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经典6篇】

时间:2012-09-07 08:38:2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一

如何教授中国地理给高中生?

引言:

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中国地理给高中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一、确定教学目标

在教授中国地理之前,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主要山脉和河流、气候特点、资源分布等。同时,他们还需要培养地图阅读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教材应该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也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具可以是地图、模型、图片等,通过直观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因此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讨论、实验等方式来教授地理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考察活动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国的地理环境。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对于学习中国地理可能会感到枯燥和无聊,因此教师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引发问题、设置情境、讲述有趣的故事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五、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需要及时巩固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确保他们对中国地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同时,还可以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和课题研究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语: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中国地理。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中国地理的知识。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二

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引言:

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介绍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提出地理问题。问题可以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分析问题

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分析问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和思考路径。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地理问题的本质和要点。

三、解决问题

学生在分析问题之后,需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实验等活动,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提高地理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四、评估解决方案

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需要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评估解决方案,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五、拓展思考

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可以对问题进行拓展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拓展问题的范围和深度。通过拓展思考,学生可以培养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结语: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实践,才能真正培养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 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 崩塌 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 拓展。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本节专题学 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 崩塌 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

滑坡 崩塌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滑坡 崩塌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指导

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滑坡、泥石流”

教师与学生交流:这种灾害听说过吗?在哪里怎么听说的?你经历过吗?但愿没有经历。

观看视频和师生互动 观看视频、设计情景,把学生的思路带入到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去,从而开始本 节课的学习。 1、滑坡、崩塌:山体岩石在重力、地震和 流水作用下,产生的 断裂、滑落、堆积。

2、泥石流:大量的泥沙、石块等固体物随山洪流动。

1 、提出问题:根据上述灾害的含义和对图片的阅读,你能看出这些灾害大多分布在什么地形?

2、提出问题:根据地形分布的特点,分析我国哪些地形区具备这样的地形特点?

3、阅读地图,指出我国上述灾害的多发地区。

4、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地区具备了山高坡陡的地形条件,就一定会发生滑坡、泥石流吗?是否还有其诱因?

5、讨论:从气候区、降水特征分析上述地区的气候特点。

例:冰雪融水、地震

6、讨论:有时三种自然灾害在同一地区同时发生,这是为什么?

(①三种自然灾害形成的地形条件相同—地貌、气候。②滑坡、崩塌为泥石流提供物质来源。)

资料:不科学地开挖山坡,劈山造田,毁林开荒,人工爆破采石等,则是诱发滑坡的人为因素。据世界有关部门统计,全世界大约有70%的滑坡,都是由于人类不科学的工程施工等所引发的。

近十几年来,三种自然灾害 在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否和人类活动有关?你认为和哪些人类活动有关? 观察图片(或视频)尝试给滑坡 崩塌 泥石流下个定义。

根据画面情景说明三种自然灾害的特性。

[来学生交流发言,阐述理由。

学生交流发言,阐述理由。

阅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准确说出分布地区。

学生可联系刚才观察过的图片或视 频,结合灾害的爆发,逐步得出气候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读图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和主要地形区。

2、了解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掌握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各类地形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直接获取有关知识,并将已学知识落实到图上。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2、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难点

1、分析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优越性

2、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沿320n线中国地势剖面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我们经常说,我们的祖国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首先,我们一起看一段录相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河山。(展示多媒体)

2、当然,要更进一步的认识,就需要我更深入的学习。今天,我们将进入一幅全新的画卷。

(板书: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二、地势西高东低:(板书)

1、过渡:在古代诗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为什么江水都要向东流?(地势西高东低)

2、把我国的地面沿32°n线剖开,呈现出这样的面貌:(展示多媒体)

3、观察,思考p20活动中的问题。

(指名答)

归纳: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板书)

可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平均海拔为4000米以上;第二级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为500米以下。

4、活动:(出示设色地形图)

找出这三级阶梯的大概范围

找出三级阶梯界线上的主要山脉

完成表格:

? 第一级 界线 第二级 界线 第三级 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 2000---1000米

?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500米以下

? 地形区 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和两广丘陵

? 5、讨论:“地势西高东低”的优越性

谈:到现在,我们很容易就得出我国的河流为什么会由西向东流了,除些之外,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还有哪些优越性呢?

