步实现由注重带贫益贫到户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联农带农互动,继续落实对带贫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政策,继续支持脱贫户自主发展特色产业,鼓励龙头企业到乡村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大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建设,提升壮大百合、柑橘、烤烟、中药材、油茶、茶叶养殖等7大农业特色产业。加强消费帮扶,规范原有消费帮扶专馆、专区、专柜建设和运营管理,推动县域范围内帮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与批发市场、大型商超、xx北站和xx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各类运营主体合作对接。

(二)促进脱贫人稳定就业。继续完善劳务协作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加强对脱贫人口劳动力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劳动力进行动态监测,对返乡回流人员及时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强化劳务协作,进一步完善与xx市、xx市、xx市、xx市、xx市等输入地的劳务协作机制。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延续原有扶贫车间政策支持,继续开展脱贫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和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公益岗位政策。

(三)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谋划推动一批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进入国省重大交通规划项目入规立项。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实现村组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与村内主道连接,有序推进乡乡通三级路。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通过扩大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升运营管护能力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障率。推进农村通信网络提升工程,推动4g和光纤宽带向自然村(指20户以上自然村组或聚居寨,下同)延伸覆盖。推进脱贫地区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建设,过渡期内基本实现乡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

(四)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标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继续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对脱贫人口中的易返贫致贫家庭进行重点关注并优先落实教育资助。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重点推动救治政策、救治资金、救治对象“三统筹”。加大县级、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用房修缮、设备配备和人才培养力度,开展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建立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和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全县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梯次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按照“三多三少一加强”原则,对全县行政村进行摸底筛查,申报一批重点帮扶村,继续集中优势资源补齐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促进全县平衡发展。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抓点示范、重点突破原则,确定一批示范乡、村、项目点,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树立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

(六)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医疗保障等政府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完善主动发现机制。健全多部门联动的风险预警、研判和处置机制,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

(七)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规范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合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水平和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委托照料服务。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充分利用省级救助平台,根据对象类型、困难程度等,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做到精准识别、应救尽救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

(八)合理保障农村医疗待遇水平。继续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逐步取消脱贫攻坚期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障超常规措施安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对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全额资助,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易返贫致贫人口按个人缴费标准的xx%比例资助;对已稳定脱贫但未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的,逐步调整资助政策。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起付线、救助标准和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比例。

(九)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等导致家庭或个人陷入困境的,给予急难社会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严格落实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构建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乡村振兴领导体制,层层压实责任。实行“五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制度建设、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乡村干部培养、配备、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选好用好管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对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四)强化政策投入支持力度。过渡期内继续对涉农财政资金进行统筹整合使用,在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优化支出结构,调整支持重点和支持范围,统筹兼顾脱贫村和其它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倾斜,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加强金融服务支持,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小额信贷续贷或展期,对x万元以内贷款继续实行x年贴息,并纳入风险补偿范围继续支持脱贫户“两后生”接受职业教育,并按规定给予相应资助。认真落实基层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政策,各级人才项目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

(五)广泛凝聚社会合力。积极引导各方资源参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进一步健全社会帮扶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参与帮扶。继续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加强宣传引导,树立示范典型,全面形成重视和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镇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xx文化特色,壮大支柱产业,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xx样板。

到2020年,xx镇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精品渔业、现代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效果显著、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法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一)全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一是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土地资源要素市场,加快农村资源变资本步伐,拓宽农村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定出台土地

流转指导性意见,引导适度规模有序流转土地,探索设立“土地银行”,做活土地文章。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允许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和群众增收渠道。

二是构建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突出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规模适度经营,围绕“一村一品”定位,精心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实行“企业+互联网+农户+老手艺”运行模式,整合农产品生产、交易市场及农村电商资源,重点发鸡、鱼等传统特色农产品,大力推广柑橘以及花椒产业。

三是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放在首位,切实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继续落实“一户一策”帮扶政策,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一定时期内“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确保稳定脱贫。严格落实“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持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将新产生的返贫户及时纳入扶贫体系,落实精准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大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着力做好劳务对接,实现可持续稳固脱贫。坚持扶贫先扶志,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消除精神贫困,促进形成自强自立、争先脱贫致富的精神风貌。

四是探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之路。从经济基础、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和载体,实行一村一策,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围绕乡村旅游、特色种

养、民宿开发、农产品加工、观光农业等业态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研究出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利用集中培训、相互观摩、外出考察等方式,提高村干部适应市场、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推进村集体资产和空闲资源集中登记,盘活资产资源,增强“造血”功能,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高村集体资产收益。

