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精彩6篇】

时间:2016-01-05 06:14: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一

标题: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课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来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来自学业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紧张、就业压力等方面。在应对这些心理压力时,大学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2. 大学生心理压力来源

2.1 学业压力

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各个学科的学业压力。课程的难度、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2.2 人际关系压力

大学生在校园中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室友、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中的冲突和紧张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2.3 就业压力

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压力。担心找不到工作、担心工作不如意等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

3.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

3.1 寻找支持

大学生应该主动寻找支持,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学校心理咨询服务等。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可以减轻内心的压力。

3.2 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学业压力。

3.3 寻找兴趣爱好

大学生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参加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活动,可以有助于释放压力。

3.4 学习放松技巧

大学生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帮助自己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应对策略,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持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明,李华.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 教育学刊,2018,(2): 56-61.

2. 张小明,刘丽丽. 大学生心理压力管理与应对策略研究[J]. 心理科学,2019,(5): 78-8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二

标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并进行效果评价的方法,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过程,并评价了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引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与效果评价,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2.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

2.1 课程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应该覆盖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处理、心理调适技巧等方面。同时,课程内容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2.2 教学方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互动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效果评价

3.1 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满意度、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等,评价课程的效果。

3.2 心理测量

通过心理测量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改变,评价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3.3 定性评价

通过观察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认知和态度的改变,评价课程的效果。

4. 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和效果评价,我们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的完善和教师培训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开设应得到重视,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明,王小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 教育与心理研究,2017,(3): 89-94.

2. 张丽,刘伟.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实施与效果评价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18,(4): 56-6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三

  摘要:

  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自尊心的群体,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阐述了本人经过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感想感悟,并就大学生不适应大学生活的一个案例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大学生心理教育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想感悟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个人的情绪容易不平衡,并且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扑面而来,例如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性意识的困惑、学习中的挫折、无法适应新环境等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很容易产生心理矛盾冲突,扰乱学业和生活,甚至可能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前途和发展。因此,认清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学会避免、解决这些问题对大学生至关重要。通过一个学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人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对这些问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知和感悟。

  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别,主要有这几种类别:难以适应环境、对网络的依赖、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生活中的挫折等问题。以下将分别就这几种类型的问题以及原因做一些分析。

  首先是难以适应环境。大学生在跨入大学校门之前,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家长对他们过度照顾,学校推行应试教育制度。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一切都变了,学生要面临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例如大学中的学习强调自主性,老师不会像中学那样将知识点讲的面面俱到,也不会添加很多自习课,有的只是每周短短的几节授课,如果学生不做好充分的准备,会很难接受如此密集的知识量,以至于跟不上学习进程导致破罐破摔;还有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第一次离开父母的照顾,个人的独立性又很差,因此无法适应新生活。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既有个人不良习惯的因素,也有之前父母教育方式的因素,进入新环境有不适应的现象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非常严重就必须进行心理辅导。

  网络因其跨时空性、匿名性、互动性及便利性等特点,很快为大众所接受并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沟通形式。进入大学之后,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接触网络,同时空余时间较多,易沉迷于网络。一些学生迷恋网络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交际困难,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能够弥补现实生活的缺憾,从而得到慰藉;还有些学生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他们大多数自制力较差,也大多存在现实生活单调空虚或者不如意的情况。对网络的迷恋和依赖久而久之造成大学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自我封闭,不愿与他人交往,严重时会导致心理错位或人格分裂,这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性格和人生观的形成。

  在进入大学后,学生身边是与以往不同类型的人,心理学家有结论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价值,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这时候这种比较的变化容易产生自我认知的失调。在一些名牌大学,学生中学时都是学习高材生,时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羡慕、家长的称赞,他们所体验到的是成功时的喜悦,心中不免产生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而等到进入了大学,人才荟萃,高手如林,一些学生开始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不再被人称作是尖子生,自尊收到了严重的打击,甚至有少数人不再有之前的自豪感,对自己缺乏信心,在学习和生活上也失去了进取心,意志主见消沉。还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也由于对比的巨大反差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在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偶然的或是突发的因素,例如:家庭发生变故、家中经济困难、失去朋友、失恋等等,这些挫折对于某些大学生来说,会导致他们情绪上的巨大波动。可以说,大学生中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庇护下成长起来,一路都是顺风顺水,从没有遭遇过很严重的打击和挫折,这使得他们在独自面对挫折时的心里承受能力较差,遇到了挫折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缺乏耐受性,容易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失望、嫉妒、痛苦、自卑、烦恼以及焦虑等不好的心理状态。

