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经典6篇】

时间:2015-01-07 03:42: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内容安排,本教案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课时安排、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课时安排

本教案总共安排了20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概念,掌握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分类;

2. 掌握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3. 理解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4. 掌握分数的概念,能进行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5. 了解比例的概念,能解决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 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2. 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3. 比例的概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难点

1. 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2. 解决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引导、实践和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

本教案详细介绍了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导入、教学展开和教学总结等。通过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初一数学上册人教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初一数学上册的全部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整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分数的加减法和乘法运算、比例的概念和相关问题的解决等。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引导、实践和讨论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

1. 掌握数的概念和数的读法、写法;

2. 理解整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3. 掌握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加法、减法和乘法运算;

4. 了解比例的概念,能解决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本教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课堂合作和小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三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

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

(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

(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3: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还会存在分析问题时思路不同,列出方程也可能不同,这样一来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存在错误,实际不

是,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只要思路正确,所列方程合理,都是正确的,让学生选择合理的思路,使得方程尽可能简单明了。

4: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用算术方法分析已知数与未知数,未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对于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无法找出等量关系,随便行事,乱列式子。

5: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不重视分析等量关系,而习惯于套题型,找解题模式。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教学的理论依据是:

1:必须先明确根据应用题题意列方程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抓住关键,克服难点,正确列方程弄清楚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相等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知晓解题步骤,通过例1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审题,认真阅读例题的内容提要,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分析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只写在草稿上,在写解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先设未知数,再根据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再把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形式,然后解这个方程,并写出答案,在设未知数时,如有单位,必须让学生写在字母后,如例1中,不能把“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写成“设原来有x”。另外,在列方程中,各代数式的单位应该是相同的,如例1中,代数式“x 字串7 ”“—15%x”“42500”的单位都是千克。在本例教学中,关键在于找出这个相等关系,将其中涉及待求的某个数设为未知数,其余的数用已知数或含有已知数与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从而列出方程。在例1中的相等关系比较简单明显,可通过启发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在例1教学中同时让学生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五个步骤,特别是第2步是关键步骤。

3:针对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可能存在的三个方面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加以解决,特别是学生抓不准相等关系这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表示成方程。如例1在分析过程中通过表格让学生明了清楚直观解决列方程的难点。

4:通过图表对比使学生更直观,理解更深刻,同时,降低了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分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手段)。

5:在课后习题的安排上适当让学生通过模仿例题的思想方法,加深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这主要由于学生刚刚入门,多进行模仿,习惯以后,再做与例题不一样的习题,可以提高运用知识能力,同时让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找出共同点,区别或最佳列法,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一):课堂结构:复习提问,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二):教学简要过程:

1:复习提问:

(1):什么叫做等式?

(2):等式与方程之间有哪些关系?

(3):求x的15%的代数式。

(4):叙述代数式与方程的区别。

(理由是: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等式,方程,代数式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熟练正确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有利降低本节的难度。)

2:导入讲授新课:

(1):教具:

一块小黑板,抄212例1题目及相对应的空表格。

左边右边

(2):新课引述:

(3):讲述课文212例1:

(目的是:要求学生认真读懂题目,寻找反映题目的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必须根据题目关系,切勿盲目性)通过理解启发学生寻找出以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a)(在指导学生分析寻找题意相等关系时,可能存在学生分析问题思路不同,会找出如下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原来重量—剩余重量=运出重量的相等关系来,这主要由于学生思路不同,得出的关系表面不同,但思路是正确的,应加以鼓励培养学生这种发散思维能力。)

指导学生设原来重量为x千克。这里分析等式左边:原来重量为x千克,运出重量为15%x千克,把以上填入表格左边。 字串7 分析等式右边: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填入表格右边。

(目的是:通过分析使学生易看出,先弄懂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再按照相等关系来设未知数和列代数式,有利于降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度)

把以上左边和右边的代数式分别代入(a)中,同时要求学生注意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的单位要一致,就可以列出方程。

同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勿漏写“答”和“设”,且都不要漏写单位。

结合解题过程向学生介绍一元一次应用题解法的一般步骤:

课本215黑体字

3:课堂练习:

课文216练习1,2题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模仿例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从而加深对本课的内容的理解掌握。)

4:新课巩固:

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要小结:

列方程解应用题着重于分析,抓住寻找相等关系。解一元一次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目的:让学生加深对应用题的解法的认识和该注意事项的重视。)

5:作业布置:

课文221习题4-4(1)a组1,2,3题

(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4*4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例题:小黑板出示例1题目解:设原来有x千克面粉,那么运

