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一
第一篇内容
【教案名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
3. 理解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组成和功能;
3.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细胞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用具:显微镜、玻璃片、视网膜尺、玫瑰红染液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细胞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认识和了解,提出问题: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你们知道细胞有哪些结构吗?
Step 2:知识讲解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3.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4. 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Step 3:实践探究
1. 实验一:观察细胞膜
将玫瑰红染液滴在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玫瑰红颗粒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细胞膜的作用。
2. 实验二:观察细胞核
将洋葱切片放在盐水中浸泡,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细胞中的细胞核,引导学生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Step 4:知识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总结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总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 引导学生观察其他生物细胞的结构,并与课堂所学进行对比。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二
第二篇内容
【教案名称】:遗传与变异
【教学目标】:
1. 理解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方式;
3. 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和影响。
【教学重点】: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方式;
3.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方式;
2. 掌握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和影响。
【教学准备】:
1. 教材:生物教材《遗传与变异》;
2. 多媒体设备;
3. 实验用具:豆子、显微镜、实验盘等。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豆子,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种豆子会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
Step 2:知识讲解
1. 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方式;
3.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的概念和影响。
Step 3:实践探究
1. 实验一:观察豆子的遗传变异
将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豆子分别放在实验盘中,观察它们的遗传特征,并讨论遗传变异的原因和方式。
2. 实验二:观察染色体畸变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畸变的果蝇,并讨论染色体畸变对生物的影响。
Step 4:知识总结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总结遗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遗传变异的产生原因和方式。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他们调查家族中的遗传特征,并总结遗传规律;
2. 引导学生了解基因工程和遗传疾病的相关知识。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三
课题:
第4节 免疫调节
I 学习目标
1、 描述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和功能;
2 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II 学习重难点
1、 介绍抗体的发现、淋巴细胞的种类、分化和功能等科学研究过程,培养学生从科学事实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 介绍牛痘的发明以及科学家在免疫科学方面的研究过程,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3、 概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以及两者的关系
III 方法指导
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自学质疑、 交流展示、知识建构、基础检测、巩固练习、能力提升
一、自学质疑/交流展示
1. 免疫调节是通过 来实现的。它是由 、 和 组成的。
2. 人体抵抗病原体的攻击,有三道防线: 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是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 组成的。
3. 抗原体是指 ;抗体
是指 。
4. 特异性免疫包括 和 。前者主要是细胞分泌 起作用;后者主要 是 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
5. 过敏反应是指 ,其特点有 。
二、【基础检测、巩固练习】
1.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2.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 )
A.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形成浆细胞
C.形成效应T细胞 D.浆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3.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幼儿体内产生( )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记忆细胞 D.抗体
4.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5.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 )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6.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7.为使移植器官长期存留,病人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该药物的作用是( )
A.激活免疫系统 B.使免疫系统变得“迟钝”
C.抑制术后感染 C.保证植入器官的血液供应
三、【能力提升】
8.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
B 健康 B 生活B
S疫苗 S病原体
A 健康A A死亡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传染病死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在给B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其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B会______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四
《其他植物激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其他植物激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明确了植物体内并非只有生长素,还有其他种类的植物激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共同协调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以适应环境。第二部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与前两节“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脉相承,通过对前两节内容的补充和完善,使学生形成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网络,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已经知道了生长素的合成、分布和运输方式,理解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也明确了植物激素的概念,知道其他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种类。但是,学生对于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部位和生理作用等知识还知之甚少,对于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也不清楚,这就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要性。
周至县盛产猕猴桃,很多学生对猕猴桃种植过程中应用膨大剂增产的事例也非常熟悉,但对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却一无所知。所以,这些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设计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从本地“猕猴桃之乡”的地域特点出发,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本节课的导入没有用课本中的问题探讨,而是用学生熟悉的猕猴桃增产使用的膨大剂(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膨大剂作为悬念,还能为后面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埋下伏笔。对于第一部分内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的教学,并不是直接给出教材上的现成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利用学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探究之后,再结合教材进行总结,让知识的获得成为探究的过程。第二部分内容“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培养学生联系的思维,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渗透STS教育的良好材料,能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所以,采用“提供资料、问题引导、小组讨论”的策略。讨论可以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思考和交流,对植物激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达到深入理解,并学会从系统的角度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最后,将“膨大剂增产之谜”作为课后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切身感受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利弊,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到实处。
四、教学目标
(1)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说出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和主要作用。
(2)举例说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协调控制的。
(3)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2、难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展示资料)20xx年6月1日,记者在被誉为“猕猴桃之乡”的周至县采访时看到,果农正在用勾兑好的膨大剂对猕猴桃的嫩果进行蘸泡(图),在周至县,超过90%的果农采用膨大剂增产,以保丰收。那么膨大剂到底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发挥增产作用的呢?