(二)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推进xx建设。推动医院、银行、学校、广场等公共事业建设,创造便利宜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农村改厕管护长效机制,扎实做好厕具维护、故障维修、粪液收运等服务工作,让群众用的放心、省心、舒心。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实现农村优质教育全覆盖。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医疗共同体合作,深度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打造“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网络平台,促进实体和网络

“便民大厅”深度融合,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落实好优抚安置政策,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

(三)全面深化乡村文化振兴,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

一是挖掘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xx镇深厚文化底蕴,实行“传承+发展+运用”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文化站职能,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

二是提升乡村文明水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扣乡风文明和文化建设两个抓手,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健全完善村规民约,重点治理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非法宗教、信谣传谣、非法上访、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震慑不良风气,着力建设平安乡村。持续开展“寻找最美xx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挖掘培养农村“新乡贤”,坚持邀请乡土人才、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乡村教师等进行常态理论宣讲,将其打造成意识形态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编写好《xx镇志》,推进“乡村记忆”工程,深度挖掘“乡愁元素”,唤醒乡村沉睡的本土文化资源,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形成文明新风尚。

(一)创新工作推进机制。落实中央抓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统筹负责、各部门单位全面参与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其他党政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实现对全镇乡村振兴工作统一领导。建立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编制村庄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一张蓝图抓到底。建立乡村振兴

专门台账,优先保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各方面力量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各级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工作,激发党组织晋位升级活力,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规范型、廉洁型基层党组织。聚焦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加大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充实后备人才队伍,鼓励引导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专业大户、外出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人员、退役人员等在村任职,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积极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民主自治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调动群众参与乡村自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围绕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本土新型职业农民。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出台扶持政策,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用地、服务、风险应对等难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技术、有资本、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回乡创业,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

(四)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加强舆论引导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激发人民群众主体作用,营造全镇上下全面支持,积极投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幸福xx的良好氛围。认真总结、及时推广xx镇乡村振兴行

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开展。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五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围绕区委“1368”工作计划和“2568”重点工程,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使产业更加兴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使环境更加宜居;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使乡风更加文明;基层党建进一步加强,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落实农村医疗、卫生、扶贫、社保等各项民生事业,使农民生活更加幸福。

(一)加快转型升级,让产业更加兴旺

1.稳步提升粮食生产。推广公司“互联网+共享农业”和土地托管两种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等乡镇的3万亩中低产农田改造。实施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加强对镇、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在地下水超采区补贴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实施好3.25万亩粮食绿色高效示范项目,加快乡国家产业强镇建设。建设完善9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0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50万吨以上。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2.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巩固“蔬菜”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打造“大蒜”品牌,提升蔬菜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绿色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培育耐思、科瀚、喆兴、际洲等一批示范园区,带动蔬菜产业向高端迈进。支持秋景育苗、航天育苗等育苗场做大做强,年产集约化育苗2.1亿株。支持外向型龙头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扶持食品、维新蔬菜、广兴公司等企业扩大蔬菜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0万亩,产量92万吨,产值21亿元。(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3.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在东部,以豆下乡等村为中心,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叫响葡萄品牌。在中部,以、、、等乡镇为重点,打造千亩优质林果带,带动全区林果产业发展。在西部,以永合会镇、界河店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核桃、苹果、草莓等,实现园林化发展。(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加快紧固件产业上档升级。抓好产业发展提升、技术研发创新、高端产品生产、重点企业培育、市场物流发展、知名品牌打造、搭建服务平台等重点工作,推动紧固件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实施一批行业支撑项目,开展知名品牌创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和档次。实施“入园进区”战略,推进主城区标准件企业、“十里长廊”沿线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标准件园区集中,实现规模生产、清洁生产、高效生产。(牵头单位:标发委;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有关乡镇)

