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实用3篇)

时间:2011-02-08 05:31: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 篇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成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碰撞不仅丰富了舞蹈作品的内涵,还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传统民间歌舞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和民族特色。这些舞蹈作品往往以庆祝、祈福、表达喜悦等主题为基调,通过独特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节奏,展现出民族的风貌和生活情趣。而现代古典舞则注重于舞蹈形式的精致和舞者的技巧表现。它以优雅、流畅、柔美的动作为特点,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这两种舞蹈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但它们的碰撞却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化化学反应。

在舞蹈创作中,将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相结合,可以使作品更加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可以借鉴民间舞蹈的舞步和舞姿,结合现代古典舞的技巧和表现手法,创作出富有创新性和时代感的舞蹈作品。这样的舞蹈作品既能保留传统文化的底蕴,又能展现现代舞蹈的精湛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此外,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的碰撞还可以为舞蹈创作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舞台效果。例如,可以融合民间乐器和现代音乐,使音乐更具层次感和张力;可以利用民间舞蹈的色彩和服饰元素,打造出独特的舞台形象和视觉效果。这样的碰撞不仅能够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魅力,还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然而,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两种舞蹈形式的基础和要求有所不同,需要舞者们具备相应的技巧和训练。其次,如何在创作中平衡两种舞蹈形式的表达方式,使其相互融合而不冲突,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在这些挑战和困难中努力探索和实践,才能创作出更加出色和有影响力的舞蹈作品。

综上所述,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是一种创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将两种舞蹈形式相结合,可以为舞蹈创作带来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表现手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才能使这种碰撞产生出更加出色和有影响力的舞蹈作品。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 篇三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

  现代舞,是20世纪初在西方兴起的一种与古典芭蕾相对立的舞蹈派别。其主要美学观点是反对古典芭蕾的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和单纯追求技巧的形式主义倾向,主张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以合乎自然运动法则的舞蹈动作,自由地抒发人的真实情感,强调舞蹈艺术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

  摘要:春秋时期的息夫人,一生磨难,因生前酷爱桃花,死后被息县百姓尊为桃花夫人,在河南息县的土地上,桃花夫人所经之处都建庙立碑,被世人尊为“平安神”,又称“桃花神”。本文通过对舞蹈的分析,在非遗的视角下,解读《桃花夫人》的豫风楚韵。

  关键词:九连环;桃花夫人;楚舞

  在河南省第七届专业舞蹈比赛中,舞蹈《桃花夫人》取得了高校组二等奖的好成绩,给专家评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舞蹈《桃花夫人》讲述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息夫人,她一身赴难、推崇新政、劝课农桑、辅幼称霸,因生前对息县百姓有救命之恩,所以死后人们尊她为“桃花夫人”,掌管三月桃花,为桃花神或平安神。全舞透过尘封的历史,以古代楚舞的表现手法,展现出桃花夫人天赋异禀、姿容超凡、灵动聪慧的形象,同样也体现出了人们对桃花夫人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一、《桃花夫人》的音乐分析

  《桃花夫人》中厚重而悠长的音乐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请神、祈祷、送神。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跌宕起伏,让人们不仅在视觉上受到震撼,而且在听觉中也完全融入舞蹈的每一个动作的变化。音乐与舞蹈的紧密相扣,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感。

  通过提取“九连环”音乐原型的元素进行发展和变化,使《桃花夫人》的音乐具有明快的旋律性,编导把整个音乐结构与舞蹈动作的编排、舞蹈情节的发展融为一体,舞蹈随着扣人心弦的音乐,给人以空灵、凝重、神圣的感觉,充分抒发了舞台人物的内心情感。

  《桃花夫人》抓住了传统艺术的特征,通过大量楚舞的语汇,在动作外形上强调“翘袖折腰”、顿足、倾胯、拧腰、抖翎,身体重心移动,给人上下腾挪之感,古朴中不失俏丽,豪放中蕴含婉约,尽显楚国舞蹈所特有的审美韵味。在第一舞段中,动作节奏采用的是后附点八的节奏型,音乐底色以悠长的鼓声为主要基调,音乐与舞蹈队形,以及舞台灯光的结合呈现出虚与实的二度空间,表现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祈盼。第二舞段中出现连续的切分音,律动性增强,节奏明快,传达出了人与神灵之间的对话。切分音在重拍上的转换,显示出动作的强弱关系,有效地明确舞蹈形象,这与舞蹈动作的变化是一致的,让观众能够感受到人与神交流的过程中,以及人们内心的复杂变化。第三舞段中的音乐呈现出一种宫廷式的恢宏与浩荡的隆重感,充分体现出了人对神的敬畏与不舍,更表达出了神对人间的眷恋。

  二、九连环的运用

  《九连环》是旧社会流行在河南息县以南山区一带的民间舞蹈。舞者手拿九连环皮鼓,配上当地的民间曲调,合着敲击的鼓点翩翩起舞。它是当地道场音乐中的一种鼓乐,在一面皮鼓的把手下扣一铁环,铁环内又扣有七个小铁环,加上皮鼓本身的环共有九个环,故称九连环。

