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论文【精彩3篇】

时间:2017-07-03 04:43:5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一

标题:利用地理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研究

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亲自体验和感受地理知识,以提高学习效果。本文通过对实地考察教学法的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实地考察、学习效果

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学习地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地观察和探索能力。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实地考察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学习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地理实地考察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问题。

正文: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地理现象,增加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一方面,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教室中学习到的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地理中的地貌类型时,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地貌类型的特点和分布,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貌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另一方面,实地考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现象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例如,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并记录不同地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时,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例如绘制地理图表、采集地理数据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感受地理现象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考察地貌类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并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来描述地貌特征,从而加深对地貌类型的理解。

结论:地理实地考察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体验性的任务和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地理教学论文 篇二

标题: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教学创新研究

摘要:地理信息技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了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创新,为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地理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创新

引言: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地理定位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对地理现象的观测、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创新的问题。

正文: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首先,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来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数据,让学生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来了解地理知识。例如,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展示全球气候变化的数据和趋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其次,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遥感技术来观测和分析地理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际观测和数据分析来探索地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例如,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和分析城市扩张的过程和影响,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调控措施。再次,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地理定位技术来进行实地考察和探索,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地理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地理定位技术可以进行户外定向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

在进行地理教学创新时,教师应该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创新。首先,教师可以整合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些具有多媒体特点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和理解地理现象。其次,教师可以创新地理教学方法,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些具有互动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例如,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定位技术来设计一些户外定向活动,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和探索地理现象。

结论: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教师应该注重地理信息技术的整合和创新,设计一些具有多媒体特点、互动性和探索性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地理学科的发展。

地理教学论文 篇三

地理教学论文

  【摘 要】:若用脱离社会生活的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会使学生将来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到“学习无用”。借助地理科学的特征,则可实现“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这一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学习方式。到生活中学习,并非将学生交与课堂之外即可,我们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借助乡土地理教学这一理想平台去实施。同时,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也为学生走进生活中学习提供保证。

  【关键词】:与生活接轨 依据 平台 保证

  【正 文】:

  早在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杜威就强调指出:学校的最大浪费是学生在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教育会使学生步入社会后在一段时间内感到很难把自己的所学应用到生活实践中,面对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感到在校是一个“无用的学习”过程。那么,如果让在校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接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则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对于地理科学而言,它除了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外,还具有开放性特征。认识地理事物,学习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理学科的教学则更容易实现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接轨。所以,地理学习过程不提倡将学生禁固在教室里,要让他们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生活,去探究发现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并以这种方式来检验自己书本上学习的知识,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学习是“有用的学习”。而且他们还可在走入生活、关注社会过程中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影响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相接轨的因素方面,作简要分析: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地理学习与学生生活接轨提供了理论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鲜明地提出了本学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转变地理学习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对改变以往地理课程中知识与生活相悖离、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现象,指导构建“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相统一的理论课程,意义重大。同时,也为课程内容编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地理学习的组织形式指明了方向。

  “转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本次课改的显著特征。“改变学习方式,主要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可见《课程标准》中强调现代学习过程要求不单单呈现给学生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更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深入实际,亲身感受,获取直接经验。而这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中去学习才能真正得以体现和落实。

  二、乡土地理教材的开设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搭建了理想平台

  首

先这是由乡土地理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决定的。

  1、乡土地理教材编写注重了人地协调发展教育。乡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关注身边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的现状,正确认识发展成就和存在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2、它注重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整与转变。乡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实施过程,可有效地改变以往的教条化、单一化、静态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建立以探究为主导,合作式、体验式、问题式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3、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生活中的学习资源不是写在书本上现成的,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探索、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并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对书本上所学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的应用能力,用我所学,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其次是由教材编写的特点决定的。乡土教材编写为了体现这些理念,已经与学生实际相结合,具有了以下特征:

  1、将促进学生地理科学能力的发展、正确的地理观念的形成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乡土地理教学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能力重点放在了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信息能力。如教材中编写的测量当地的地理经纬线,绘制校园平面图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产生过程。再如根据已有的相关资料或通过对家乡某类资源的调查研究,分析我国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搜集、整理及分析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等,建立国情意识。

  2、将因地制宜思想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学习地理最重要的是关注家乡的经济发展,了解成就及存在问题。而乡土地理内容编制时则遵循了这样的线索:区域不同——资源和条件存在差异——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另外,教材中还应用了正面案例与反面案例相结合编写形式,体现了因地制宜思想。正面案例有助于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因地制宜,应当怎样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条件差异进行生产建设,即怎样扬长避短。反面案例则让学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则的危害及后果,增强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认识,这正是为其将来投身到经济建设中时能真正“用我所学”作铺垫。

  3、将案例教学贯穿了教材编写的始终。乡土地理内容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生活,它把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以案例形式写进教材,如:地理与衣食住行,地理与当地工农业生产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地理知识其实就在身边,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与生产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了解其中的地理背景。

  三、教师教学能力不断的提升为学生到生活中学习地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以扬州市教研员朱雪梅老师主编的乡土地理教材试用本为蓝本,各地乡土地理教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广大一线地理教师在乡土地理教材实施的过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已经初步具备了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具体体现在:

  1、新理念促使教师构建了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乡土地理教材的实施使地理课程知识的覆盖面更加宽广。教师已经意识到原有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驾驭地理教学的瓶颈,他们已不再象以前一样,把自己定位在书本、学科、成绩、校园这几点一线的狭小空间,而是向书外,向其它学科、社会生活扩展,构建了更完备的知识结构,不仅是原有结构的重组,更是吸收了先进的理念、其它学科的知识,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识,来完善、充实自己,新旧知识相融合,以满足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需求。

  2、调整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了让学生走向知识的教学理念,教师们都知道要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内而外地去认识周围世界,乡土地理教学实施的这几年中已完全体现出来。乡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对于学生来说大都是来源于身边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师这时则会把自己的位置从居高临下的权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彼此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更充分允许学生质疑,并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体验,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内心的“地理科学世界”联系起来,实现了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的目的。

  3、教师仍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课改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乡土地理教学的实施,教师除了从常规教学能力的提高外,更加注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信息方面的能力,教师不仅具有了独立获取、整理、分析地理信息能力,而且更是加强了指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因为乡土地理的信息并非主要来自书本,而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其次是具备了从多种渠道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能力,具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地理课程资源以获取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在强化自身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师已能通过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动计划,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场所、活动内容及方法,能够正确指导和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动手实践能力。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实现了从全方位引领学生将学习活动从课堂“主阵地” 延伸到课外、到社会生活,使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联系更为密切,从学校教育过程入手,为学生将来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学论文【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