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精彩6篇)

时间:2014-03-01 09:33: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一

标题:加减法的应用教学设计

引言: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加法减法的概念理解和应用。

2. 实际问题的转化和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等)、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小明手里有4个苹果,他再买了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鼓励学生使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2. 概念讲解(15分钟)

通过课件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讲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3. 实际问题解决(2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5个糖果,他吃了3个,还剩下几个?”鼓励学生使用减法运算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4. 活动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5. 拓展活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如在教室里找到一些物品,让学生计算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写出算式。

6. 总结归纳(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加减法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学生们积极参与,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二

标题:数字顺序与大小比较的教学设计

引言: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是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能够正确运用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数字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2. 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等)、课件。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出示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数字的顺序,并讨论数字的大小比较。

2. 数字顺序的讲解(15分钟)

通过课件和教具,向学生详细讲解数字的顺序和顺序的表示方法,并举例说明。

3. 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1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判断数字的大小关系,并进行讨论。

4. 实际问题解决(2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手里有7个苹果,小红手里有5个苹果,谁手里的苹果更多?”鼓励学生使用数字大小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写出解答过程。

5. 活动练习(15分钟)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归纳(5分钟)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和技巧。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掌握了数字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学生们积极参与,观察和推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三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多媒体课件、动物玩具若干、小架子(上、下两层)、苹果树挂图一幅

听故事,然后多媒体出示相应图片并提问。

故事:小狗和小熊玩了一天后回屋休息,小狗抢先躺在了下铺。并说:“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狗还是不听,最后小熊只好艰难地爬上了上铺。

看图片提问:

a、小狗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最后睡在了哪里?(上铺)

1.认读上下。教师领读上下,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2.认识上下。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身边有哪些上下,如;宿舍的上下床、家里的鞋柜和冰箱、教室里的黑板和红旗、自己的头和脚、天上的太阳和地上的小花小草等。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四

:教科书p20—p21“填一填”、“说一说”及“练一练”第1-4题。

1、在学习2、3、5乘法口诀的基本上引导学生学习4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2、掌握4的乘法口诀,能运用4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开火车口算卡片:5×8 5×5 5×3 6×2 9×5

3×4 2×8 4×5 7×2 3×6

(个别说说应用哪句乘法口诀)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小熊请客”图。

师:今天小熊家来了许多客人,小熊采了许多红果,要把它们串成糖葫芦请客人们吃,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小熊准备了多少红果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贴出一串糖葫芦图和表格。

师:小熊想把4个红果串成一串,那么2串有多少个红果呢?3串、4串……9串分别有多少个呢?你能用所学的方法列式解答,并编出乘法算式吗?

(可先请一名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出4×2=8或2×4=8,再编出口诀。)

(1)独立思考,填写表格。

(2)小组交流填表结果和自己的思路。

(3)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板书算式和口诀。

(学生通过前面5、2、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已对此类新知的学习过程及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填表,写乘法算式和编口诀的工作。)

(4)学生齐读口诀。

1、记忆口诀。

独立背诵4的乘法口诀;同桌互背;师生对口令;小组选代表比赛对口令,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2、说一说。

可采用小组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用数桌腿来记忆口诀。

3、“练一练”第1题“连一连”。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4、“练一练”第3题。

此题也应先让学生弄懂图意,再独立填写算式,说说自己列算式的思路和算式的含义。

5、“数学游戏”

先算出每个算式的结果,小组合作找出复数的规律,按规律走出迷宫。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五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 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

2、 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的认识。

3、 学生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的能力,通过活动提高学生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本节课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厘米。由于厘米这个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课中安排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关于厘米的风丰富表象,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理解1立尼究竟有多长。

一、 学前导学

1、前置作业:

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揭示课题,介绍测量的工具

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长度,测量时有许多不方便,也不准确。在生活中,我们要用到统一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尺子,来测量。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 解决问题

一、认识直尺

1、小组交流:你看见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尺子?准备一把尺子,观察并了解尺子上都有些什么,各表示什么。

2、全班汇报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介绍1厘米: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用直尺上表示出来。

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认为还有从哪个数字到哪个数字之间是1厘米长?

2、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把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2)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或我们身上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

(3)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4)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3、观察自己的刻度尺:你知道从刻度“0”到哪儿是2厘米长吗?(从0到2)从刻度“0”到哪儿是3厘米长吗?(从0到3)也就是说,从刻度“0”到几,就是几厘米。那么你的刻度尺一共有多少厘米?

(二)师生探究 合作交流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

1、学生小组动手测量纸条长度

(1)这有一张纸条,你知道它有多长吗?小组讨论、操作测量纸条的长度。

(2)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测量的?

2、统一测量的方法

介绍:量物体的时候,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

现在纸条的右端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3、实际测量物体的长

(1)测量同桌准备的纸条,看一看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量的结果写在纸条上,同桌检查。

(2)量一量你带来的新铅笔长多少厘米。

(3)量一量

你的手掌宽度是( )厘米。(取整数)

一拃:你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是( )厘米。(取整数)

三、自我检测

课本第6页练习一1——3题。

看练习一的1题中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么量它的长度呢?利用三角板来卡一下量。

四、变式练习

1、如果有些东西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么量出它的长度呢?例如花生的长度和1角硬币的长度。

2、拿出不同长度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3、看图填空

五、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 篇六

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课件、学具。

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

二、新授课

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

(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

(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

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

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

(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

(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

(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

(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

(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

二、综合练习

1、下列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课本p43页第三题)

2、欣赏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哪些新知识还有什么问题用哪些方法学会的这些新知识。

三、课后活动应用平移和旋转做运动。

搭配二年级数学教案(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