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一
标题:《雨霖铃教案:唤醒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
导语:雨霖铃教案是一份备受瞩目的一等奖教案,它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而广受赞誉。本文将详细介绍雨霖铃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它对学生思维的唤醒和创造力的培养。
雨霖铃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语文、音乐和美术三个学科。它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雨霖铃》为素材,通过学习诗词的韵律和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同时,教案还引入了音乐和美术元素,通过学习雨霖铃的音乐演奏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雨霖铃教案注重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培养。首先,教案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维拓展,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其次,教案通过音乐和美术的结合,激发学生对艺术表达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思维和创意思维。最后,教案通过诗词朗诵、音乐演奏和美术创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雨霖铃教案的实施,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唤醒,创造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首先,学生通过对诗词的分析和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表演表达能力。其次,学生通过音乐和美术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雨霖铃教案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成功地唤醒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份备受赞誉的一等奖教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雨霖铃教案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和推广。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二
标题:《雨霖铃教案:培养学生情感,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导语:雨霖铃教案是一份备受瞩目的一等奖教案,它以其独特的教学方法和培养学生情感的目标而广受赞誉。本文将详细介绍雨霖铃教案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以及它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雨霖铃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了语文、音乐和美术三个学科。它以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雨霖铃》为素材,通过学习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同时,教案还引入了音乐和美术元素,通过音乐演奏和美术创作,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雨霖铃教案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首先,教案通过诗词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其次,教案通过音乐和美术的学习和实践,让学生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最后,教案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雨霖铃教案的实施,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首先,学生通过对诗词的感悟和理解,提高了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其次,学生通过音乐和美术的学习和实践,培养了自己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能力。最后,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些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雨霖铃教案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方法,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促进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份备受赞誉的一等奖教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世界,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雨霖铃教案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教师借鉴和推广。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三
1、知识目标:了解柳永、李清照其人及其词作风格;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词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词的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体会这两首词作者各自的思想感情。
在朗读中品味这首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引导在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把握诵读技巧;引导学生深刻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等,教师继续渗透词的学法指导,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
一。语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学期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板书标题)
二。柳永简介(幻灯片展示)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本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整体感知
1、播放《雨霖铃》朗读,让学生在歌声中体会这首词,并谈谈观看后的一个整体感受。
(同学们听了这首词,你觉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
明确: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让我们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a.请学生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明确: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伤心地告别。
b.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个内容呢?
那么这首词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发他离别的伤感之情?(板书)
明确: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处?
伤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字为韵脚,韵脚一般要读得鲜明;尾音读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
②、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
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字)
2、再请学生试读
3、教师稍做提点再自己示范朗读(下面老师也来尝试一下,力争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4、学生听录音朗读(好,我们在独立理解、交流想法的基础上再来听名家朗读,让自己静心凝神的去意会语之精妙、情之精诚。)
5、跟读(听了因为不同理解而呈现不同风格的几次朗读后,我相信大家一定发展或完善了自己原有的想法,那么就请带着你新的感悟一起轻声跟读)
五。鉴赏本词的艺术特色
(刚才我们是通过诵读来意会全词,那么下面我们可是要以讨论的形式来言传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体悟了)
1、提问:大家一起说说,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明确:情景交融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深刻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大凡诗词,一般都具有情景交融这个特点,那么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①、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作者在词中选用了哪一类景?这种景怎么表现作者的情感?)
(a、秋雨黄昏送别图“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处歇”,一阵骤雨过后,景色特别鲜明刺眼,周围都是凄切的蝉声,又正是暮色苍茫时分,对着这送别的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的境界啊。这句词表面写景,实际是在写情,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给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受,打下全词情感的基础,以增强下面抒写酒事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高柳乱蝉嘶”。“河桥望行旅,长亭送故人”(王褒《送别裴仪同》、“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王昌龄《少年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长亭,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设一短亭,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所以,长亭已经被当作离别地点的通称。)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浩淼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与词人心头长时间难以排解的惆怅相似,傍晚云雾浓重的特点与词人心情的沉重压抑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边无际相似。词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充分地表现了离别的愁绪:如千里烟波般的绵长,如沉沉暮霭般的浓重,如楚地天空一样无边无际。
c.“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良辰好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这种欢乐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是沉入了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个地方是以“乐景写悲情”。与前面几处的景物描写是有区别的。
②景情水乳交融,妙合无痕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a.“柳”的情感内涵。
明确:“年年柳色,灞陵送别”(李白〈忆秦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既是送别的象征物,又是送别的见证人,如今独在旅舟上见柳,怎不惹起满怀离思?
