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精彩3篇)

时间:2018-05-02 07:43:2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 篇一

幼儿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爱和尊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常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尊重幼儿和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常规教育的基础。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和自由。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教育。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决策,让他们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的权益。只有真正尊重幼儿,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其次,加强幼儿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基础,它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和习惯,如早晨起床、洗脸刷牙、穿衣服等。通过加强幼儿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自信心。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通过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己穿脱衣服、整理书包、整理玩具等。我还通过游戏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和合作。这些常规教育的实践,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协作意识。

总之,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只有真正尊重幼儿,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通过加强幼儿常规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育,为幼儿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 篇三

所谓常规,是指沿袭下来经常使用的“规矩”。“规矩”即是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是在幼儿园保教工作过程中沿袭下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则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要求和幼儿发展的特点、需要,以这些标准、法则或习惯为教育内容对幼儿施行教育的过程。

长期以来,由于在教

育理念、方法及途径上的偏差,在幼儿常规教育上存在这样的现象:规则内容的成人化。即无论是社会行为规则,还是班级日常行为规范都是由成人制定的,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者和无条件地服从者,教师不考虑幼儿的实际需要,单纯根据权威的意志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来制定标准,导致班级生活规则的繁冗累积,尤其在许多生活活动的细节上也充满了大量不必要的规定,结果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到限制。

规则教育的形式化。即教师既不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又不考虑知识之间的整体性,片面地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宣讲规则,使规则流于形式,结果是幼儿的认知和行为脱节;

规则执行的他律性。即否认孩子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共同生活中适应、内化、形成规则意识,而只是以教师的裁判和纪律的约束来训练孩子,导致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行为受到压制。

凡此种种不仅没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造成了孩子对规则的无所适从,更甚者还引起了孩子的抵触情绪,引发了师生间的对抗,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为了切实管理好孩子们的一日生活,贯彻我园实施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的理念,真正体现“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角”,又是社会建构者的“以儿童为本”的思想,我们依据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园幼儿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活常规,并引导幼儿根据日常活动的需要,自己确定规则,并在类似情境中不断巩固,而形成稳定的行为规则。这种常规具有自律的性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既要理解和遵守他律常规,更要生成和遵守自律常规。无论是何种性质的常规,教师都必须以尊重幼儿为前提。在制定和执行常规的过程中了解并尊重幼儿合理的需要以及个性特征,让幼儿从他律走向自律,并且学会讨论制定规则。

有了良好的生活常规,能够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信任与安全感。常规的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例如:希望孩子做到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靠近桌子里,那就要让孩子了解到,如果椅子不靠近桌子里,很可能让别人走路时撞到椅子而受伤,而且教室也会变得很小,那样让人看了也不整齐。只有让孩子了解常规的意义,能够真正地认同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这样才能顺畅地进行每一天的活动。

常规既然订了,就要贯彻执行。在学校里,我们该用什么心态,什么方式维持班上的常规呢?当老师在执行常规时,老师的态度如何,孩子的感受又是什么?当孩子做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我们该先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无法遵守常规。是孩子忘记了?是孩子不懂?还是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上的差异?有时也要换个角度想一想,不一定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达到什么要求,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做事要采取什么方式等等这样的要求,就是幼儿园的常规或纪律。

常规除了能维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外,还能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例如班上的常规是“在教室里不跑步、要慢走”,可是偏偏许多孩子都喜欢在教室里横冲直撞。这时老师就要考虑到是不是教室空间太宽阔了?教室就好像运动场一样,暗示着孩子赶快跑步,针对这种情况,我便告诉孩子们“在教室,我们都是轻轻地走的,尽量不打扰别人”如此一来用正面的语言代替负面的语言,效果大不一样。又如:课间的洗手问题,教师左叮咛右嘱咐,说了千遍万遍,可收到的效果就是不大,每天都有幼儿因为水池太滑而跌跟头,甚至有的孩子额头上竟摔出了一个包,究其原因,发觉是老师的督促工作做得不够。可是问题又来了,老师照顾到水池这边的幼儿又照顾不到教室里的孩子呀!于是我们便让孩子们在解小便洗手时集体排队一起去,然后再集体排队一起回来,可是这样却造成了不要解小便的孩子要跟集体跑一趟和互相等待的现象。对此,我们便采取让孩子当“小老师”的措施,即当孩子们去水池时,请一名幼儿专门在那边看着有没有人玩水,是不是洗过手后手上的水在水池里甩干的,喝过豆浆洗茶杯的水是不是倒在水池里等等。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一份工作在做之前,老师总不忘示范给孩子看。同样,常规也是如此,不能只用讲的,还要做给孩子看!因为,幼儿园的孩子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

老师就像园丁,孩子就像种子!园丁为种子准备一个完整、符合种子需求的环境,让种子藉以发展它生命的潜能。我们一定要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常规教育,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才能收到实质性的效果。

浅谈尊重幼儿、加强幼儿常规教育的体会(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