  总结起来,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也有家庭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在社会因素上,主要是学生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易产生消极思想和道德的滑坡;学校因素主要是同学之间存在不良氛围,校园文化不够健康,并且学校缺乏思想健康教育,学生的思想问题在其中得到发生和蔓延;在家庭方面,表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或过分严格管教,孩子容易表现出自卑、敏感、冷漠等不良性格;自身因素主要包括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不能正确地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并影响与他人的交往。解铃还须系铃人,要避免和解决大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

  小吴是个自尊心非常强烈并且多愁善感的男孩,在中学时,虽然并不是特别聪明但是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在班级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经过高考的拼杀,他成功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然而进入大学后,他忽然发现自己以前良好的感觉没有了,在高手如林的集体内,昔日鹤立鸡群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众星捧月的地位改变了。在大学的第一次期末考试中,他还出现了不及格课程,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他对自己越来越没信心,成绩越来越差,生活也变得没有了规律,食欲不振,经常失眠,到后来竟然想着要退学。家长实在没办法,只好把孩子送到了医院去看心理医生。

  分析:

  小吴的问题主要就是难以适应新环境,并且对自我的认知存在问题。一般来说,能挤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好大学的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老师的青睐、同学的羡慕,是他们成为同龄人的中心,无形之中可能会产生过高的自我评价。进入大学后,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汇聚以让,相比之下,很多新生会发现自己显得很平常,成绩比自己优异的同学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大学的课程相对于高中会更难更多,这些突然的变化使一些学生措手不及,无法接受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一种失落感便袭上心头,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此,老师和家长需要教育这类同学正式现实,认识到考上大学只是人生征途的一步,今后的路还有很长,要做好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适应新的环境,做好面对各种困难的准备。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自己认识到大学的学习方法和中学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大学中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是每个大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才能顺利度过这一过渡阶段。

  三、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看法

  在大学中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本人在心理调适的能力方面有的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局限在传统的粉笔、黑板、PPT的阶段,教学内容以灌输方式为主,我从学生的角度想到了以下几种方法,如果可能实施的话我想会对课程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团队心理活动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团队心理活动中,团队中的成员之间通过互动活动相互影响,相互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从而达到每个成员得到提升和成长的目的。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合适的团队活动,进行团队讨论,引导学生领悟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体验,培养学生丰富的内心感受,增进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增加心理咨询的案例教学:

  引用的案例须具体且贴近生活,学生更易接受。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案例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联系,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增强学生兴趣。在对案例进行具体描述之后,再现当事人的经历和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当事人所处的情境和困难之处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心理调整思路,促进学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引入心理测验:

  在课堂中,一般常用的是心理量表测试,其专业性和科学性相对较强,可信度和有效度也较高。通过心理量表测试,大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更深入了解自己。在进行心理量表测验的同时配合教学内容效果更佳,比如讲人际关系章节时,可以进行人际关系的测试,使学生在了解自己人际关系状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调整。通过测试,学生可以更准确把握自己,增强对自己的认识,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法。

  总之,这些方法相信都能更好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健康地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不断充实自我,获得自我的提升和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四

  摘要: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学会了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我是如何生活到现在的,我的现在如何,以后怎么发展,回答好这些问题,对我们以后的生活和发展都很重要。

  关键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

  (一)发展史之高峰低谷

  个人发展史的过程为:

  1、开始对社会、人文、科学等有一个简单的接触,学会了基本的知识,了解了基本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道德准则的选择等。

  2、开始规划并努力实现梦想、愿望,并懂得如何正确地选择生活方式。

  3、发展潜力和提高专业技能;尽量多方位发展个人能力,在挫折和成功中学习并提高自己。

  4、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个人精神生活,丰富个人情感等,包括注重在健康、文化、家庭、朋友、特长、交流和沟通等方面的个人发展。

  5、增强自我认知,取得个人生活的控制力和自我智慧的实现。我想我的发展史高峰是在初中阶段吧,那时的我已经慢慢地开始理解父母的艰辛,了解父母的难处和不容易,不再和父母斗嘴,不再叛逆,不再惹他们生气,学习也更上一层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到如今,自我感觉低谷就在高中阶段了,那时的我从熟悉的地方搬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面对不一样的新世界,完全不知所措,迷失了动力和目标,尽管最终的努力使自己找回了状态,但始终都觉得是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点遗憾,这也使自己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和成功。