(二)推进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

1.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标对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目标,以厕所改造、垃圾治理、污水治理、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等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确保圆满完成三年行动目标任务。一是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农村厕所3万座,提高全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在改厕过程中严把施工、货物质量、验收三关,确保改厕成效。对已经改造的厕所开展“回头看”,完善改厕台账,绘制改厕分布图,对存在质量问题的,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改一座用一座。加强改厕后续使用维护服务,解决厕所维修难的问题。配建厕所粪污处理设施,支持专业化企业和个人开展定期收运、粪液粪渣资源化利用。二是健全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总投资6.1亿元的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加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解决“垃圾堆、垃圾沟、垃圾坡”等问题。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管理,确保保洁公司规范高效运行。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推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三是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完成20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完成106个村的生活污水管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全覆盖,彻底解决农村污水乱流问题。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对规划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实行管网集中统一处理。其他村庄,推行“管网或排水沟+三格渗滤+人工湿地”模式,强化对生活污水的管控。建立生活污水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职责和标准。四是提升街巷硬化水平。在全面完成村庄主街道硬化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巷道硬化,各乡镇完成85%以上村的街巷硬化。街道硬化为水泥路或柏油路,巷道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采用石板、旧砖、砂石、灰土等多种形式进行硬化,基本解决村庄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问题。五是提高村庄绿化率。以增绿为重点,在环村周边、进村道路、街道两侧、庭院内外选择本地适宜树种,广泛种植,能绿尽绿。完成村庄绿化面积3300亩,村庄绿化率达到35%。六是大力开展农村空闲宅基地整治提升行动。对村内空闲宅基地、残垣断壁进行清理,对闲置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或改造提升,对清理出的空间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等,美化人居环境。同步推进村庄规划、村庄亮化、美丽庭院等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牵头单位:农办;责任单位:发展和改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分局、交通运输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宣传部、妇联、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乡镇)

2.抓好示范村创建。以、、三个乡镇为重点,每个乡镇确定4个村作为区级示范村,按照省级美丽乡村标准进行高标准打造。其他13个乡镇,分别确定4个以上成方连片的村作为乡镇示范村,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个专项行动进行打造,带动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上档升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3.加快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东部叶菜基地产业优势,打造周边万亩中小拱棚示范区,积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依托古城景区优势,深度挖掘洼人文历史,打造“东街-裴屯-东桥-永北村”等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完善周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洼美丽乡村示范片区。依托太极文化优势,充实完善各类传统民俗活动,打造特色文化体验区。(牵头单位:园区;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镇)

(三)开展移风易俗,让乡风更加文明

1.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斗富”不良风气,培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新风。弘扬文明新风,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发挥“两会一约”作用,规范婚丧庆典活动,推广“零彩礼”“集体婚礼”等文明新风,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常态机制。(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民政局、各乡镇)

2.完善基层文化阵地。加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实施“四个一”工程,着力构建区、乡、村三级宣传阵地。强化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合理规划配置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文化馆等文艺机构作用,组织好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各乡镇)

3.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为建设重点,以农村精神文明“十个一”(即: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乡风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或文化礼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一次“十星级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选)为抓手,广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进一步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水平。(牵头单位:宣传部;责任单位:有关乡镇)

4.实施特色文化提升工程。实施“文化+”战略,大力发展特色手工业、演艺业、乡村旅游业等,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工艺美术产品和品牌。加强农业景观、农业庆典、农业主题公园等创意设计,培育一批农事体验型、教育实验型、科技展示型等田园文化综合体,提升农产品文化附加值。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配套丰富旅游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牵头单位: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四)完善体系建设,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效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地位,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大优秀青年农民党员发展力度,做好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工作。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2.提高村级自治能力。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发挥社会各类人才、乡贤等群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加快推进农村“六有”综合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自治,形成政府、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激发社会活力,提高自治水平。

3.加强法治乡村建设。实施“一委三中心”规范化建设,由村(街)党支部书记兼任主任,“两委”干部、治安员、网格员为成员,负责做好矛盾纠纷、信访隐患、社会治安排查化解工作,形成“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用法。

4.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道德模范,引导农村文明新风。利用村规民约和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做到“私事不出家、小事不出村”。

5.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广泛开展“三无三百”平安村创建活动,在60个村建立“一村一辅警”农村警务工作机制。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一案三查”,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紧紧围绕做好群众工作这条主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五)坚持民生为本,让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1.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抓好永合会、、讲武等3个乡镇公办幼儿园项目建设。依托“六二一”学校安全管理机制,全面落实校园“网格化”管理,提升农村学校安全管理水平。统筹配置城乡教学资源,积极向乡村倾斜师资力量,配齐配强乡村教师队伍。(责任单位:教育体育局)

2.提高农村医疗健康水平。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实施六项医改突破,高标准建成乡镇公共卫生服务专区和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扩充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现重点人群签约全覆盖。加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搞好人才招聘和培养,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责任单位:卫生健康局)

