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一
标题:唐诗的韵律之美——《静夜思》教学案
引言:唐诗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语文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授唐诗,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本文以《静夜思》为例,介绍了一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唐诗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唐诗的韵律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 能够正确朗读《静夜思》并理解其中的意境。
3. 能够通过模仿写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唐诗《静夜思》的课件或教材。
3. 学生准备好的纸和铅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唐诗的课件或教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好奇心。
2. 唐诗朗读(10分钟)
老师朗读《静夜思》,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诗歌的声音和节奏。然后,老师再次朗读,学生跟读。
3. 唐诗解读(15分钟)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讲解《静夜思》的意境和感受。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诗句中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
4. 诗歌模仿(15分钟)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首与《静夜思》类似的诗歌。可以鼓励学生描述他们自己的夜晚生活或感受。
5. 诗歌朗读(10分钟)
学生将自己写的诗歌朗读给全班同学听,分享自己的作品。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唐诗的韵律之美,并鼓励学生多读诗歌,培养自己的语感。
7.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写一份关于《静夜思》的读后感,并背诵这首诗。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唐诗有了初步的了解,培养了对诗词的兴趣和欣赏能力。通过模仿写作诗歌,学生也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二
标题:发现字词的乐趣——学习《比喻歌》教学案
引言:字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对字词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本文以《比喻歌》为例,介绍了一节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字词教学案,旨在通过音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字词的兴趣。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比喻的概念,学习一些常见的比喻词语。
2. 能够正确朗读《比喻歌》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3. 能够通过欣赏歌曲,发现其中的比喻词语,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音响设备等教学工具。
2. 《比喻歌》的歌曲和歌词。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常见的比喻词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比喻词语欣赏(10分钟)
播放《比喻歌》的音乐,让学生仔细听歌词中的比喻词语,并跟随歌曲的节奏朗读。
3. 歌曲理解(15分钟)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解释《比喻歌》中的比喻词语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
4. 比喻词语运用(15分钟)
要求学生找出歌曲中的比喻词语,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用比喻词语来形容自己、家人或朋友。
5. 歌曲演唱(10分钟)
学生分组演唱《比喻歌》,展示自己对比喻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6. 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比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发现、多运用比喻词语。
7. 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比喻作文,并背诵《比喻歌》中的歌词。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比喻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通过歌曲的方式培养了对比喻词语的敏感性。通过比喻词语的欣赏和运用,学生不仅提高了对字词的理解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三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 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 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 点题教学
1 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 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 识字教学
1 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 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 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 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 完成习字册
四 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关于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四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祖先的摇篮、遥远、苍苍茫茫、天长地久、污染、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等词语的含义。
2、按要求预习课文,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和查找资料等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情趣。
3、正确搭配词语;能照样子学写句子;尝试选择场景或有特色的景物介绍“天然博物馆”
4、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在感情朗读中,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意趣。
注意这首诗的诗行排列特点,领悟到含蓄隽永的韵味。
原始森林的图片
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自学课文。
1、正确朗读课文,自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2、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提出疑问,做出标记。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
1、板书课题,齐读,说说“祖先的摇篮”在诗中指什么?
2、媒体出示:“原始森林”画面,理解“苍苍茫茫”的意思。
3、指名分节朗读诗歌,注意诗句的停顿,随机正音。
树阴赛跑污染神圣
4、读了诗歌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疑问?
二、品读诗句,释疑感悟。
(一)学习第1节
1、带着问题轻声朗读:“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
2、指名朗读、交流。(板书:一望无边)
(二)学习第2、3节,理解“美好”、“遥远的回忆”
1、自读,想像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中如何生活?(读后交流)
2、引读,理解“那回忆,多么美好,又多么遥远……”一句。
3、讨论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第4节。
1、自读,思考:为什么说原始森林是“人类文明的起点”、“神圣的天然博物馆”?
2、讨论交流。(板书:文明的起点天然博物馆)
3、师生合作读最后一节,加深体会。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联系全文,思考讨论:怎样才能使原始森林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呢?