生长素的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受激素调节,植物激素除了生长素、还有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等。那么膨大剂是不是一种激素?它的作
用过程是不是激素调节?本节课的学习将为我们揭晓答案。
(一)、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
1、学生阅读导学案上的资料分析,完成相关问题。请学生代表展示、讨论答案。资料分析
提示:
①赤霉素突出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赤霉素还有解除休眠和促进萌发的作用。
②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这是因为一个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能够促使全箱水果都迅速成熟。
③脱落酸能促进叶片等的衰老和脱落。
2、学生自主阅读教材54页的图3—8,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之后,要求学生脱离课本,独立完成学案上的表格内容,最后,同桌互相检查。
(二)植物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阅读资料分析,然后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请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修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1、学生阅读教材54-55页,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特点,区别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对“膨大剂是不是植物激素”进行分析。
2、讨论课本55页“资料分析——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请学生代表举例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并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人类是有利还是有害?
教师提示: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和应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人类应当合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那么,我们应如何保证合理使用,避免危害的发生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回家后就大家熟悉的膨大剂展开研究性学习。
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
B.细胞分裂素能促进花的脱落
C.乙烯能促进植物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促进果实脱落
2、烟草“打顶”有利于烟叶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但“打顶”后腋芽的生长会影响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在“打顶”后于伤口施用()
A.细胞分裂素B.乙烯生成物
C.赤霉素类物质
答案:1B2D八、作业布置
1、自然生长的植物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都有明显变化。在植物生理学家研究了某种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激素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生长素赤霉素乙烯D.生长素类似物
细胞分裂脱落酸细胞分裂素细胞伸长成熟衰老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在果实的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时期生长素浓度较高,其原因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除了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外,也具有这样的作用,其主要合成部位是。
(3)脱落酸的合成部位是,主要作用是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五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
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免疫作为机体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一种防御反应,需要淋巴细胞的参与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
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
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资高中生物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理解叶绿体内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
2、理解叶绿体内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的过程。
教学重点
:光能如何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换过程
教学方
法:
教具准备: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危机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影响以及我国耕地减少与人口数量大引发的粮食需求的突出矛盾;从提高粮食产量的紧迫性和巨大潜力,引出进一步对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必要,从而导入本节的研究内容——光合作用。
二、学生观察,教师引导发现问题
1、 光能转换成电能
观察探索 通过复习高二所学的光合作用有关知识引入高三学习的重点------对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进行深入研究。
围绕光能转换成电能,复习回忆叶绿体的结构,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有关的色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1)A、B表示色素,请问它们分别代表什么色素?以及各自有何作用?
(2)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
(3)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是怎么失去电子的?
(4)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是什么性质?怎样才能恢复稳态?
(5)失去电子的叶绿体a从哪里夺取电子?
(6)试写出水光解的反应式?
(7)脱离叶绿素a的电子去哪里了?
(8)最初的电子供体和最终电子受体分别是什么?
(9)能量转换的场所是什么?
思维发散与开拓 绿色植物这种独有的现象在哪些领域有广阔应用和研究前景?
同时提出水的光解中电子的传递和氢离子的去路的问题,以此进入第二个研究主题,即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2、 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
在叶绿体的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发生的能量转换的两个步骤,由光能转换成电能,由电能进一步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是连续不可分割的过程,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与电子传递是偶联的。观察多媒体,引导学生分析。
(1)2H2O→O2+4H++4e- ,水的光解产生的电子和氢离子最终传递给什么物质,并生成了什么物质?尝试写出物质变化的反应式。
(2)在电子传递过程中还形成了什么物质?写出其反应式。
(3)电能转换成的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什么物质中?
(4)活跃的化学能意味着什么?
(5)NADPH除了携带一定能量的物质外,还具有什么性质?
(6)NADPH用来还原什么?
3、 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在暗反应阶段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高二阶段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思考回忆以下问题:
(1)ATP和NADPH参与暗反应阶段的什么过程的反应?
(2)在此过程中能量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场所在哪里?
归纳总结 在分别学习探索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的三个步骤后,依据教材中图2-2,要求学生完整叙述在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的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知识比较,发现光合作用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同时进行的关系,以运动变化和联系的观点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即能量转换和物质变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
知识迁移深化
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分别喂养同样小鼠各一只,和长势良好的同样绿色植物各一盆。与甲罩不同的是,乙罩内多了一杯氢氧化钙溶液。两玻璃罩同在阳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甲、乙两个钟罩内的小鼠和植物各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教师需要特别指导分析乙罩内的小鼠死亡的原因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的联系,深入体会和总结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的关系。
总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