3.做好扶贫社保工作。认真贯彻“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完善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发放低保、五保、孤儿、“两残”等各项救助资金。切实发挥好社会兜底保障作用,确保农村低保“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老龄政策,确保高龄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牵头单位:民政局;责任单位:区直有关单位、各乡镇)

4.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实施乡村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等,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专题技能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职业经纪人队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牵头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职中、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展和改革局、各乡镇)

(一)安排部署阶段(2020年1月1日-1月10日)。区委召开全区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部门围绕总体要求,结合部门实际,明确专人负责,制定具体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时限,细化举措,建立台账,确保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二)集中实施阶段(2020年1月11日-11月30日)。区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统筹安排各个项目建设顺序,做到集中精力、全面推进、合力攻坚,保证按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考核验收阶段(2020年12月1日-12月31日)。由农办牵头组织,对照上级考核办法,对区直部门和各乡镇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将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不减弱,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放慢,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振兴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三农”干部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建立一支优秀的“三农”工作队伍,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二)搞好部门联动。区直有关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协调联动,合力推进。农办要发挥牵总协调工作。住建、农业农村、交运、生态环境等部门要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教育、民政、人社、卫健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宣传部门要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其他部门都要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中去,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通过列支专项资金,对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奖补。继续对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整合,重点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等。区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引导项目、资金、政策向农村倾斜。各乡镇村街要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财政引导、部门倾斜、社会捐助、村街自筹、群众参与,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四)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对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把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区重点工作大督查范围,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对进度快、效果好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表扬;对进度慢、效果不明显的乡镇和部门,全区通报批评;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乡镇和部门,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篇六

根据《中共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县通〔2018〕1 号)和<关于扎实开展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号文件精神,结合百德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新格局。

(二)加强对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工作的领导,成立百德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杨贞明镇党委书记

王嘉宏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组长:黄家超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

杨守峰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余宝贵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刘太福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谭涛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余开碧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李家义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周强远镇党委委员

成员:刘本超百德财政分局局长

郑金勇百德派出所所长

林礼华百德中心校校长

杨旭百德卫生院院长

罗兴星镇党政办负责人

肖富红镇林业站站长

龚毅良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王太勇镇扶贫移民工作站站长

梁正波镇政务中心主任

张家福镇城管办负责人

广禹华百德国土所所长

文鑫镇综治办负责人

屠国江百德司法所负责人

杨友和镇道路交通管理站站长

左家友百德水务站站长

谢堂贵镇安监站负责人

刘桅镔镇村镇建设中心主任

毛忠云百德电信负责人

侯勋百德供电所所长

各村(居)支书及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业服务中心,余开碧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龚毅良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农业服务中心、扶贫站及村镇建设中心所有人员为办公室成员,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综合协调专班、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督促检查八个工作专班。

1、综合协调专班

组长:杨守峰

副组长:刘太福谭涛余开碧李家义周强远

成员:肖富红龚毅良王太勇骆艳华梁崇标

办公室设在农服中心,刘太福兼任办公室主任,龚毅良、王太勇为副主任,人员从农服中心、扶贫办、人社中心、林业站抽派。

职责:根据省、州、市、镇的安排部署,负责乡村振兴战略日常工作;统筹协调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关工作,做好与上级的沟通对接并传达有关指示要求;做好各部门、各工作专班之间的协调对接、资料收集归档,并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产业振兴工作专班

组长:刘太福

副组长:龚毅良

成员:农业服务中心及各村(居)所有人员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工作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推进;二是贯彻“巩固、增收、提升、畅通”方针,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先打造新元500亩以上坝区,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退一进十,完成调减籽粒玉米0.6万亩;三是落实一个示范村、一个坝区、一个产业一名领导包保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指导做好乡村振兴示范点围塘村建设和打造;四是做好电子商务服务站点规划、建设,打造新型农产品供应链。

3、人才振兴工作专班

组长:谭涛

副组长:骆艳华

成员:组织人事办、人社服务中心、扶贫移民工作站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工作步骤有序开展工作;二是搞好各类人才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返乡创业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乡土人才培训)。

4、生态振兴工作专班

组长:刘太福

副组长:肖富红

成员:林业站、文明办及各村(居)所有人员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乡村振兴战略生态振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做好村寨绿化、道路绿化、庭院美化,垃圾清运、污水管控、道路清洁工作、人居环境整治等“三清三改三绿”工作。