  (二)意识到自己成为成人

  开始意识到自己成为一个成人最初的感觉是在初中阶段,当时父母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你现在已经快xx岁了,应该懂得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吧。当时一听这话瞬间觉得自己似乎真的长大了,该懂事了。其实真正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个成人的时候便是自己18岁生日的时候吧,说也奇怪,仅仅一天之隔,18岁前和18岁后就是不同的两种感觉,从此肩上无形地多了一种压力,不,是责任感。所以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再也不要让父母为我操心,我给他们更多的应该是安心、放心、舒心、宽心、关心。而体现我成熟的标志就是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在劝说、支配和言语方面的技能,以及自信、精力充沛、领导力强的优势;能克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和行为。感情明确,热爱家人,朋友,懂得谦让,不会随情绪办事情等等特点。

  (三)最好的五个品质

  我觉得应该是积极、乐观、有耐心、幽默、虚心。

  在我看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我乐观的心态,在经过人生最低谷之后,在我看来,一切的问题都不值得一提,自然,这就造就了我乐观的心态,成为了我最引以为豪的优点。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乐观地应对。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不会固执己见。活泼好动,为人幽默,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

  (四)心目中的英雄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音乐,但只是喜欢,从其中获得快乐,并没有太多的奢望和梦想,我认为一个人喜欢一种东西,并不是极力地去追求和崇拜,而是从中获得一种心灵及精神上的养分,从而获得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有两个偶像,一个是拥有亿万家产却始终靠自己努力奋斗的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林峯,一个是新加坡歌手,新四大天王之一,金曲奖歌王——林俊杰。毋庸置疑,他们都有惊人的天赋,而我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光环背后的努力奋斗和一次一次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并最终功成名就。我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不是谣言的光环,而是一种坚忍不拔,勇敢向前的毅力和决心。我希望我也能像他们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但最终走向成功、“功成名就”。

  (五)基本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到,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好处,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自身不足、他人的批评意见

  自身的不足:一、没有自信,很多时候开会时,都要求大家尽力地想出办法和方案,即使我想出一个方案,但由于没有自信,也只能默默地听别人在那儿侃侃而谈,这就导致了朋友都说我仅仅是去凑数的,在我这里没有寄予多大的希望。二、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特别表现在考试前。现实中,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压力,反而产生了副作用。自然,这些不足我已经慢慢在改进了,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就能逐步摆脱他们,使自己更优秀。

  最后来个总结吧,我认为每个人通过写这篇报告都再次了认识了自己,其实这个对于自我的分析还是很必要的,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还是有收获的。我一直觉得,我的心理很健康,尽管进入大学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很容易出现问题,我在一次次困难挫折面前,学会了如何坚强,所以在短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并解决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与人相处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疏导,防范这些心理障碍,快乐地度过这四年以及以后的时光。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懂了那么一点点,我更想知道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非常感谢同学朋友的关心和老师对我的教导,我也会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五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由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受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很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严峻的竞争形势又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环境,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1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学生个人因素

  大学生在开始大学生活的时候,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汇集在一起,由于不同的背景与学习、生活习惯,在进行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当出现交际失败的时候,会给一些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影响,甚至有的学生会陷入孤僻的困境。另外,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与教师接触交流大多仅限于课堂,学生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的想法,埋怨没有获得教师的激励与肯定,没有给自己提供发展机会等。所有这些情况,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出现不利的反应,甚至还有些学生会出现抑郁情绪。

  1.2家庭因素

  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方面,第一,部分学生家长存在严重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二,部分学生是由于家庭贫困而出现的心理困扰,尤其是在高等院校的消费水平比中学要高很多,学生家庭环境不好的话,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三,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富裕但家庭感情不和谐,这些学生往往内心很孤独,很容易产生交际障碍,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1.3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们在经过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踏入大学的校门,在全新的环境中,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不能够一下子完全适应。一方面,高中生活是只以学习为主的,大学生活不仅仅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还需要锻炼和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素质,很容易给大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长辈的关心照顾,而大学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环境,在生活中不但要考虑自己怎么生活,还必须得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如果自己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集体生活,则势必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2.1学校领导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相当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要求学校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从目前来看,部分高校虽然在口号上和政策上强调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实的过程中却没有给予必要的支持,没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没有合理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等,这些都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甚至部分学校领导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与否并不会对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在开展过程中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更缺乏整体科学的规划,不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2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现阶段我国高校当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都是由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兼任,还有的是由辅导员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普遍缺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心理素质训练,一旦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带来负面的效果,不仅不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由此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

