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案【精简5篇】

时间:2018-08-02 04:24:3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三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解析几何中的平面方程教学设计

引言:

解析几何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平面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平面方程对于学生掌握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提高解析几何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平面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3. 能够运用平面方程解决解析几何应用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平面方程的概念和性质;

2. 难点: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平面镜的反射原理、三维空间中的房屋规划等,引发学生对平面方程的兴趣和认知。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介绍平面方程的概念和性质,包括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点法式和法线方程等;

b. 通过示例演示平面方程的求解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3. 练习与巩固(25分钟):

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导,掌握平面方程的求解方法;

b. 选取一些典型的解析几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平面方程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解析几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领域,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和解释概念,加深对平面方程的理解。

高三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概率与统计中的抽样原理教学设计

引言: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抽样原理是概率与统计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抽样原理对于学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至关重要。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掌握抽样方法和样本估计的计算方法,提高解决概率与统计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抽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2. 掌握常见的抽样方法和样本估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抽样原理解决概率与统计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抽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

2. 难点:样本估计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市场调查、医学实验等,引发学生对抽样原理的兴趣和认知。

2. 知识讲解(15分钟):

a. 介绍抽样原理的概念和应用,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

b. 通过示例演示样本估计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样本估计的原理和计算过程。

3. 练习与巩固(25分钟):

a.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推导,掌握样本估计的计算方法;

b. 选取一些典型的概率与统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抽样原理解决问题。

4. 拓展与应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概率与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市场调研、医学统计等领域,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和解释概念,加深对抽样原理的理解。

高三数学教案 篇三

教案设计

教材:《高等数学》(第三版)上册,第一章函数与极限,第三节函数的极限。

一、计划学时

本小节分为两个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也就分为两个学时进行教学。第一学时:自变量趋于有限值时函数的极限。第二学时: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本次教案主要说明第一学时的内容。)

二、教材处理

通过第一节关于函数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高中时已经对函数极限有过一定的学习了解与铺垫,所以就要通过一些基本的示例,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接触本节的内容,并进一步学习与研究。来扩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并易于接受新内容。

三、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以及数学创新意识。让你给同学们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

2、让同学们掌握一些本节教学中所涉及的技能技巧。

3、通过数学知识为载体,增强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传达出数学的人文价值。

四、教学难点和重点

1、如何让学生较快的接受新的理念与知识,而改掉以前类似的学习中的定势与习惯性思维。

2、让学生们熟练的运用书中所涉及的公式与理解一些重要的定理,从而更好的做题。

五、教学设计

1、总体思路

先通过在黑板上写一些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例题,让同学们到黑板上去做。然后,对题目做一些变形,就成了本小节所学的知识,此时,就要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同学们呢了解步骤的方法技巧。最后,就是先要学生们自己总结

本节的内容与规律技巧,之后,再告诉同学们本节所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2、教学过程

(1)先让同学们大致看一下本小节内容,对本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4分钟)

设计说明:通过让同学们进行自主学习,对本小节内容有大志的了解,以便于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知识。

(2)通过小例子让大家熟悉并初步认识一下极限的概念。如:问题:当x无限接近于1的时候,函数f(x)=2x-1的取值。解析:问题可转化成|f(x)-1|最小取值,因为|f(x)-1|可以无限变小,也就是无限趋近于0,所以当x无限接近于1的时候,函数f(x)=2x-1的取值就是0.(5分钟)

设计说明:通过引导学生们的思维,带到新的内容,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发撒思维能力。(3)由上面例子,先让同学们自己总结规律,给出定义:设函数f(x)在某个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使得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总存在正数k,只要点x适合不等式0设计说明:通过对照上面例题再给出定义,就更加便于理解与接受,同时增强同学们的概括能力与创新意识。

(4)根据所给的定义,举例子说明并让同学们熟悉做题的步骤。如:证明:当x趋向于2时,函数f(x)=4x-7趋向于1.(步骤略)之后找一些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如:证明当x趋向于x时,函数f(x)=x趋向于x.(步骤略)等一些例题。(13分钟)