5、文化振兴工作专班

组长:余开碧

副组长:梁崇标

成员:党政办、文明办、文化服务中心及各村(居)所有人员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推进各项工作;二是规范村级图书室及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培训;三是推进村级文体活动广场建设,配备配全文体娱乐设施;四是组建村级文艺团队,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五是建立市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倡导良好的生活风尚,振兴乡村文化。

6、组织振兴工作专班

组长:杨守峰

副组长:李家义、谭涛

成员:组织人事办及各村(居)所有人员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振兴工作方案,按照方案推进工作;二是开展后进支部的整治,选优配强村支两委一队三个人;三是规范实施村规民约,用制度规范群众的行为;四是执行“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示”的村内重大事务决策制定,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7、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专班

组长:李家义

副组长:王太勇

成员:扶贫移民工作站及各村(居)所有人员

职责:一是负责编制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工作步骤有序开展工作;二是负责抓好2019年“回头看回头访回头帮”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工作落实;三是协调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抓好省州市下达的2019年减贫任务工作;四是抓好2019年度省州对县(市、新区)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工作,确保在2019年党委政府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取得好成绩。

8、督促检查工作专班

组长:余宝贵

副组长:余荣欢

成员:镇纪委所有成员

职责:负责对各专班编制工作方案制定及推进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按月定期督办、定期通报,每月30日前镇党委政府报告督查情况及各专班工作推进情况;对组织不力、工作推进缓慢,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责任专班和责任人按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同时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在启动百德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基础上,重点抓好围塘村市级示范村建设,完成以下目标任务。

(一)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完成减贫人口615人,贫困

发生率下降至0.13%,全镇4.2万农村户籍农户达到小康生活水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9%,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在较好以上等次。

(二)产业振兴。坚持以“生态崛起、因地制宜、科学发展”为主题,立足山区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好生态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脱贫致富。目前主要以薏仁米、烤烟、蔬菜、食用菌、精品水果(柑橘、枇杷、苹果、核桃、李子、紫王葡萄等)以及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结构调整,逐步实现贫困户户均收入过万,人均收入超5000元的目标。

(三)人才振兴。完成镇、村两级乡土人才库建设,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60人以上,培训返乡创业30人(次)以上,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1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10人以上。开展全员培训,落实新市民一户一人就业计划,建立新市民“三就”台账,跟踪管理跟踪服务。

(四)文化振兴。实现乡村幼儿园入园率达?8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5%以上,力争完成10个村(居)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完成10个村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10人(次)以上,培训民族民间传统技艺10人(次),新组建乡村群众文艺队伍4支。举办村级群众文化活动3场次,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10余期,建立健全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

(五)生态振兴。实现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城镇污水处理率达 85%以上,继续实施脱贫攻坚“四员”岗位,建立奖励机制,在围塘村乡村振兴示范点上,探索建立垃圾分类收集激励机制,落实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实现自然村寨垃圾收集设施全覆盖,完成围塘村村级公共卫生厕所,完成所有农户卫生厕所改造建设。农村电网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建设达?100%。建立小康路长效管护机制,所有行政村安装太阳能路灯。光纤、4g 网络逐步向 30 户以上自然村延生覆盖。完成小康房建设。完成防护林建设、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生态林封育工作。

(六)组织振兴。选优配强10个村(居)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全面完成10个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制定执行村规民约,实现村务监督全覆盖,建立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制度,加大农村滥办酒席整治力度,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

(一)以“回头看回头访回头帮”为切入点,打好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歼灭战,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责任单位: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专班)

1、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访”工作。通过“回头看回头访”工作,全面摸清脱贫户、拟脱贫户、非贫困户中边缘户的收入、教育、医疗、住房及生产生活水平,盘清家底。按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要求,找准存在问题,精准制定帮扶措施,靶向治疗、精准指导。

2、实事求是,开展群众精准分类工作。按照入户回访情况,将建档立卡人口(包括已脱贫和未脱贫)中无业可扶,无力可扶的贫困人口列为政策兜底类,把 2019 年拟脱贫的?695人中有劳动能力、发展意愿的列为重点扶持类,将已脱贫人口中的风险户、非贫困户中的边缘户列为巩固提升类,将以上三类以外的人群列为小康类。划定类别,分类施策、因户施策。

3.“因户制宜”开展“回头帮”,打好脱贫攻坚存在问题歼灭战。将政策兜底类全部纳入民政兜底,把重点扶持类列入年度帮扶工作的重点,通过财政扶贫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增收,全面解决695个拟脱贫人口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如期完成脱贫目标。对巩固提升类中的建档立卡户,支持财政扶贫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实现增收,对巩固提升类中的非建档立卡户,支持部门项目资金发展产业项目实现增收,确保不致贫返贫。对小康类主要是落实好惠农举措,加大金融资金、整合涉农资金支持发展产业项目,开展劳动力全员培训,引导就近就地、省内省外务工增加收入。