  2.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长期以来,很多院校都是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来开展的,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所特有的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另外,除了几门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课程之外,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选修课也没有引起广大师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改进对策

  3.1提高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予以重视,并在政策和资源上予以支持。首先,学校要改善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配备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鼓励大学生自办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社团组织。其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的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学校还要加大对心理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便于为大学生开展专业化的、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以专业的态度切实帮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3.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将其纳入整个课程教育体系当中,在课堂教育当中丰富学生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当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学校可以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将该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对于必修课程要侧重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技能、素质的形成,注重课程的普及性和全覆盖,该类课程要特别注重相关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要懂得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引导。对于选修课程,侧重于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视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和内在的积极品质,从而提高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同时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个人成长主题的活动体验课、人际关系主题的团体辅导课等,使学生在参与中正确认识到自身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我调节。除此之外,每一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要具有针对性。比如对于大一的学生侧重适应性的心理辅导,对大二、大三的学生侧重人际关系心理学、爱情心理学等内容的教育,而对大四的学生则侧重于就业心理指导。如此就可以很好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3.3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被应用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方方面面,网络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拓了新途径。当代大学生非常乐于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和帮助。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的功能,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板块的设计,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知识讲座、心灵对话、心理咨询等栏目,使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及时发现自身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可以通过网络与心理咨询人员、教师,以及同学进行咨询讨论来获取指导和安慰,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摆脱心理困扰。

  3.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环境自然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体验,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校要想真正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比如,学校可以经常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生活当中,还可以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沟通来缓解各方面的心理压力。此外,学校还要加强和谐班集体、以及宿舍文化的建设,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平等交流,为大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非常普遍,面对当前现状,学校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会利用网络手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篇六

  摘要:

  影像艺术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审美性与娱乐性充分调动人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机制,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有效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并对其存在问题提出思考与对策。

  关键词:

  影像艺术赏析;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探析;

  为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上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与研究,但就目前而言,其教学效果仍存在以下困境:多数老师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易让学生感觉晦涩平淡而产生厌倦;少数教师虽尝试课程手段创新,又易让学生感觉理论知识不够深入而产生抵触。鉴于此,笔者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特点与心理需求,尝试将影像艺术引入课程教学,采取自主式、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生动、丰富、形象的立体教学,提升心理素质,凸显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一、影像艺术赏析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1、情境创设。

  心理健康教育更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教学中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优秀的影像艺术是人类心理世界的投射,寄托着人类真实而美好的情感世界,所以教师借助影片设计活动情境,更能让学生在影片中与未知的自我、未曾发现的世界相遇,激发学生“不吐不快”的情绪,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生命教育中,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时间的宝贵与生命的不可复制性,教师截取美国电影《时间规划局》中一个关于心理体验的片段,让学生观影后摸着自己的脉搏,闭眼感受:如果生命只有倒计时30秒,你的内心感觉是什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无一例外地参与其中,无形中激发了探索欲望,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

  2、情绪表达。

  优秀的影像艺术会对人的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冲击,正如罗伯特·麦基所言:“诸多电影故事高手为我们提供了我们渴求的双锋际遇。首先,使我们发现了一个我们不知道的世界……就像一名劈路而行的林中探险者,我们瞠目结舌地步入一个未曾触及的社会,一个破除了陈规俗套的领域,在其间腐朽化为神奇,平常变成非凡。其次,一旦进入了这个奇异的世界,我们又发现了我们自己。”所以,当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氛围后,教师还需适时适地让其表达感受,觉察他人的情感世界。如在引导学生处理失恋危机时,教师截取爱情电影《失恋33天》中黄小仙觉察自己男友已移情别恋的片段,没有直接播放其内心痛楚与委屈的画面,而是先让学生体验:当你处于这样一个情感状态,你的内心会发生什么?让学生体会剧中人物与自己的内心世界,促其主动表达真实情绪。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学生的内心真实体验被表达后,感受、认知与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觉察反思。