相等关系:原来重量—运出重量=剩余重量出了15%x千克,依题意,得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x—15%x=42500

原来重量为x千克,剩余重量为42500千克。解这个方程:

运出重量为15%x千克。85/100*x=42500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x=50000(千克)

小黑板出示课文215黑体字内容提要答:原来有50000千克面粉。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四

1、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2、通过计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重点:能熟练地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难点:在正确运算的基础上,适当地应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模块一预习反馈

一、学习准备

1、四则(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同级运算按照从___往___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理数的运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5—p66,预习过程中请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红笔标记符号;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习题和课后作业。

9、用符号“>”“<”“=”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资企业工作,月工资2500元,按规定: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部分又要分为两部分,并按不同税率纳税,即不超过500元的部分按5%的税率;超过500元不超过20xx元的部分则按10%的税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五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samplingsurvey),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population),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inspanidual),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samplesize)。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simplerandomsampling)。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学生讨论,并举手回答。

师: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定。在解决问题(1)的过程中,不但要同学们动手调查,并且对全班所有学生都要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普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数据的收集需要全面调查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

生:如人口普查、本班同学的出生年月、某班学生50米跑成绩等。

师:很好!下列问题也适合采用普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吗?

(1)了解某批次炮弹的杀伤半径;

(2)某一天全国牛肉的平均价格;

(3)一批罐头产品的质量检查;

(4)对某条河的河水的污染情况的调查。

学生讨论、分析,并举手回答。

师: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到客观条件(如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

解:(1)电视台不可能对每个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对这?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不能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因为调查对象只有中学生,缺乏代表性;

(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

2。下列事件中最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收集数据的是()

a。为制作校服,了解某班同学的身高情况

b。了解全市初三学生的视力情况

c。了解一种节能灯的使用寿命

d。了解我省农民的年人均收入情况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数不多,适合使用普查方式,所以a正确;

b。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b错误;

c。是具有破坏性的调查,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c错误;

d。人数较多,结果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而不适用普查方式,所以d错误。

故选:a。

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此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选用普查。

1、(知识点1)要调查某校九年级550名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九年级学生

2、(题型二)下列调查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是()

a、了解义乌电视台“同年哥讲新闻”栏目的收视率

b、了解禽流感h7n9确诊病人同机乘客的健康状况

c、了解某班每个学生家庭电脑的数量

d、“神七”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

3、(题型三)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有关部门准备对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做调查,以下调查方案中比较合理的是()

a、查阅外地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统计资料

b、测量该市一所中学2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c、测量该市两所农村中学各100名八年级男生的身高

d、在该市市区任选两所中学,农村任选两所中学,每所中学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50名八年级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 篇六

1、经历探索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了解去括号法则的依据。

2、会用去括号进行简单的计算。

3、经历观察、归纳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理解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

一、情境创设

在假期的勤工俭学活动中,小亮从报社以每份0。4元的价格购进a份报纸,以每份0。5元的价格卖出b份(b≤a)报纸,剩余的报纸以每份0。2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小亮赢利多少元?

思考:如何合并你算出的这个代数式中的同类项?

1、七年级(1)班男生有a人,女生比男生的2倍少25人,男生比女生的人数多。试回答下列问题。(用代数式来表示,能化简的化简)

(1)女生有多少人?

(2)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

(3)全班共有多少人?

14、如果a是三次多项式,b是三次多项式,那么a+b一定是()

a、六次多项式

b、次数不高于3的整式

c、三次多项式

d、次数不低于3的整式

15、多项式(xyz2—4yz—1)+(—3xy+z2xy—3)—(2xyz2+xy)的值()

a、与x、y、z均有关

b、与x有关,而与y、z无关

c、与x、y有关,而与z无关

d、与x、y、z均无关

16、已知a=20xxx+20xx,b=20xxx+20xx,c=20xxx+20xx,那么(a—b)2+(b—c)2+(c—a)2的值等于()

a、4 b、6 c、8 d、10

17、当x=1时,代数式mx3+nx+1的值为20xx,则当x=—1时,代数式mx3+nx+1的值为()

a、—20xx b、—20xx c、—20xx d、—20xx

18、若m=3a2—2ab—4b2,n=4a2+5ab—b2,则8a2—13ab—15b2等于()

a、2m—n b、3m—2n c、4m—n d、2m—3n

19、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如图①)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长为m cm,宽为n cm)的盒子底部(如图②),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则图②中两块阴影部分的周长和是()

a、4m cm b、4n cm

c、2(m+n)cm d、4(m—n)cm

初一的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