设计说明:通过立体让同学们更加熟悉新的知识与步骤,掌握本节的知识技巧技能。

(5)给出一个推论:函数存在极限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左极限、右极限各自存在并且相等。并给出例子:f(x)=x-1(当x0).证明:当x趋向于0时,f(x)的极限不存在。(证明略)(9分钟)

设计说明:既符合课本的教学要求又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6)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同学们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易错点,并布置相对应的课后习题(4分钟)。

设计说明:使同学们透过练习,一个或多个知识点对应一道练习题,让本节课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计算能力。

(7)形成性总结。课后通过作业的批改,从而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主要犯的错误,进行反思与总结,以便在下节课中再次强调一下易错的点以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设计说明:目的在于在反馈信息中发现问题,而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六、本节课的设计反思

本节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树立创新意识。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高三数学教案 篇四

第三次课

教学内容:函数的极限,无穷小,无穷大 教学目的:(1)正确了解函数极限的概念,了解用???(x?x0)与??x(x??)语言验证函数极限的步骤。

(2)了解无穷小概念及其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3)了解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函数的左右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关系 教学重点:函数极限的???定义、无穷小的概念 教学难点:函数极限的???定义 教学关键:函数极限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由数列极限引入函数极限

根据自变量情况的不同,函数的极限分为两类:

(x??)(1)自变量趋于无穷大的函数的极限(2)自变量趋于有限值的函数极限(x?x0)

二、定义

1、自变量趋于有限值的函数极限(x?x0)

定义:设函数f(x)在点x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无论多么小),总存在正数?,使得当x满足不等式0?|x?x0|??时,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等式|f(x)?a|??,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f(x)当(x?x0)时的极限,记做x?x0limf(x)?a或f(x)?a(当x?x0)

说明:

1、对于给定的??0,?不唯一

2、f(x)在x0有无极限与有无定义无关

(2x?3)?5 例

1、limx?1证明:???0,要使|2x?3?5|??,?|2x?3?5|?2|x?1|,?只要2|x?1|??,即|x?1|?例

2、证明极限limx?4

x?22?2,????0,取???2当0?|x?1|??时有|2x?3?5|??,得证。

证明:??0,要使|x?4|?? 2考虑x?2时x2的变化趋势,故不妨设1??只要5|x?2|??,即|x?2〈|

5?????0,取??min{1,},当0?|x?2|??时,有|x2?4|???得证

5左极限与右极限

(1)当x从x0的左边趋于x0时,f(x)?a,则称a为f(x)当 x?x0的左极限,记作x?x0?limf(x)?a或f(x0?0)?a

第 1 页

2013-4-11 徐屹

(2)当x从x0的右边趋于x0时,f(x)?a,则称a为f(x)当 x?x0的右极限,记作x?x0?limf(x)?a或f(x0?0)?a

x?x0?f(x0?0)?a 结论:limf(x0)?a?f(x0?0)(x??)

2、自变量趋于无穷大时函数的极限x??的三种情况:x???

(x?0)

x???

(x?0)

x??

(|x|??)

定义:设函数f(x)当|x|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无论它多小),总存在着正数x,使得当 x满足不等式|x|>x时,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等式

|f(x)?a|??,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f(x)当x??时的极限,记作

limf(x)?a,或f(x)?a(当x??)

x??定义:设函数f(x)当x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存在常数a,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无论它多小),总存在着正数x,使得当 x满足不等式x>x时,对应的函数值f(x)都满足不等式

|f(x)?a|??,那么常数a就叫做函数f(x)当x???时的极限,记作

x???limf(x)?a,或f(x)?a(当x???)

说明:类似可以定义函数的左极限

sinx?0

x??xsinxsinxsinx1?0|??,?|?0|?||?证明:???0,要使| xxx|x|11?只要??,即|x|?

|x|?1sinx????0,取x?当|x|?x时有,|?0|?? 所以得证

?x例:利用极限定义证明lim

三、函数极限的性质

1、(唯一性)如果limf(x)存在,则此极限唯一。

x?x0

2、(局部有界性)如果limf(x)=a,那么存在常数m>0,和??0,使得当0?|x?x0|??时有x?x0|f(x)|?m

证明:因为limf(x)=a,所以取x?x0??1,则???0,当0?|x?x0|??时,有|f(x)?a|?1?|f(x)|?|f(x)?a|?|a|?|a|?1 记m=|a|?1,则得证