b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明确:(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曹植“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李清照“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
c.虚中有实,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他写的是真景物,汴河堤畔,本多垂柳。杨柳岸三字随手拈出“本地风光”,令人感到亲切、自然。一夜行舟,醒来时早已置身于寥廓开阔的山驿水程中,所以唯觉晓风清冷、唯见残月凄楚,晓风残月四字便写出了此种扁舟晓行的真切风光。
d.写出幽美深约的新境界。常人在离别时,往往能深切的感受到它悲哀的一面,而优秀词人却在此同时写出了它的美:夹岸残柳,参差拂动于秋风之中:孤舟离人,黯然独对天边残月,悲剧性加上美感,凄清加上丽景,词人在舒缓而哀恻的声调中传递出一种抑郁惝恍的凄情和烟水迷离的凄美来,这种“绮怨”的风味,正是最典型的“婉约”词的风味。
e.情景妙合无痕。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含蓄蕴藉。
③浓情郁结于心、难于化解
明确:全词始终笼罩在一股化不开的浓情里面,开篇这份离情就已慢慢酝酿,离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情感到达高潮;离别之后,这种愁绪仿若绕梁的余韵始终萦绕在词人的心头,此时此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六、拓展
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1、诗词中有"景语""情语"之分,请从两词中找出各自的"景语"(景物描写)和"情语"(情态、情事),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比较(从内容、特点等去考虑)
a景语(景物描写)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凄美
大江、乱石、惊涛、雪浪壮美
b情语(情态、情事)帐饮无绪、留恋、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缠绵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却敌豪迈
c情感清秋离别之苦凄凉壮志难酬之恨悲愤
2、区别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
苏学士问其幕僚:“我词比柳词何如?”幕僚擅讴,对曰:“柳词须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词当关东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
婉约词派豪放词派
题材:a多以男女恋情、离愁别绪为题材。
b抒情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写法:a尚贵含蓄,语言精丽、清新,严格遵守音律。
b直抒胸臆,语言流利畅达。
境界:a蕴藉雅正,情思曲折而真切b雄奇阔大,豪迈奔放
《赤壁怀古》实写:赤壁形胜早生华发虚实相济
虚写:火烧曹营雄姿英发(宾主相衬)
3、这两首词都有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试分析这两个名句,说说它们的好处。
明确:"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是设想作者与爱人分手次日酒醒的景况。词句勾画出拂晓江岸的秋景,把词人强烈的思想感情融化在景物描写中。"杨柳"、"晓风"、"残月"这些意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为传诵。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英雄豪杰,就象东流的江水,后浪推前浪,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不仅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而且点出了词作"怀古"的旨意。
4、小结:"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七。小结
细致深入、动情用心地体悟了字里行间散发的魅力,我们被和谐的音律打动,被隽永的语言吸引,我们更惊艳于凄美的意境,伤怀于哀婉的离情。大凡好的作品,它所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点知识的补充,几次能力的训练,它所馈赠给我们的更多的是心灵的丰富,情感的升华。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用自己多情多思的心灵去感知绵绵文化的经纬,悠悠生命的掌纹!
八、导入: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屈原到曹雪芹,历代都有不少优秀杰出的文学家。他们灿若星辰,名垂青史。请同学们猜猜看,这其中我最钦佩的会是谁?
那就是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由于中国文坛几千年来都由男性统治,这位女中豪杰就更加光彩夺目!现在我先讲一个李清照的故事:李清照的夫君叫赵明诚,是宋朝小有名气的金石考证家。他们燕尔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只身外出做官,让多愁善感的李清照留在济南独守空房。李清照在寂寞难耐思夫心切时,常写些诗词寄去,一吐愁肠!那赵明诚忙于官场应酬,难得写出好诗词回应。李清照既失望又担心,怕丈夫长此以往,才思枯竭。赵明诚为了让爱妻放心,当然也怀有我堂堂大丈夫岂能须眉输于巾帼的念头,便闭门谢客,苦思三日,先成词50首,又选出20首加以精雕细刻,再把李清照刚寄给他的《醉花阴》重抄之后混杂其中。然后置办酒宴,特邀好友们来对这些词做些评价,并再加以精选。酒过三巡,众人传阅罢这21首词。商议毕,便推举某名士讲评。该名士抽出其中一首词,捻须夸赞道:“老兄真是奇才!虽说你的诗词大多平庸,但这一首确是沙里淘金、绝妙好词!其中有一句,真堪称千古绝唱,定将流芳百世。可喜可贺啊!”那赵明诚一瞧,乃是《醉花阴》,陡然红了脸,躬身一揖到地,喃喃道:“惭愧呀,惭愧!鄙人岂敢贪天之功。实话相告,此首《醉花阴》乃内人清照所作。我不该心怀忌妒,移花接木,做出东施效颦之举,以致贻笑大方”
《醉花阴》是一首绝妙好词!而我们今天要赏读的《声声慢》也是一首流芳百世的词作。它的影响不止于中国,还漂向了国外
九、整体诵读,整体感知。
1、然后全班齐背(学生已会背)李清照的《声声慢》。
2、整体赏析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威威”,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十、一般地说,诗歌讲究含蓄蕴藉,讲究把所要表达的情感艺术地表达出来。《声声慢》里词人要表达的情感是愁(痛苦、绝望),这在词里也有极明确、极直接的表达。
1、这是词里的哪一句?
