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论文 篇一
在旅游合同中,当一方违约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因此,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篇论文将探讨旅游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解除的情形以及解除后的法律后果。
首先,旅游合同解除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合同法》以及《旅游合同法》。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当合同一方违约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合同约定时,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同时,根据《旅游合同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旅游者在旅游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旅游行程严重不符合合同约定的,有权解除合同。这些法律规定为旅游者提供了解除合同的合法基础。
其次,旅游合同解除的情形主要包括旅游行程严重不符合合同约定、旅游服务质量严重低于合同约定以及旅行社严重违约等。旅行社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如果提供的旅游行程与合同约定严重不符合,例如旅游景点未开放、住宿条件差等,旅游者有权解除合同。此外,如果旅游服务的质量严重低于合同约定,例如导游不专业、餐饮服务差等,旅游者同样有权解除合同。另外,如果旅行社严重违约,例如无故取消行程、不提供约定的服务等,旅游者也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最后,旅游合同解除后的法律后果主要是解除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解除前的状态,并且违约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合同解除时,双方应当退还对方已经收到的财产,并且返还相应的利息、赔偿相应的损失。因此,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返还已经支付的旅游费用,并且要求赔偿因解除合同而产生的损失。
总之,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是旅游法律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旅游合同的解除依据于《合同法》和《旅游合同法》,解除的情形包括旅游行程严重不符合合同约定、旅游服务质量严重低于合同约定以及旅行社严重违约等。解除合同后,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解除前的状态,并且违约方需要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因此,旅游者在遭遇旅游合同违约情况时,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论文 篇三
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与法律后果论文
当今旅游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关"交通、邮电和旅游"内容显示,2014年,全年国内游客36.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30312亿元,增长15.
4%.但旅游业强劲发展的同时,旅游消费市场却是乱象频发。在报团即包价旅游中,因为全程由旅行社安排住宿、交通、餐饮等事项更是纠纷迭起。2013年《旅游法》的正式颁布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方,其中关于旅游合同解除的规定使得当事人双方能够从合同困境中走出来。
一、旅游合同的解除情形
除开《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解除情形可以适用到旅游合同当中,因为旅游合同的显著特征,旅游合同还有以下特殊解除情形。
(一)旅游者的任意解除权
旅游合同成立后,旅游行程未结束前,旅游者可无需提出正当理由随时解除合同。旅游者享有任意解除权是因为:第一,旅游合同需旅游者的亲自参与才能完成且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为了舒缓身心,主观感受对合同履行影响重大,不愿时不应强迫参加。第二,旅游者相对于旅行社处于弱者的地位,旅游者对于旅行目的地的气候、风俗等细节了解很少,其获取这些内容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旅行社的介绍,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该倾向于保护在信息获得方面处于劣势的旅游者的利益。
(二)组团人数未达到
旅游合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团体性,旅游经营者在组团时一般要求需达到一定的人数才能出游,如果到期未能满足,又未能征得旅游者的同意将旅游者转团给其他旅游经营者时,旅游经营者就享有合同的解除权。在包价旅游中,只有旅游团达到一定的规模,旅游经营者才能从航空、铁路、饭店、景区等其他旅游业者处得到相应的优惠,旅游经营者履行旅游合同才有利可图。[1]
旅游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法律不能要求经营者在明知亏损的情况下也继续履行合同。
(三)旅游经营者瑕疵给付
旅游瑕疵的概念是指旅游中出现的偏离与所约定特质的主观的、具体的瑕疵。所有非因旅游者的原因引起的整体给付或个别给付的障碍,均属于旅游瑕疵。
旅游合同属于有偿合同,旅游者参加旅游是支付了对价的,因此不论旅游经营者有无过失,都应提供无瑕疵的服务。且旅游产品究竟如何旅游者事先不能体验,无法掌控,只能凭借旅行社的具体介绍。因此当出现旅游经营者擅自改变行程、减少景点、严重降低服务标准等瑕疵给付行为时,旅游经营者拒不改正,致使旅游目的无法实现的话,旅游者可解除旅游合同。
(四)旅游者未履行协助义务
包价旅游是团体行为,当旅游者自身不配合旅行经营者的行前准备工作或是危及其他旅游者利益时,为了兼顾整体,旅游经营者可以解除合同。对此,《旅游法》第六十六条第一款有具体规定四种情形和一项兜底条款。
二、旅游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旅游尚未开始时,旅游合同溯及既往消灭。在旅游过程中解除合同,此时旅游者已经体验了部分旅游服务,无法恢复原状,旅游合同无溯及力,只向将来产生合同消灭的后果。旅游合同解除后根据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一)双方均无过错
1.不可抗力。不可抗力导致的合同解除无法归责于任何一方,此时应是风险负担原则。《旅游法》第六十七条对此有具体规定。
2.未达到组团人数。未达到组团人数而解除旅游合同是商业惯例,双方对此均无过错,而此时旅游尚未开始,可恢复原状。依据《旅游法》第六十三条第三款规定,组团社应当向旅游者退还已收取的'全部费用。
(二)旅游者一方过错
1.旅游者行使任意解除权。依《旅游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组团社应当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对于必要费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应理解为旅游经营者向其他旅游业者支付的不可退还的费用和实际产生的费用。
2.旅游者未履行协助义务。旅游者的协助义务是为了旅游的顺利进行,因旅游者不履行而导致旅游经营者解除合同时,旅游经营者可在扣除必要费用后将余款退还旅游者,若造成损失还可要求赔偿。
(三)旅游经营者一方过错
旅游经营者一方过错导致合同解除,主要是旅游经营者签订合同后不组织旅游和旅游过程中瑕疵
给付,两种情形均可归责于旅游经营者。解除合同后,旅游经营者应当赔偿旅游者因此受到的损失,对于旅游费用按比例收取,剩余部分返还旅游者。将旅游者送回始发地的费用由旅游经营者承担。此外,如果旅行社具备履行条件,经旅游者要求仍拒绝履行合同,造成旅游者人身损害、滞留等严重后果的,旅游者还可以要求旅行社支付旅游费用1倍以上3倍以下的赔偿金。三、结语
旅游合同解除无疑是旅游合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只对此作了粗略的探讨,深度有限。并且我国《旅游法》作为旅游领域内第一部综合性法律,无疑为解决合同解除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规则指导,也符合实践的需要。但立法缺陷和空白仍有,值得继续深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董玉明,陈耀东,孟凡哲。旅游法学论点评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2]梁慧星。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