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一
端午节习俗与传统文化教学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2.掌握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和传统食物。
3.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2.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和传统食物。
3.制作粽子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1.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粽叶、糯米、红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激发幼儿对端午节的兴趣。
2.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和传统食物: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如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以及端午节的传统食物——粽子。
3.制作粽子的过程:
向幼儿展示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并简单介绍制作粽子的步骤。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粽子,老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帮助。
4.展示和品尝:
等粽子制作好后,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展示给大家,同时,与幼儿一起品尝粽子,感受传统美食的美味。
五、教学延伸:
1.端午节的手工制作:
让幼儿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艾草香囊、龙舟等,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端午节的传统游戏:
组织幼儿参与传统的端午节游戏,如踩高跷、打毽子等,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二
传统文化体验——包粽子活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食物。
2.体验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食物。
2.包粽子活动。
三、教学准备:
1.粽叶、糯米、红枣等制作粽子的材料。
2.包粽子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传统食物,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包粽子活动:
将粽叶、糯米、红枣等材料准备好,给每个幼儿分发制作粽子的工具。老师向幼儿展示包粽子的步骤,并进行简单的示范。然后,让幼儿自己动手包粽子,老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和帮助。
3.展示和品尝:
等粽子制作好后,让幼儿将自己制作的粽子展示给大家,同时,与幼儿一起品尝粽子,感受传统美食的美味。
五、教学延伸:
1.端午节的传统游戏:
组织幼儿参与传统的端午节游戏,如踩高跷、打毽子等,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2.端午节的手工制作:
让幼儿制作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艾草香囊、龙舟等,增加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兴趣。
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幼儿可以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食物,通过亲自动手制作粽子,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同时,通过参与传统游戏和手工制作,进一步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四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五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地方风俗习惯。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端午节有关儿歌,感受一些端午节的作品,语言节奏和韵律美。
3、引导幼儿感受家乡传统节日的气氛,感受家里过端午节的气氛,激发学习端午节习俗的兴趣以及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端午节ppt多媒体课件
2、端午节相关视频
3、平板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情景导入,用粽子引出端午节,激发幼儿探索端午节稀疏的乐趣。
(1)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粽子)老师一边说一边点开聚光灯出示粽子。
(2)你们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还记得老师给小朋友讲过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3)教师描述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故事,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就把五月五屈原跳江这天成为端午节!
2、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划龙舟视频,讲解端午节划龙舟的意义,激发幼儿兴趣。
(1)出示赛龙舟视频(点击课件视频图标超链接出现视频动画)
(2)小朋友你们看到视频里的人在干嘛什么呀?(在划龙舟)
(3)每个节日都有各自各的习俗与传说,这些习俗和传说不仅代表了我们的文化,也流传下来许多的节庆活动,像现在端午节举行的龙舟比赛。
3、教师带领幼儿学习儿歌《端午节习俗》,感受端午节带来的快乐气氛。
(1)教师结合图片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请幼儿细细感受和倾听。
端午习俗
五月五,庆端阳,划龙舟,挂香囊。
雄黄画个花脸妆,好吃粽子香又香。
(2)刚刚儿歌的题目叫什么?(端午习俗)对,端午习俗。那儿歌里都说了哪些习俗呢?(老师请小朋友随机点击四个粽子图片,幼儿点击后出现不同的动画)。
(3)教师在平板上操作包粽子的流程和步骤:老师给你们准备粽叶子,现在先请小朋友添加米,喜欢什么口味的粽子可以加入什么材料。(平板中出现粽子食材,小朋友选择性托人食材)
4、教师再次朗诵端午节习俗,引导幼儿理解儿歌,加深印象。
四、活动延伸
1、一起画雄黄妆
今天老师想请你们能不能帮助一个小女孩,她要去参加端午晚会,他不会画雄黄妆,也不会画香囊想请你们帮助她,你们愿意吗?幼儿人手一个平板,用画图软件画上香囊再用黄色在脸谱上画上花脸妆.
2、划龙舟游戏
小朋友想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参加端午晚会,可是要经过一条大河我们该怎么去呢?我听到了有小朋友说划龙舟这真是个不错主意,现在跟老师一起学一学划龙舟的动作,我们小朋友学的真棒现在我们坐上龙舟出发吧!
端午节幼儿园教案名称 篇六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
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
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
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