明确:最末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结:这句也算得上是此词的关键句、主旨句。这一“愁”字算得上此词的词眼。
2、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是意象的艺术。为写“愁”,词人主要选取了哪些意象?
明确:秋风,淡酒,征雁,黄花,梧桐,细雨。
3、这些意象是如何体现出“愁”来的?
明确;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人):衬人憔悴,不止是“为伊(丈夫)消得人憔悴”,还有家亡,国破呢。
梧桐、细雨:“噼哩啪啦,虽细不断,落在叶上,打在心上。.。.。.(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_温庭筠《更漏子》)
小结:风寒心冷,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添思乡之痛。征雁、黄花又引发词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的感伤;后又以梧桐、细雨渲染,这份愁思已浓得化不开。这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意象,把词人的愁形象化了,具体化了,生动化了,带给人更多的艺术想象、艺术享受!
4、这首词中,有一句形式很特别,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描述词人起床后的情状。
明确:依次写及动作、结果、感受,词人尚未从梦中走出,含有双重的哀愁!(寻寻觅觅——词人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东张西望,要找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凄凄惨惨戚戚——是“寻寻觅觅”的感受。)奠定了全词悲苦愁绝的感情基调。(与末句呼应)
5、此词开篇就见愁,结尾又点愁,可见愁绪满溢于全词的字里行间。除了我们刚才提及的词句外,还有哪些词句彰显了词人的愁绪?
明确:最难将息——难熬啊!
独自怎生得黑——痛苦愁绝如不能捱至天黑。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愁之少来写愁之多,可谓别出心裁。
总结:同学们,我们整天嘻嘻哈哈不识愁滋味,难得李清照把这愁情描述得如此刻骨铭心,让我们看到了一颗痛苦、绝望、寂寞、至愁的心,而这份愁又体现了多少人的苦痛。也许正是因为词人把深藏心底的那份愁情推向了极至,也才有了这千古绝唱!
十一、写愁名句集锦: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2)、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3)、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驼也驼不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5)、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西厢记》)
问题:以上五句均用夸张的________来形容愁。(填一修辞手法)
明确:这些优美诗句运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董解元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驼在马背上,到了王实甫,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多美的诗句啊!
好了,同学们。诗啊,是要用心来读的。
十二、最后送大家两句话:现实生活中,但愿快乐幸福与我们永远相伴;阅读世界里,希望大家能走近李清照,真正体会到那份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
附板书:
雨霖铃
柳永
冷清秋之景今宵酒醒何处?
伤离别之情杨柳岸晓风残月。
声声慢
李清照
秋风:秋风砭骨,天寒心冷。
淡酒:举杯浇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伤心”泪。
雁:相思,想丈夫,丈夫已逝,飘零金陵。人不如雁!
黄花:繁盛,无心赏,无人一起赏。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四
1、柳永和爱人的离别时的情景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看词的上片,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标示出词中的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板书)
2、这些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氛围,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凄清,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作者将离别的伤感寓于景中,寓情于景。
3、在作者哀婉伤感心情的笼罩下,“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那么,这些意象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不全是实写,“烟波、暮霭、楚天”是作者的想象语。
作者把眼前的实景和想象中的虚景——路途中的苍茫,结合起来,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更能表达内心“伤离别”的心情。
4、一切景语皆情语,寓情于景也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上片有一句典型的“情语”,你找到了吗?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品味。
(1)一个“竟”字,突出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
(2)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
(3)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此时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否试着代他说两句?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幻灯6:【重点探究】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个问题)
(就上述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然后和大家交流。)(请大家不要笑,如果你笑着说,说明你没有换位思考,未将自己当做柳永,自然也体会不到他说此话时的伤心。一个和自己心爱的人即将分别,山高水远,不知何时再聚,此种情景,怎会有笑声?)