3、(局部保号性)如果limf(x)=a而且a>0(或ax?x00?|x?x0|??时,有f(x)>0(或f(x)?0)徐屹

第 2 页

2013-4-11

说明:由此定理可以得到更强的结论:

如果limf(x)=a(a?0),那么就存在着x0的某一去心邻域u(x0),当x?u(x0)时,就有x?x0oo|a| 20f(x)?0),而且limf(x)?a,推论:如果x0的某一去心邻域内f(x)?(或那么a?0或(a?0)|f(x)|?x?x0函数极限与数列极限的关系:如果limf(x)存在,{xn}为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一收敛于x0的数x?x0列,且满足:x?x0(n?n?),那么相应的函数值数列{f(xn)}必收敛,且limf(xn)?limf(x)

n??x?x0证明:设limf(x)=a,则???0,???0,当0?|x?x0|??时有,|f(x)?a|x?x0又因limxn?x0,故对??0,?n,当n?n时,有|xn?x0|??

n??由假设,xn?x0,。故当n?n时,0?|x?x0|??,从而|f(xn)?a|??,即limf(xn)?a

n??

四、无穷小与无穷大

1、无穷小:如果函数f(x)当x?x0或(x??)时的极限为零,那么称函数f(x)为当x?x)时的无穷小。 0或(x??如x?0时:x2,sinx,tgx,1?cosx为无穷小 如x??时,,e1x?x2为无穷小

说明:1任何一个非零常数都不是无穷小量

2一个函数是否为无穷小量,与自变量的变化趋势有关

定理

1、在自变量的同一变化过程x?x0或(x??)中,函数f(x)具有极限a的充分必要条件是f(x)=a+?,其中?是无穷小。

2、无穷大

设函数f(x)在x0的某一去心邻域有定义(或|x|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总存在正数?(或正数x),只要x适合不等式0?|x?x0|??(或|x|?x),对应的函数值f(x)总满足不等式|f(x)|?m,则称函数f(x)为当x?x0(或x??)时的无穷大。注意:无穷大与很大数的区别

3、无穷小与无穷大的关系

定理:在同一变化过程中,如果f(x)为无穷大,则

1为无穷小:反之,如果f(x)为无穷小,且f(x)f(x)?0,则1为无穷大 f(x)2例:当x?0时,x?5为无穷小,1为无穷大。2x?5说明:此定理只使用于同一变化过程。

徐屹 第 3 页 2013-4-11

高三数学教案 篇五

第7

5、76课时:

目标与要求】

1.理解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的概念; 2.熟练掌握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2.掌握几何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1、常数项级数收敛、发散的概念及几何级数;

2、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级数的基本性质及收敛的必要条件。

§12? 1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1.常数项级数的定义

给定一个数列

u1? u2? u3? ? ? ?? un? ? ? ?? 则由这数列构成的表达式u1 ? u2 ? u3 ? ? ? ?? un ? ? ? ?叫做常数项)无穷级数? 简称常数项)级数? 记为?un? 即

n?1??

n?1?un?u1?u2?u3? ? ? ? ?un? ? ? ? ?

其中第n项u n 叫做级数的一般项?

2.级数的部分和? 作级数?un的前n项和sn??ui?u1?u2?u3? ? ? ? ?un

n?1i?1?n称为级数?un的部分和?

n?1??

3. 级数敛散性定义? 如果级数?un的部分和数列{sn}有极限s? 即limsn?s?

n?1n??则称无穷级数?un收敛? 这时极限s叫做这级数的和?

n?1?并写成s??un?u1?u2?u3? ? ? ? ?un? ? ? ? ?

n?1?如果{sn}没有极限? 则称无穷级数?un发散?

n?1?

余项? 当级数?un收敛时? 其部分和s n是级数?un的和s的近似值? 它们之间的差值

n?1n?1??

rn?s?sn?un?1?un?2? ? ? ? 叫做级数?un的余项?

n?1?

例1 讨论等比级数(几何级数)

n?0?aqn?a?aq?aq2? ? ? ? ?aqn? ? ? ? ?的敛散性? 其中a?0? q叫做级数的公比?