(二)以“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为切入点,着力抓好八大工程,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责任单位:产业振兴专班)

1、抓“退一进十”工程。结合我镇实际情况,以公司+合作社+基地+散户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薏仁米、高粱、生态畜牧业、烤烟等产业,完成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0.6万亩,逐步提升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占比到?75%。结合百德镇喀斯特地貌特征,围绕百德镇“一园四带十点”的产业发展规划,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种植业方面:发展高粱种植1.6万亩,覆盖百德镇十各村(居),薏仁米0.6万亩,分布在硐坪村、小川村、围塘村,烟叶种植0.49万亩,覆盖百德镇十个村(居),牧草0.3万亩,覆盖百德镇十村(居),继续对已经种植的精品水果加强管护,其中枇杷5100亩、苹果3703亩、李子2582亩、柑橘916亩、葡萄300亩,提倡“以短养长”,力争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经济生态双赢;养殖业方面:生态家禽存栏16.5万羽,出栏23万羽,生猪存栏2.2万头,出栏2.4万头,肉牛存栏0.86万头,出栏0.23万头,肉羊存栏0.26万头,出栏0.135万头。

2、抓“四化工程”。开展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农民培训工程,推行“专家+科技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服务模式,实现 500 亩以上坝区主推技术到位率 95%以上。完成省州市下达分解的培训任务。

3、抓“三改四种”工程。实施土壤改良、品种改良、技术改良工程,围绕种子、种苗、种禽、种畜提升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经营管理等方面相关技术和方法,保留适应全市气候、土壤等环境的优良品种,开发能增加产量、提纯品质的新品种,提高良种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

4、抓“合作社+”工程。坚持运用“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组织形式,大力推广“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合作社+基地”“合作社+电商”等“合作社+”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硐坪村薏小白”电商品牌。加强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认证主体内检员培训,加强对认证基地、认定产品的监督管理。加强管理好现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5、抓“500亩坝区”建设工程。通过内培外引方式,以?500 亩以上坝区为引领,做大做强本地企业。按照每个坝区均有 1 个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经营,实施好?2个坝区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打造新元村大坝作为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进贵州金松食品有限公司到新元村大坝种植优质蔬菜,坝区建设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新元坝区完成种植300亩;第二阶段完善300亩种植区域的灌溉管网、生产便道;第三阶段完成新元大坝核心区蔬菜种植600亩,同时完善管网及生产便道,让新元大坝成为百德镇产业革命的试点,从而增加农户收入,提高生活质量。

6、抓农产品销售“十进一出”工程。深入推进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超市、进酒店、进农贸市场、进工地,促进农产品就近销售。坚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让“黔货出山”。全年销售额达?200 万元以上,镇区学校食堂全年定向采购量占采购总额的?40%以上。

7、抓“五全促三变”工程。以“三变”“三权”分置为基础,加快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模式,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全要素链配套、全利益链联结、全生态链建设、全责任链落实”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年“三变”改革试点村占行政村总数的 50%以上。

8、抓“五带工程”。以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和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为抓手,全面推行“村社合一”发展村集体经济模式,以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实施党组织带领、党员带头、干部带帮、合作社带路、龙头企业带动的五带工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带领广大农户调优结构,调强产业,全年创建示范点?1个,确保?2019 年所有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 5 万元以上。

(三)以培训就业为重点,抓好乡村人才振兴。(责任单位:人才振兴专班)

1、摸清乡村人才情况。开展户户见面、地毯式排查工作,全面摸清劳动力资源状况、外出务工情况和培训需求情况,形成乡村人才数据信息系统,强化系统的适时更新、管理,向外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服务,向内做好“三留守”人员关爱工作。

2、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按照排查结果,整合人社、农业、教育、扶贫、移民等部门的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计划,开展就业培训、素质提升培训和新市民培训工作,全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人(次),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提升60人以上;培训返乡创业30人(次)以上,培训农村电子商务人才10人(次),培育乡土人才10人以上。

3、强化新市民培训工作。按照搬迁一户就业一人的要求,结合乡村人才排查培训情况,将新市民的外出务工、就近务工、培训务工等情况,建立镇村两级台账,规范管理。

(四)移风易俗,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责任单位:文化振兴专班)

