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一
标题:巧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引言:
乘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我们在乘法运算中常常用到的性质。本篇教案将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乘法交换律的引入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一共需要付多少钱?请同学们用乘法表示。
2. 引出乘法交换律:将问题改变一下,苹果的价格不变,但是苹果的个数变为5个,问一共需要付多少钱?请同学们再用乘法表示。
3. 观察和总结: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的乘法表示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二、乘法交换律的讲解和练习
1. 讲解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规律是,两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乘法顺序的影响,即a × b = b × a。
2. 练习: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要求学生用乘法交换律将其变换顺序,并计算出结果。例如:4 × 7 = 7 × 4。
三、乘法结合律的引入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明每天吃3个苹果,一共吃了5天,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用乘法表示。
2. 引出乘法结合律:将问题改变一下,小明每天吃的苹果个数变为5个,一共吃了3天,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请同学们再用乘法表示。
3. 观察和总结:通过比较两种情况下的乘法表示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四、乘法结合律的讲解和练习
1. 讲解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规律是,三个数相乘的结果不受乘法顺序的影响,即(a × b) × c = a × (b × c)。
2. 练习:给出一些乘法算式,要求学生用乘法结合律将其重新分组,并计算出结果。例如:(2 × 3) × 4 = 2 × (3 × 4)。
五、巩固练习
1. 综合练习:出一些综合性的乘法计算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
2. 拓展练习:出一些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规律和运用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提高乘法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二
标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引言: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数学中常用的运算性质,掌握了这些性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简化乘法计算,还可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本篇教案将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一、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1. 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一道实际问题,如:小明买了3本数学书,每本书5元,小红买了5本数学书,每本书3元,谁花的钱更多?请同学们用乘法交换律解答。
2. 观察和分析:通过比较小明和小红花的钱数,引导学生发现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1. 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一道实际问题,如:小明每天走路上学需要15分钟,一周上学几天,总共需要多少时间?请同学们用乘法结合律解答。
2. 观察和分析:通过计算出小明上学的总时间,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综合应用
1. 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一道综合性的实际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作业,小明每分钟能做3道题,小红每分钟能做2道题,他们一起做作业10分钟,总共做了多少道题?请同学们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答。
2. 观察和分析:通过计算出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作业的题目数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
1. 综合练习:出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解答。
2. 拓展练习:出一些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如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性质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运算的准确性。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三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学生具有了很好的自主探究、团结合作、与人交流的习惯,学生在学习了探究(一)和探索(二)后,掌握了一些算式的规律 ,有了一些探索规律的方法和经验,有了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注重引导,指点,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的分配律的推理及运用。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四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
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25 × 8 25 × 4
25 × 6 × 4 7 × 8 × 5 2 × 3 × 50
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也是为了让学生想说、敢说、抢着说,激发他们早点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创设情境,师生比赛。出示一组题从中选取两道,谁能看一眼题目就能说出得数。
( 40+4 )× 25 37 × 45+55 × 37
68 × 32+68 × 68 ( 80+8 )× 125
比赛的结果:老师算得快学生算得慢。学生心里就会想:老师怎么你算得那么快?这 时 老师导入:刚才的比赛老师算得快,是因为老师又运用了乘法的一个法宝,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高潮。老师告诉学生乘法的又一法宝就是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进入新知。
本环节先用幻灯片出示学习目标:
1 、什么叫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如何表示 ?
2 、应用乘法分配律有什么用?
3 、什么地方用乘法分配律?
4 、例 7 的两道计算题有什么特点?如何计算?
学生依据学习目标 , 自学课本 64 — 65 页的内容。要求学生用 6 、 7 分钟的时间掌握学习目标中的内容。学生欲望值高,所以学生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想尽办法去记忆新知识。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老师要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新知识。此环节即使有个别同学不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可他为了在测验环节中取得较理想的成绩,也会用心的去掌握乘法分配律。
老师相信,经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同学们就根据学习目标把自己认识的乘法分配律为大家介绍一番。
由于上一环节学生学会了乘法分配律,这时他一定会特别想把自己的看法、见解告诉大家。这时就要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师生间、生生间互相交流,合作学习,加强记忆。
在巩固练习阶段,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自我展示的空间。并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灵活多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设计练习时,设计了有层次的练习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本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b × c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五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一、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谈话导入
2、口算训练
50x70= 125 x 8= 40 x 5= 11+7= 4+25=
70 x 50= 8 x 125= 5 x 40= 7+11= 25+4=
3、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 x 4 = 20
因数,因数积
4、学习目标要求。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4、出示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 x 25=100(人)或25 x 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
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 x 25=25 x 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 x b=b x 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三、师生互动、点拨升华
1、出示例6: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 x 5)x 2方法二:25 x(5 x 2)
=125 x 2 =25 x 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 x 5)x 2=25 x(5 x 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 x 6)x 10()15 x(6 x 10)
(125 x 80)x 3()125 x(80 x 3)
(12 x 25)x 4()12 x(25 x 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 x b)x c=a x(b x 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四、变式训练、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 x 26=()x()8 x 2=2()
a x b=()x()a x()=15 x()
125 x 7 x 8=()x()x 7(40 x 15)x [ ]=40 x([ ] x 6)
25 x(4 x [ ])x([ ] x 4)x 13 2 x 4 x 6 x 5=(4 x 6)x([ ] x [ ])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篇六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并能用字母表示。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3、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1、 指导探索乘法分配律。
2、 发现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通过讲学练相结合,设计相应的练习题,逐步理解抽象的乘法分配律。
(约3分钟)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老师想请大家帮一个忙,我有一个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有4名员工,她想给公司的员工每人买一套工作服,她去商店看中了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想选一套衣服做工作服。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搭配?
2、学生思考:(1)有几种搭配方案
(2)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方案,并算出总价。
(学生自己选择方案并在练习本上完成。师强调:是买4套衣服)
(约7分钟)
1、组内研讨
(1)一共有几种搭配方案?
(2)介绍自己的方案,并说一说,你推荐的理由。
(3)说说你推荐的方案,需要花多少钱?你是怎么算的?
(约10分钟)
师:哪一个同学想先来给老师推荐他的方案?
师:要想求4套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元?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分别列式解答
师:因为总价相等,这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学生回答后,师在两个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
师:这个等式怎么读呢?
生尝试读等式。
(预设学生读法:a.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乘225乘4加75乘4
b.225加上75的和乘4等于225和75分别与4相乘的积再相加。 )
由学生依次汇报出其余3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并引导说出是怎么想的。计算后分别加上等号。
教师板书
一套 4 = 4件上衣 + 4条裤子
(225+75)4 = 2254 + 754
(225+125) 4 = 2254 + 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