6、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大家丰富的想象填充了柳永留下的艺术空白。那么,与恋人离别后,作者的痛苦有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呢?请位同学为大家朗诵词的下片。
7、好,读得很有感情。思念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痛,而柳永又是如何表达的呢?你认为哪句最能代表柳永的心声呢?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作者直抒胸臆,把离别后的痛苦酣畅淋漓地说出来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幻灯7:【重点探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想象,借景抒情,“酒”“杨柳”“风月”这些意象集中烘托出了作者借酒浇愁、苦闷难捱的愁苦心情。
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经你一分析,当之无愧啊!“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酒”无味,“柳”留人,“晓风”清凉,“残月”凄迷,作者的心自是悲苦的。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红尘万丈,我非你不爱。恋人离开,百无聊赖,连“良辰美景”也不能为他排遣痛苦。正可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有一种“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的无奈与孤寂在里面。以问句作结,引人思考,余味无穷。
8、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那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 的离别情和相思苦。带着柳永的离情别绪,我们再一次来齐读这首词吧。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五
1、体味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2、能够背诵其中的句子。
体味本词的意境及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1、体味意境
2、赏析名句。
充分贯穿诱思探究法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两个贯穿要素和三个层次要素。通过阅读想象完成教学重点,通过点拨讨论完成教学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情意
1、展示图片
2、师生活动:
师: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场面?
生:送别的场面。
师: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件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请你说出写送别的名句。
生:说名句。
师:展示名句。送别人与被送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朋友。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夫妻间。情人间离别的情景。
生:表述。
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柳永描写的情人离别情景——《雨霖铃》。
认真观察整体感知初步研读
1、观察该词,回答以下问题:
⑴从段落上看,本词是()(答案:双调)
⑵从字数上看,本词是()(答案:长调)
1、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柳永
2、展示作者简介
六、了解写作背景
1、让学生从书中找
2、教师补充
七、研读本词
1、学生看书
2、做练习:选出对词中部分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a.骤雨:急雨。歇:停。
b.都门:京城门外。帐饮:“帐”通“畅”,痛快地喝。
c.无绪:没有心思。风情:深情密意。
d.沉沉:深沉。经年:一年。
(答案:b)
3、配乐范读
积极探索活跃思维深入研读
4、本词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请概括(学生答)这两幅画面都是实景吗?
5、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入手借助想象和联想体味意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体味意境,下面我们转换一下角色,我是一名导演,你们是演员,我要选五名演员演一部巨作,希望你们抓住机会,积极表现。考题是进入柳永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一、要尽情感受。二、不要打扰主人公。三、要积极回答我的问题。)问题:①你现在进入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②请描述一下周围的环境。③主人公在干什么?他的情态怎样?④第一幅画面定格在主人公身上,他这时的情态怎样?⑤第二幅画面是作者想象的,你们要想方设法进入他的思想,看看他想了些什么?(考试结束,到底谁能被选上呢?请注意收听明天的新闻播报。请回到现实中来。)
6、分别找出描写景物和情感的词句。
7、第一幅画面无论写景还是写情,都是为了突出什么?第二幅呢?
8、体味意境美的方法(点拨:1.抓画面;2.抓情感。)
9、归纳表现手法:1.情景交融;2.虚实结合。
10、找出主旨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1、名句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点拨:1.分析意像;2.联系环境。)
12、体味婉约风格(点拨:1.从题材上看;2.从情感上看;3.从基调上看。)
运用迁移及时反馈促进同化
13、做练习:对《雨霖铃》意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
b.“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是虚实结合,刻画了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二句意思是说伤离惜别自古都这样,更何况在这冷落凄凉的秋季。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是想象今晚旅途中的情景:一舟临岸,词人酒醒,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
(答案:b)
14、检查背诵
15、教师小结: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味意境和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体味意境也是教学难点,因而掌握体味意境的方法非常重要。今天我为大家提供的主要方法是一要抓画面,二要抓情感。赏析名句也是教学难点,主要方法一要分析意象,二要联系情景。但愿这些方法对你们以后鉴赏诗词有所帮助。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雨霖铃教案一等奖教案 篇六
展示配有音乐、词文的画面,先请2个学生分别朗读,接着播放多媒体课件范读共同感受这首词的魅力后,再认真欣赏节选的“离别”动漫画面,最后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上下片的情景
1这三个令人潸然泪下的写景离愁句都抓住什么景来写?
明确:长亭别离:寒蝉、长亭、都门、烟波、暮霭、楚天(实景)
羁旅长愁:杨柳、晓风、残月(虚景)
2离愁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仅仅是写景吗?
明确:气氛——凄清,目的不仅是写景,更多的是烘托情感,情景交融
为加深体会情景交融诗句的写法,分别展示课内和课外例子……
3离愁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出了什么样的愁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学生答后展示答案
明确:愁绪——像浩渺无际烟波般的绵长,像沉沉傍晚云雾般的浓重,像楚地天空般的空阔辽远
好处: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具有把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事物,产生生动形象的作用
请学生举例,并展示相关例子,体会这种写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4从离愁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请学生举出有关酒、杨柳、月的名句,并展示相关例子
酒: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将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肮楼饯别校书叔云》)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5作者把最能触动离愁的几个景物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凄凉的意境,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世界?
明确:伤感、凄美的离愁
在欣赏并学唱多媒体课件中的古词新唱的音乐声中结束这节课,强化背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