1、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乡村空心教室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办乡村幼儿园,强化办园监管,提高办园质量,确保乡村幼儿园入园率?85%以上,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确保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85%以上,力争完成10个村(居)文体活动广场建设;完成10个(居)村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培训基层文化人才队伍10人(次)以上。

2、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庭院清洁、家居整洁,开展“最美庭院”创建活动。探索围塘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开设垃圾银行,把群众向垃圾银行上交的可回收垃圾换成积分,通过积分兑换日用品,激励引导群众养成垃圾分类收集的习惯。通过组建乡村文化队伍和文化三下乡,经常性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读书活动,选树乡村文化新典型、新形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通过设立宣传牌、倡导孝廉文化、仁文化等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

3、挖掘乡村文化。挖掘乡村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等创作素材,提升乡村文化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工作。倡导移风易俗,革除大操大办酒席的陈规陋习。

(五)以“三清三改三绿”为重点,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责任单位:生态振兴专班)

1、打造生态经济林。结合我镇实际,科学摸索出了百德镇以“一园四带十点”的产业发展规划,将全镇坡顶上的所有荒山荒坡全部因地制宜完成荒山造林后进行封山育林,正在建设珠江防护林体系三期工程4000亩造林任务,巩固近几年来荒山人工造林5000亩的造林成果;将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后根据海拔、气候、土壤等情况,因地制宜进行经果林种植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将25度以下的耕地进行土地整治,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提高种植农户经济效益;在不影响果林生长的前提下,以“短养长”种植一些矮杆作物,提高土地经济效益;在整个规划区内打造百屯、围塘葡萄种植基地、高钙苹果种植基地、围塘村蔬菜种植基地、新厂村花椒种植基地、围塘村马坎地养殖场等十个以上种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搞好培训带动作用,使所做的产业一年见模样,二年大变样,三年见成效,成为老百姓的长效支柱产业。为使生态与经济达到双赢,全镇共实施经济林18470亩,其中,低产低效林改造核桃产业4416亩、新一轮退耕还林种植的五星枇杷4890亩、核桃1758亩、高钙苹果3180亩、蜂糖李子2950亩、柑橘936亩、花椒340亩、葡萄300亩、中药材100亩等多年生长的经济作物加大管护力度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2、清垃圾。深入持久开展文明家庭、以最美庭院创建活动,继续落实脱贫攻坚“四员岗位”人员聘用,支持完善乡村垃圾收集转运工作,建立健全“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激励引导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再利用,确保家居整洁、庭院亮洁、村庄清洁。

3、清污水。严禁污水横流、垃圾乱堆、柴草乱放。餐饮污水用于饲养牲畜,水冲式卫生厕所污水接入农户茅厕或沼气池,通过自然发酵或厌氧发酵后,用于农业生产,地理高差条件允许、居住集中的示范村,力所能及开展污水管网建设,通过雨污分离、厌氧处理、氧化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后排到农田。组织动员群众清理房前屋后水沟的污泥,结合冬修水利,清理山塘水渠污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4、清路障。开展集中整治路障行动,重点整治强占公路建设房屋,长期占用公路堆放柴草、粪污、砂石等行为,清除影响村容村貌的广告牌、野广告,确保村庄整洁。

5、改水。持续开展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作,做好管网维护,供水服务工作,实现安全饮水可持续、能发展。

6、改路。完善脱贫攻坚期串户路硬化、庭院硬化、路灯安装工程,加强通村通组路管护力度,建设“四好”农村路,坚决打击破坏农村公路、占用农村公路的行为。

7、改厕及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实施好脱贫攻坚厕所革命项目,解决农村卫生厕所因选址不当、功能不全等问题。按照底线思维,正确处理好功能完善,污水归纳问题。完善老旧房整治项目,对有人居住的老旧房,主要围绕功能完善、透风漏雨开展整治,严格执行整治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的要求,注重实效,不做表面文章。

8、道路绿化。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围塘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村庄道路,开展道路绿化建设,科学搭配绿化树种,实行大苗移栽、高低搭配、花草搭配。

9、庭院绿化。结合最美庭院的创建,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采取盆栽、花台、花池绿化等方式进行绿化。

10、加强管护,巩固提升森林覆盖率。全镇从2015年以来共完成绿化造林45535.9亩,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46%上升到现在的49%,守牢生态与发展的两条底线。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灭工作的管制,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工作目标。