  影像艺术往往通过人物一系列的困惑、痛苦与成长等塑造人物性格、表现深刻主题,让人们在影像中自觉地与人物发生情感碰撞,进而影响自身心理活动。如在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独特自我、成就最好自己时,教师选取青春励志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安迪因穿衣风格遭到同事嘲讽的片段,引导学生通过“影片中哪个情境、哪句话让你有所触动?”、“哪位同学的发言让你印象深刻,你的内心在发生什么变化?”的分享,体会安迪对自我质朴诚实形象的认可,更从交流中看到不一样的视角,共同探索人生问题,学会努力去做最好的自己。教学中,教师可从事实与感受层面两个维度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感受世界、觉察自我,丰富生命体验。

  4、净化提升。

  优秀影像艺术具有无可比拟的力量,能让观影者看到世间百态,并赋予人们一定的观看视角,进而影响观影者的信仰、习惯和情绪状态。如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在困境中实现自身人生价值,教师选取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因开办英语学习班面临被学校开除、采取独特教学模式壮大学校两个片段,让学生在体验人物内心世界基础上,用“你觉得自己从主人公身上学到了什么?”、“如果你内心深处也有这样一个角色,你会对自己有何新认识?”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不仅体会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社会观念、人物命运等,更学会了如何凭借坚忍不拔与拼搏进取等优秀品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在对话中帮助学生形成新感受、新认识与新思考,促其学会通过心理调适赋予生命新活力、新境界与新意义。

  5、改变认知。

  优秀影像艺术往往具备积极的教育意义,人们可以通过观影感受人物内在优良品质,激发自身潜在的强大力量。如为了让学生获得压力应对方式,教师选取《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在雷雨交加之夜从漫长下水管道中爬出的片段,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使其反思自身思维模式,聚焦情节、人物、主题等获得新感悟,尝试改变过往固化的行为模式。教学中也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促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不断学习、尝试、行动中改变认知,获得自我觉醒与完善。

  二、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思考与对策

  虽然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作品选择不太适当、教师把控课堂能力不够、硬件条件受限等带来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影像艺术的育人优势,笔者认为教师除了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外,还应侧重培养以下能力:

  1、影像的选择与运用能力。

  选择切合教育目标的影片是决定教学效果的'前提,教者首先要准确把握影片选择的价值与贴切原则,即选择的影片不仅是积极向上、促进大学生深入探索和感悟的,还应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共鸣。此外,鉴于课堂时间有限性与教育实效性,还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内容对所选影片做适当安排与截选,考虑哪些影片是学生提前观看并思考的,哪些是现场调用配合特定教学环节的;思考哪段影片能迅速让学生聚焦于具体事件的经验与感受,哪段能巧妙创设教学情景。上课前,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片段,切忌不加选择地运用影片、大段时间播放影片,削弱教育效果。

  2、教学节奏的把握与驾驭能力。

  影像艺术能否发挥独特教学魅力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高超的教学水平。所以,教师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提升对影片的鉴赏、解读与思考能力,适时调整教学设计,把握教学节奏。总体来说,需做到四个“切忌”:

  (1)导入:切忌限制思维。在影片放映前可做简要介绍,但应把握适时适宜原则,不能先入为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与感受,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影响课堂的顺利进行,丧失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2)引导:切忌感受缺位。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通过一个贴近教学目标的关键点进行提问,但不能只注重事实层面引导而忽视感受层面的启发。

  (3)分享:切忌打断。在创设轻松和谐讨论氛围后,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吐不快”的冲动,教师需尊重学生的表达欲望,避免因课堂时间限制打断学生,导致其体验不深刻、感悟不到位,错失自我探索与探索最佳时机。

  (4)总结:切忌冗长。教师在总结时可引用学生分享的最精彩话语,将其与课程理论要点巧妙连接与提升,力争精要、深刻、灵动,但不能话语过长,脱离分享实际。

  3、与学生对话的能力。

  影像艺术因其互动性、灵活性、渗透性的特点,可通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打破传统的封闭式、灌输式教育模式,让学生全身心体验、多角度思考,实现与自我、他者的对话,达到自我的教育、提升与完善。所以,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审美与文本解读能力还不够,还需站在学生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困扰,体会他们的态度与情感,倾听他们的表达与诉求,与他们同呼吸、共情感,并能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内心情感与智慧调动学生遇见过去与未来的自己,让学生在对话中去体验、感悟和反思,享受自我成长的生命乐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本体价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集知识、体验与训练于一体的自我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互动性与体验性。影像艺术赏析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通过影像搭建体验与思考的平台,在平等对话中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情感的支持,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娅.影像中的生死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萃.浅论影视欣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9).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