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案 篇一
标题: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教学设计
引言:
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的因素。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掌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 能够设计并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反应速率的变化。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计时器等;
2. 实验药品:酵母、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
a. 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速率的概念。
b. 讲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以及它们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机理。
2. 实验操作
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准备一组实验器材和药品。
b. 实验一:观察酵母和过氧化氢溶液的反应速率变化,分别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c. 实验二:观察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速率变化,分别改变浓度和添加催化剂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结果分析
a.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总结规律。
b.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4. 总结与归纳
a.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实验结果和分析的重要性。
b.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归纳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相关规律。
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如表面积、光照等。
2. 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加深对实验结果和分析的理解。
3. 给予学生更多实际应用的例子,让他们了解反应速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验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相关因素,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 篇二
标题:化学元素周期表的探究教学设计
引言:
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本教案将介绍一种基于探究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索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规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关信息;
3. 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探索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滴管、烧杯等;
2. 实验药品:氧化钠、氢氧化钠、盐酸、氯化钡等;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
a.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包括周期和族的概念。
b. 讲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
2. 实验操作
a.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准备一组实验器材和药品。
b. 实验一:通过反应观察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索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c. 实验二:通过反应观察盐酸和氯化钡的性质,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探索元素的族性规律。
3. 实验结果分析
a.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和族性规律,总结相关规律和特点。
b.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4. 总结与归纳
a.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元素周期表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b.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规律。
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探究其他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2. 鼓励学生进行元素周期表的制作和展示,加深对元素的了解和记忆。
3. 给予学生更多元素周期表应用的例子,让他们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探究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相关规律,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化学学科的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 篇三
教学过程:
1、 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能源是什么?
2、 为什么说"煤是工业的粮食"及"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3、 煤是怎样形成的,将煤进行隔绝空气加强热得到的产品及用途是什么?
4、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石油炼制的产品及其用途是什么?
第八节 煤和石油
一、 煤和石油是重要的能源,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 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2、 石油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
3、 石油产品概述:
二、"煤是工业的粮食"、"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探究活动
1、想一想:你的衣服、头发、你吃的水果、蔬菜溶于水吗?所有这些物质都是有机物,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
2、酒精灯内燃烧的是什么?你想试验它的导电性吗?比较酒精和无机物食盐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酒精也是有机物,这个实验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3、点燃一张纸,观察现象,纸也是有机物,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4、妈妈在做“拔丝地瓜”时,你观察过蔗糖的熔化过程吗?如果温度太高会怎样?这说明大多数有机物有什么特性?
5、实验探究: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初中化学教案 篇四
1、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
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
1、al2o3、al(oh)3的两性。
2、al(oh)3的制备方法。
阅读教材57—59页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al2o3溶于水;熔点,能有效地保护内层金属。
用途:氧化铝是的原料,也是一种较好的材料。
(2)化学性质: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改成离子方程式。
al2o3和hcl,
al2o3和naoh,
结论: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2o3是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既能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又可以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氢氧化铝
在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naoh溶液,然后将溶液分为三份
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分中加入盐酸
一份中加入naoh溶液
一份中加入氨水
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
②与强碱的反应
结论:al(oh)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强碱反应,因此al(oh)3是氢氧化物。
③al(oh)3的不稳定性
al(oh)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1、能否用氧化铝制备氢氧化铝?为什么?
2、如果实验室用al2(so4)3与碱反应制备al(oh)3,选择naoh溶液还是氨水为好?为什么?
1、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制耐火材料b.铝制品耐用的原因是表面被氧化为al2o3
2o3易溶于koh溶液中
2、下列既能跟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是()
①al2o3②mgo③nahco3④al(oh)3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把少量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氯化铝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析出金属铝b.产生白色沉淀c.产生红褐色沉淀d.产生无色气体
4、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so42-、na+、k+
b.k+、clo-、na+、no3-
3-、na+、no3-、k+
3-、ba2+、cl-、nh4+
5、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1:1b、1:2c、1:3d、1:4
6、将0.1molal投入到3mol/lnaoh溶液100ml中,充分反应后,再滴加1mol/lh2so4溶液120ml,最后的结果是()
a、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b、溶液的ph<7
c、溶液的ph>7d、再加入naoh溶液会产生大量沉淀
初中化学教案 篇五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