2、交流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办法和措施。(板书:天长地久不被污染)
3、配乐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总结
四、展开想像,学习表达。
1、指导完成课后第3题。
2、指导口述“介绍天然博物馆”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背诵。
2、完成课后练习题2。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五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认识7个汉字,会写9个字,学习新的偏旁部首,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1、课文导入: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他们以天为盖,以地为席,与果木为伴,与日月为友……
2、你有这样的体验吗?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3、今天这堂课,咱们共同学
1、观察一下这篇课文和前面学到的课文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不是自然段的结构,而是从中间空行断开。每断开一次就是一个小节。)认识小节。
2、学生尝试找出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并在每一个小节前面标出序号。
3、引导学生明确课文结构有4个小节组成。
4、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小节检查学生对诗歌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7、读一读课文,思考: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
8、努力把诗歌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熟了,现在课文中的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走出来了,你还认识它们吗?
2、出示生字指读。
3、注音领读。
4、重点认读:祖、掏、逗、蔷、薇、逮、忆。
(1)比较认知“蔷”和“薇”: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比较容易识记。
(2)“忆”字强调偏旁是“忄”,左右结构。想一想还见过哪些“忄”的字呢?(预设:惊、怀……)
(3)“逮”字强调读音为三声。在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占格要均匀,把字写好看。(结合图片,拆解汉字掌握识记。)
5、出示组字方法,进行识记“忆”
6、找一找“祖、组、租”的不同。
7、开火车读准字音。
1、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
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
一望无边,
遮住了蓝天。
(认真读,读出诗歌的韵律美。感叹句要读出惊叹、赞美的语气。)
2、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些大树上?
摘野果,
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
和野兔赛跑,
看蘑菇打伞?
(生活很有趣。)
3、那时候,
孩子们也在这里
逗小松鼠,
采野蔷薇吗?
也在这里
捉红蜻蜓,
逮绿蝈蝈吗?
(读出诗歌的韵律感。)
4、风儿吹动树叶
“沙沙,沙沙!”
那回忆
多么美好,
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
我们祖先的摇篮!
(用深情、赞叹的语气来读。)
5、结合情景,读好课文。
小组推荐优秀小选手比赛读诗歌。
课文同学们读得真美,现在我们拿出小手来写生字吧,相信你也可以写得很好。
1、出示生字:祖、啊、浓、望、蓝、摘、掏、赛、忆。
2、指导学生观察写法,板书笔顺。
3、打开“优教学生字”,讲解生字的意义与写法。
重点学习:“祖、望、赛、忆”的注意要点。(预设:祖:不要多一点;
“望”:不要多一点;赛:不要少一横;忆:“乙”只有一笔。)
4、学生临写生字。
1、打开“基础训练——《祖先的摇篮》”,一起来闯关吧!
2、完成配套练习册。
最新小学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案 篇六
1、用空间与时间顺序来介绍事物的方法。
2、学写解说词。
一、导入
听《黄河大合唱》的2、3等片断,借助音乐来感受黄河的强烈的气势,激起心灵的共鸣,导入新课。
二、讲新课
1、交流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是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中国古代的《山海经》《禹贡》和《水经注》等书,皆称之为“河”。河水经黄土高原,遂成黄色,故得名“黄河”。
黄河全长5464千米。从源头的涓涓细流,沿途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成千上万条溪川,形成每年平均约480亿立方米水量的滚滚洪流,一泻千里。他源出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由此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其间,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风光绮丽的崇山峻岭,有广阔无垠的肥土沃壤,有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有历史悠久的三大文明古都,有丰富的物产和地下宝藏。整个黄河流域,生息着1.1亿各族儿女。
2、初读课文,交流字词。
汩汩gǔ 北麓lù 湍急tuān 穿梭suō 塑造sù 枢纽shū 气势磅礴pángbó 沟壑hè 步履lǚ 积淀diàn 清澈chè 繁衍yǎn
3、再读课文,交流探究:
(1)你认为本文哪一部分最精彩,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黄河的?
(3)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你能找出并说出它的作用吗?
(5)交流学习本文的感受。
(答:本文由黄河的源头开始,分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全面介绍了黄河,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生息劳作、繁衍发展,创造了极其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作为炎黄子孙,要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增添光彩。)
三、课外活动
1、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黄河的诗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2、让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布置一次展览。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导游,为大家解说。
3、随着黄河输入下游的泥沙不断增多,在下游的一些城市已经出现了“地上悬河”现象,如黄河近几年都出现了断流,请你查找有关资料,帮助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