解 如果q?1? 则部分和

sn?a?aq?aq? ? ? ? ?aq2n?1a?aqnaqna????

1?q1?q1?q?aa

当|q|?1时? 因为limsn?? 所以此时级数?aqn收敛? 其和为?

1?q1?qn??n?0?

当|q|>1时? 因为limsn??? 所以此时级数?aqn发散?

n??n?0

如果|q|?1? 则当q?1时? sn ?na??? 因此级数?aqn发散?

n?0??

当q??1时? 级数?aqn成为

n?0

a?a?a?a? ? ? ??

当|q|?1时? 因为sn 随着n为奇数或偶数而等于a或零?

所以sn的极限不存在? 从而这时级数?aqn也发散?

n?0??a,|q|?1?综上所述,级数?aqn??1?q

n?0?|q|?1???提醒学生一定要熟练记住上述结论!

例2 证明级数

1?2?3?? ? ??n?? ? ? 是发散的?

证 此级数的部分和为

sn?1?2?3? ? ? ? ?n?n??n(n?1)?

2显然? limsn??? 因此所给级数是发散的?

例3 判别无穷级数的收敛性?

提示? un?1?1?1? ? ? ? ?1? ? ? ?

1?22?33?4n(n?1)1?1?1?

n(n?1)nn?

1二、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性质1 如果级数?un收敛于和s? 则它的各项同乘以一个常数k所得的级数?kun也n?1n?1??收敛? 且其和为ks?

性质2 如果级数?un收敛于和s? 则级数?kun也收敛? 且其和为ks?

n?1n?1????

性质3 如果?un?s? 则?kun?ks?

n?1n?1???

性质4 如果级数?un、?vn分别收敛于和s、?? 则级数?(un?vn)也收敛? 且其和为n?1n?1n?1s???

性质5 如果?un?s、?vn??? 则?(un?vn)?s???

n?1n?1n?1???

性质6

在级数中去掉、加上或改变有限项? 不会改变级数的收敛性?

比如? 级数1111??? ? ? ? ?? ? ? ? 是收敛的?

1?22?33?4n(n?1)级数10000?1111??? ? ? ? ?? ? ? ? 也是收敛的?

1?22?33?4n(n?1)级数111?? ? ? ? ?? ? ? ? 也是收敛的?

3?44?5n(n?1)?

性质7 如果级数?un收敛? 则对这级数的项任意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仍收敛? 且其和n?1不变?

应注意的问题? 如果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收敛? 则不能断定去括号后原来的级数也收敛?

例如? 级数

(1?1)+(1?1)+? ? ?收敛于零? 但级数1?1?1?1?? ? ?却是发散的?

推论? 如果加括号后所成的级数发散? 则原来级数也发散?

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

性质8 如果?un收敛? 则它的一般项un 趋于零? 即limun?0?

n?1n?0?

应注意的问题? 级数的一般项趋于零并不是级数收敛的充分条件?

4证明调和级数

n?1?n?1?2?3? ? ? ? ?n? ? ? ? 是发散的? ?111

1 调和级数的敛散性也必须要记熟!

证: 假若级数?1收敛且其和为s? s是它的部分和?

nnn?1n??n???显然有limsn?s及lims2n?s? 于是lim(s2n?sn)?0?

n??

但另一方面?

s2n?sn?1?1? ? ? ? ?1?1?1? ? ? ? ?1?1?

n?1n?22n2n2n2n21必定发散?

n?1n?故lim(s2n?sn)?0? 矛盾? 这矛盾说明级数?n??小结

1.常数项级数及其敛散性的概念; 2.常数项级数的性质;

教学方式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以及重要性质,要结合实例,反复讲解,尤其要熟练的记住等比级数与调和级数的敛散性。

师生活动设计p255:3(2)4(1)(2)(3)作业 p255: 3(3);4(4),(5)

第7

7、7

8、7

9、80、8

1、82课时:

1.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审敛法(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和极限判别法),熟练掌握p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条件。2.熟练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3.理解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记住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关系。

1.正项级数的审敛法(比较判别法、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和极限判别法),熟练掌握p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条件;

2.交错级数的莱布尼茨判别法;3.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 【教学难点】

1、比较判别法的极限形式;

2、任意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

高三数学教案【精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