  《桃花夫人》以九连环为主要道具,九连环节奏明快,有“一敲三不敲、快慢掌握好、敲二不敲七、轻重得记牢”之要领。它是一种载歌载舞的祭奠仪式,专为亡人做一些祭奠活动,道领手拿九连环皮鼓,领着众道徒,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舞。《九连环》基本舞步特点是轻、慢、快、狂,在吸收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整个旋律轻快流畅,舞步健壮大方。无论场院、舞台均可演出,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由此可见,舞蹈《桃花夫人》以九连环作为主要道具是具有一定内涵的。首先,从古至今,鼓是人与神沟通的一种法器,不同的鼓点表达着人们内心想要对神倾诉的话语。人拿着鼓就成为了巫,由巫击鼓完成人与神的对话的仪式。其次,九连环形状类似团扇,在舞蹈中它既可以作为鼓,又可以作为女孩子跳舞时的扇子使用。

  从非遗视角来看,九连环的使用是对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展。通过这个载体让沉静在河南息县民间的传统艺术受到大众的关注与认可,从另一方面来讲,作为一名舞蹈编导,更有义务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并与当今舞蹈的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服饰

  处于春秋时期的《桃花夫人》服饰以袖头作窄式,下裳交叠,相掩在背后,不作曲裾绕襟的剪裁法。这与当时楚国的社会文化是有一定关系的,古代楚国气温差距大,地势险峻,居民非常具有冒险精神,同样要求服饰轻便,衣身窄紧,与当时中原服装的宽袍大袖形成鲜明的对比。《桃花夫人》的服装以鲜艳的品红与厚重的黑色进行搭配,色相、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配合舞台灯光的绿色与蓝色,综合使用的是光的三原色原理。色彩的自然搭配,明暗的相互对比,处处体现出了人们对“平安神”的敬畏之情。

  楚国的丝织业非常发达,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有大量华丽的贵族服饰,其中彩绘的女木俑的衣着就与《桃花夫人》中舞者的服饰相类似。服装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当时的审美要求,也可以使行动免受因下裳窄小而舒展不开的限制。对于舞者来说,这样的裙摆设计更有利于舞蹈动作的展示。

  《桃花夫人》比较突出的一处便是领舞者的服饰设计,也是编导的精心设计之一。领舞扮演“平安神”的角色,在服饰上要求庄重、典雅、灵性与灵动的感觉。首先,衣服的颜色与装饰同其他舞者相比,色彩更为瑰丽夺目,肩部、腰部和下裳的装饰图案更加鲜艳多姿。其次,头饰的装扮多了两根雉鸡的尾羽。在古代楚地巫风盛行,巫舞由巫拿着翎羽完成,是一个“人―巫―神”附体的过程。舞蹈开篇由巫击鼓引出“桃花神”(桃花夫人)来到人间,进而进行巫与神的对话。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桃花夫人在人们内心中的分量,她不仅是美丽高贵的象征,更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女神。

  四、舞蹈结构与灯光设计

  《桃花夫人》以舞蹈中的.故事情节为基础,所采用的队形主要有直线、斜线和圆。开始时以舞台前区群舞的横线与舞台中区独舞的点的配合,给人一种平直、稳重的感觉,配以群舞灯光玫瑰红与独舞灯光橙黄的相结合,呈现出神与人的二度空间,群舞上身前倾体现出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祈盼之情。第二大舞段主要以圆形队形为主,圆形也是舞蹈队形中使用得非常多的一种队形,它体现出了太极意象,人与神对话的一种仪式感,群舞的一个大圆围绕独舞中心的一个点,也体现了人们对神的一种敬仰与膜拜,此时环境灯亮黄,侧光为红色,呈现出的仪式感更加浓烈。经过人与神的对话交流,平安之神把平安吉祥洒向人间,人们被浓浓的幸福祥和之光笼罩着,突然一声“吱吱嘎嘎”的巨响,天排打出一道金黄色的光,舞

台后区一排人从中间打开,离别的不舍顿时涌上心头,桃花夫人此时还意犹未尽,无奈地向舞台深处走去。舞蹈的最后以斜线队形“送神”结束,舞台2点和6点的对角线铺出一道明黄的路,人们躬身送行,给台下观众一种纵深的感觉,美丽的姑娘们,单膝着地,手中的九连环半遮着面颊,恋恋不舍地望着神的离去,此时空灵而悠长的音乐回荡空中,将舞台上的幸福与祥和、留恋与不舍,无限地延伸与浸入到台下每一位观众的细胞中。

  舞蹈《桃花夫人》从传统的道具、图案造型中获取灵感,结合现代舞蹈元素,使《桃花夫人》成为具有楚舞风格的“现代古典舞”。这种创编方法不仅扩展了“楚风”“楚韵”在现代舞中的应用,使传统古典舞蹈的创作不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群力.信阳民间舞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

  [2]郑婕.传统服饰[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曹雁雁.息夫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4]赵向欣.淮上豫南花鼓灯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

民间歌舞元素与现代古典舞在舞蹈创作中的碰撞(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