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风雨教案设计 篇一
标题:《小说《风雨故事》的阅读与理解》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小说《风雨故事》,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重点:
1. 学习和理解小说《风雨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进行文学鉴赏,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准备:
1. 小说《风雨故事》的课文;
2. 阅读指导和解析资料;
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小说的了解和阅读经验;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文学鉴赏知识。
二、阅读与理解(25分钟)
1.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风雨故事》;
2. 学生小组讨论,共同理解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
三、文学鉴赏(20分钟)
1. 教师讲解小说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2. 学生观察和分析小说中的描写、对话和比喻等修辞手法;
3.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小说中的几个重要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四、写作表达(20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写一篇关于《风雨故事》的读后感;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足和进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雨教案设计 篇二
标题:《《风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分析与角色扮演》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说《风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和人物形象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 分析小说《风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小说《风雨故事》的课文;
2. 角色扮演的道具和服装;
3. 课堂活动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角色扮演的了解和经验;
2.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人物形象分析知识。
二、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
1. 教师讲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特点;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小说中的几个重要人物形象;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表演能力。
三、角色扮演(30分钟)
1.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扮演的人物,并准备相应的道具和服装;
2.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人物形象和情节;
3. 学生观看其他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和讨论。
四、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
2. 学生小组合作,总结人物形象对整个故事的推动和发展的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角色扮演和人物形象分析方面的不足和进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雨教案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3、读课文2遍,想一想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把你的疑惑写下来。
课堂学习
一、导入
1、展示两张暴风雨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认识作者,认识“凹”
二、初感风雨景。
1.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是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这风雨的?
2、这些景物大致可以分几类?这些事物在风雨中什么共同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雨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2、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品味精美的语言
3、认识大自然的威力,勇敢面对大自然。
学习重点
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及侧面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风雨场景的写法
学习方法 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课时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背诵和风雨有关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交流预习
1.走近作者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2.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偌大( ) 蜷曲( ) 贾平凹( ) 倏忽( ) 模样( ) 撩起( )刹那( ) 锥形 ( ) 栅栏( )
三.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请逐段朗读课文,想一想: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第1段:树林全貌第 第2段:垂柳、杨叶、芦苇;
第3段:断绳羊、女孩 第4段:葡萄蔓、苍蝇
第5段:鸟巢、鸟儿 第6段:废纸、猫、瓦
第7段:浮萍、鱼儿; 第8段:老头、孩子
是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来描写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风的?写出了风怎样的特点?
文章先从树林子开始着手,呈现给我们一幅恣意的狂风图。接下来,形状、声状方面对被风吹得乱了的垂柳、杨叶、芦苇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继续展现狂风大作的画面。写了几组自然物,作者的笔锋陡转,写到了动物,写到了人。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景物描写来具体表现风雨之大之猛烈。
七年级上册语文风雨教案设计 篇四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风雨的特点。
2、分析作者写景方法。
3、借鉴写法进行写作。
一、引入新课:2分钟
处处留心皆学问,清风雨雪亦文章,风雨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话题之一,让我们踏上今天的语文早班车,共同领略古人笔下风雨,齐读并积累这些描写风雨的诗句。“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古人笔下的风雨如此,当代作家,素有文学鬼才之称的贾平凹笔下的风雨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风雨》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5分钟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词语概括风雨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概括,教师随机板书特点词语。
过渡:题目为风雨,全文写了这些景物,没有一个“风”字一个“雨”字,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突出风雨的特点的?下面我们研读赏析作者写景的方法。
三、研读赏析:
1、出示合作探究内容1分钟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仔细研读品析,并在组内交流探究下列问题:
题目为风雨,全文未着一个“风”字,一个“雨”字,作者借助 , 景物写风雨的,好处是 。
②你喜欢哪些精彩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任选角度进行赏析。(提示:可以从精彩的细节描写角度赏析,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赏析)
合作探究要求:各组通力合作,全员参加,边探究便做好批注,准备展示汇报。
2、各组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3分钟
3、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各组板演关键词准备展示。一组1题,二组2题,三、四组三题。4分钟
4、各组按要求进行展示(要求:展示时做好组内及组际同学的互动,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组内补充以及组际的补充质疑。)14分钟
(1)①题展示:作者借助自然景象(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葡萄蔓、废纸、池塘、浮萍、)动物(羊、鸟、苍蝇、猫)人(红衫女孩,老人、小孩子)突出风雨,好处是烘托了风雨的强暴、肆虐。
初一语文《风雨》教案四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风雨场景,梳理文章内容。
2、在阅读中积累重点词语和优美语句,体会修辞手法及侧面烘托的运用。
3、掌握和练习一些写景技巧。
一教学流程:
1、导入 首先,展示一系列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得出“风雨”这一信息。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将自己的情感寄托风雨中。或喜或悲,或忧或荣,或清或雅。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名家的文章,看看他给我们描绘了一番怎样的景象。
2、作者简介 贾平凹(讲解“凹”字写法)
3、检查预习,给生字注音。
4、 “感”风“悟”雨。
(1)、朗读课文,并找出各段都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风雨怎 样的特点?
第 1 段:树林全貌(像面团,形态扭曲); 第 2 段:垂柳(乱得像团麻)、杨叶(千万次变得模样)、芦苇(倒状破裂出声); 第 3 段:断绳羊(惊跑跌倒)、女孩(牵羊回不了家); 第 4 段:葡萄蔓(脱落)、苍蝇(集中在电线上); 第 5 段:鸟巢(掉下)鸟(尖叫落地) ; 第 6 段:废纸(乱飞乱粘贴) 猫(全身精湿) 瓦片 (像树叶飘落)
第 7 段:浮萍( 凸起被冲上塘岸) 鱼(被冲上塘岸); 第 8 段:油灯(点不着)老头(捶腿) 小孩 (叠纸船)。
明确:作者通过对事物情态的描写来展现风雨之猛烈。
(2)课文写“风” ,看不见一个“风”字,却写出了狂风的肆虐;写“雨” ,不 着一个“雨”字,却为我们展现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作者采用的是一种什么写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