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教案(精彩3篇)

时间:2016-07-09 03:20:2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篇一

【导语】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以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见称。其中《声声慢》是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本教案以《声声慢》为文本,通过分析词的结构、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声声慢》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词的结构和表达手法;

3. 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李清照的词集《漱石》、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介绍她的生平,激发学生对李清照和《声声慢》的兴趣。

Step 2 导读

教师给出《声声慢》的全文,并请学生朗读。

Step 3 分析词的结构

教师解释词的结构,包括五言古词的格式和韵律。然后逐句分析《声声慢》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每句的意思和脉络。

Step 4 分析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词的描写和意象,分析《声声慢》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空阶滴石”、“夜阑风静”等描写细节,以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万水千山总是情”等抒发思念之情的词句。

Step 5 欣赏其他作品

教师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如梦令》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李清照词作的理解和欣赏。

Step 6 创作练习

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创作任务,要求他们以《声声慢》为蓝本,写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五言古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李清照及其作品《声声慢》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了词的结构和表达手法,分析了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进行了创作练习。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培养了学生欣赏古代词作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篇二

【导语】

《声声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由李清照创作。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本教案以《声声慢》为文本,通过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声声慢》的背景和特点;

2. 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词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

李清照的词集《漱石》、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

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介绍她的生平,激发学生对李清照和《声声慢》的兴趣。

Step 2 导读

教师给出《声声慢》的全文,并请学生朗读。

Step 3 分析意境和情感表达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词的描写和意象,分析《声声慢》中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比如“空阶滴石”、“夜阑风静”等描写细节,以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万水千山总是情”等抒发思念之情的词句。

Step 4 欣赏其他作品

教师介绍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如《如梦令》、《如梦令》等,通过欣赏和分析,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李清照词作的理解和欣赏。

Step 5 课外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李清照的词作,可以推荐一些脍炙人口的词,如《醉花阴》、《如梦令》等,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李清照及其作品《声声慢》的背景和特点,分析了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进行了欣赏和拓展。通过欣赏、分析和拓展,培养了学生欣赏古代词作的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篇三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声声慢》编排在必修四第二单元。在人教版高中语文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一个宋词单元。编者选取了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他们是宋词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四位词人的作品,题材、风格不同,带给后世读者的审美感受也各不相同。柳永词走婉约套路,苏、辛则是豪放词风的代表,李词细腻、含蓄。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艺术价值,也大体反映了宋词的发展脉络。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接触过部分唐宋词,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专项教学诗歌,教师已经比较系统地讲授了形象与意象的概念、特点,并初步培养了学生分析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与情感的能力。但高中阶段的学习,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篇作品、某一位作家,而要把他们放在整个宋词的发展脉络中观照、比较他们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鉴赏作品地思想和艺术价值。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内容,解读意象,品味意境,赏析情感。

  过程与方法:与《醉花阴》前后联系,了解李清照南渡之后创作风格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与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通过与《醉花阴》的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感受“闲愁”与“丢家弃国之愁”的区别。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挖掘词中意象的丰富而又复杂的内涵。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宋词由于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宋词的“气”,丧失宋词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经由形象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作者的灵魂。同时注意让学生质疑探究——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圈点批注,列出疑难问题。课堂上,鼓励学生互相质疑,互相解疑,达到掌握词作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的目标。

  质疑探究后,出示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即如何解读“淡酒”、“雁”、“黄花”、“梧桐”等意象的问题,发动学生讨论,各抒己见,逐步形成对重点意象的一致认识。

  教师要相机点拨——上述三种方法,还不足以帮助学生把握艺术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叠字的巧妙运用,这些内容的学习应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分组讨论来完成,效果会很好。

  五、教学程序及内容设计

  (一)、新课导入

  因为《醉花阴》在前,以别的方式导入本课都比较多余。直接以南渡为切入点,讲述李清照生活境遇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遭遇将对她的创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二)、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引导:李清照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以词代声,向世人诉说她的悲怀愁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她的倾诉。

  活动1:聆听配乐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引导:你听懂了作者的倾诉吗?她在向我们倾诉什么?

  活动2:学生交流听读体会。

  活动3:学生自由诵读诗词,整体感知词意。

  诵读要求:连读两遍,第一遍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第二遍要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读后大家共同解决。

  活动4:抽查学生诵读情况,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活动5:学生就诗词内容质疑,师生互动解疑。

  (三)感悟词意,把握情感。

  1、这首词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间接抒情的句子有哪些?

  直接抒情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其余为间接抒情。

  2、联系作者生平遭遇,思考:《醉花阴》与《声声慢》两首词中“愁”的含义是否相同?你能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愁绪?

  活动: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感悟,然后在全班交流。

  教师提示与点拨:学生可选两首词中的任何一首谈自己的感悟。既可从整体谈,也可选自己喜欢的某一个句子谈,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最后,教师点评并板书。

  愁 《醉花阴》——离别相思——苦!

  《声声慢》——国破家亡夫丧——痛!

  六、课堂小结:《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作品,主要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愁,但那只是离别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从《声声慢》中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愁,不再是从前词人所常写的所谓“闲愁”,这个愁是由乡关之思、身世之苦、失去亲人的悲哀和理性破灭后的失望所交织而成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因此,这愁字表现得更加凄厉沉痛。

  最后,师生配乐同诵,二胡独奏《长相思》

  七、延伸拓展:结合柳永词和李清照词,谈谈自己对婉约派词的感受。

  参考:婉约派词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词调蕴藉,委婉含蓄,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和谐婉约,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八、作业:

  必做题:查阅资料,摘录带有“梧桐雨”“黄花”“孤雁”等典型意象的诗句,至少十句,写到读书笔记上,并与同学分享;

声声慢李清照教案(精彩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