学生分享、自由发言,提出各自观点,最后派代表总结发言。

(教师可引导学生主要从气候、水利和交通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说明中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分布和造成的危害

2、理解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形成的原因

3、学会运用地图来说明灾害的分布状况。

过程与方法:利用中国主要地震带图、中国泥石流多发区图,中国滑坡易发区图了解我们国 家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分布,结合相关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危害。最后发挥空间分析能力将地震灾害多发区分析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这些突发性的灾害发生的地点都位于哪里,以便今后生活中做好预防,也了解我国灾害分布的基本国情。

教学重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与危害

教学难点:灾害分布规律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读图分析法 列表比较法

教具准备: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中国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图 中国滑坡易发区分布图

教学过程:

导入:“泥石流来了,如何自救”

( 4 等高线地形图,实线表示泥石流路线,分析,若有人正

( 处于一时发生泥石流,他逃生的路线应该选择那一条?

(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国家主要的地震与地质灾害及分布

板书: 我国地震与地质灾害

一、地震的分布于危害

师:(复习)什么是地震?产生原因?震级与烈度?世界上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在?思考这些地震带与我们国家的关系是?

总结:世界两大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而我们国家西南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东部沿海地区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影响范围之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师:阅读课本相关介绍

师:读图“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总结我国地震活动的分布?

板书:

分布:1、东南的台湾和福建沿海(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

3、西南青藏高原与四川、云南(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西北陕、甘、宁和新疆地区(如1920年的海原地震)

师: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阅读“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中国的几次强震”来理解。

总结:人员的死亡,财产的损失,自然资源与地表环境的破坏

师:(转折)地质灾害除了地震灾害还有?下面来学习一下泥石流灾害,

板书:泥石流的分布于危害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 篇六

1、读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基本特点,能说出这种地势特点对我国气候、河流的影响。

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认识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3、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的特点以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能在中国地形图上准确找出并填注主要地形区,了解其主要特征。

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人口与民族,对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划及中国的人口分布、人口问题、民族情况等都有了了解,那么中国的地形地貌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中国的地形。本节内容需要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地势西高东低

1、交流展示

学习提示:读p20页图2-1,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

(1)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地势可分为几级阶梯?每级阶梯的平均海拔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3)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位于哪一级阶梯上?

2、小组探究

学习提示:结合p20图2-1与p21图2-2及p23图2-9,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 山、 山、 山一线。

(2)第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沿着 山、 山、 山、 山一线。

(3)第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 高原与 盆地。

(4)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高原: 、 、 与三大

盆地: 、 、 等。

(5)第三阶梯的主要地形区有三大平原: 、 、 与三大

丘陵: 、 、 等。

(4)第四阶梯是大陆架,主要包括渤海与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及南海的一部分。

3、拓展练习

学习提示:阅读下列材料,分组探究问题: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得我国的江河大多自西向东流淌。这些大江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加强了内地与沿海的朕系。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我国的大型水电站大多建设在这些地带。此外,西高东低的地势还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可以说西高东低的地势是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一大优势。

问:我国西高东低、阶梯状的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

(第二 课时)

二、山脉纵横交错

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读p20-p21课文与图2-2,归结并交流下面问题:

我国主要走向的山脉名称:

东西走向有:北列有 — ;

中列有 — ;

南列有 等。

南北走向有: 、 、 。

东北-西南走向有: = 1 gb3 ① — — — ;

② — ;

= 3 gb3 ③ 等。

西北-东南走向有: 、 、 。

弧形山系有: 。

小组交流

学习提示:分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位于中国和 (国家)交界处的 是世界最高峰,

有世界“第三极”之称。

(2)为什么珠峰周围分布着很多冰川?

探究展示

学习提示:读p22阅读材料与图片,探究交流下面问题:

(1)你能迅速在图上找出五岳的位置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个省?

(2)你能向大家介绍五岳的哪些自然与文化特色?

(第三课时)

三、地形复杂多样

1、小组探究

学习提示:请阅读课本23页图2-9内容,分小组讨论探究下列问题:

(1)地形图上多样而复杂的颜色说明了 。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教案【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