(六)“三治”融合,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推进乡村组织振兴。(责任单位:组织振兴专班)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优配强班子队伍。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探索建立联村党委、产业党组织、园区党组织,推行易地扶贫搬迁中党建先行、城乡党建融合发展,建设活力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严格执行党员发展规程,稳妥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有效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2、坚持“三治”融合,大力实施社会治理提升行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制定执行村规民约,强化群众自治主体地位。建立村务监督,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制度,共同选定、实施和监督发展项目。重视法治建设。把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凸显法治政绩导向,把法治建设成效纳入领导班子年度目标绩效考核。深入挖掘区域内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努力提高乡村人文素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产生。

(一)明确示范创建地点。根据《中共兴仁县委兴仁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扎实开展2019年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4号文件精神,重点抓好1个创建示范点建设:百德镇围塘村。

(二)明确示范创建内容。按照市初步拟出兴仁市乡村振兴示范创建?64946 工作思路,抓好围塘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工作。

1、抓好“六个一”,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要因地制宜、因业制宜,抓好一名农业技术专家配备、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培养、一个主导产业发展、一个经营主体选择、一个电商生活馆创建、一个稳定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

2、建好“四个一”,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建好一个村卫生室、一名执业(助理)医师培养工程、一名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一个人才培训载体创立,同时整合党校课堂、道德讲堂、新时代大讲堂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三堂一所资源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3、做好“三清三改三绿”,实现乡村生态宜居。要做好“三清”,清垃圾、清污水、清路障;做好“三改”,改水、改路、改厕;做好“三绿”,绿化村庄道路、绿化庭院、绿化荒坡。

4、创建好“四个一”,实现乡村乡风文明。要创建好一个活动场所、一个农家书屋、一支乡村文化队、一个移风易俗好风尚。

5、打造好“六个一”,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要打造好一个村级活动室;打造好一个政治过硬的党支部;打造好一个学习制度;打造好一个村规民约制;打造好一个村级“四议两公开”重大事项决策制度;打造好一个党员发展方案。

(一)强化统筹调度,强化方案制定。各专班牵头围绕本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方法路径,按照项目化、清单化、数据化编制实施方案,作为?2019 年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施工图、操作图、考核图,指导全年工作开展,以包保村市领导和任乡镇(街道)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的市领导为基础,落实一个示范村、一个坝区、一个产业一名市领导包保的工作机制。依托脱贫攻坚村级指挥体系,搭建覆盖全镇所有村(居)的乡村振兴组织机构。各专班立即抽派精兵强将,搭建专班办公室,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调度,2019 年乡村振兴工作分为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结果考核三个阶段,方案制定从?5月10日至5月30日,组织实施从6月1日至?11 月 30 日,结果考核从 12 月 1 日至 12 月 30 日,督促检查专班,按照规定,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强化工作督查,督促检查专班围绕阶段工作任务,定期不定期开展工作督促检查,对安排不力、推进迟缓,拖全市工作后腿的,按照党建约谈四种形态,启动追责问责。

(二)强化资源整合。强化人力资源整合,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融入乡村振兴,利用攻坚期形成的市乡村三级指挥体系、攻坚体系、包保体系,抓紧抓实乡村振兴,加快形成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工作新格局。强化资金资源整合,按照目标任务,整合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示范村、示范项目。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整合脱贫攻坚期项目进入实施方案,向上争取资金投入,解决脱贫攻坚项目实施的潜在风险。各专班牵头部门要定期召开涉及部门的会议,围绕目标任务、项目清单,认真分析、研究,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将本部门资源整合投入工作中,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三)强化资料归档。做好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资料归档,按照摸清情况、精准分类、精准帮扶,开展好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在完善贫困退出、小康监测等资料的基础上,严格按照《2019 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要求,做好资料归档,迎接中央、省州年度脱贫攻坚成效考核。 做好新市民“三就”资料归档,将新市民就业、就医、子女就学情况,建立台账、市乡村三级档案,跟踪服务管理。 做好乡村振兴资料归档,八个专班按照职能职责做好资料收集归档工作,项目资料按省、州、市项目批复的实施单位进行收集归档。

(四)强化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强化措施建立,通过?2019年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长效机制,对制度性、管护性以及群众文明素质提升和良好生活习惯保持方面,要制定长效措施,固化工作成效。 强化经验总结,从组织领导、组织实施、目标内容、工作成效等方面,认真总结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探索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

乡村振兴工作方案【推荐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