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一
标题:探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引言: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影响。
一、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
1. 夏代政治制度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君主制。夏朝的君主被称为“夏天子”,他们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领导者。夏天子通过任命和委任来管理国家事务,同时也依靠贵族来维持统治。
2. 商代政治制度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商王朝的政治制度同样是君主制。商代的君主被称为“商王”,他们通过祭祀和婚姻等方式来巩固统治。商王朝的政治制度也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力。
3. 周代政治制度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周王朝的政治制度是以封建制为主的封建君主制。周天子是封建制度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封爵、册封和颁布法律等手段来管理国家事务。周天子依靠诸侯来维持统治,诸侯则通过管理自己的封地来获得权力和财富。
二、秦、汉两代的政治制度
1. 秦朝政治制度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君主,他通过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来巩固统治,如实行郡县制、推行统一的法律和文字等。秦朝的政治制度强调统一和集权,国家权力高度集中。
2. 汉朝政治制度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其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封建君主制。汉朝的君主被称为“皇帝”,他们依靠中央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汉朝的政治制度相对较为稳定,这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
通过学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制度对国家和人民的影响。每个政治制度都有其特点和优劣势,我们要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和借鉴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为我们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二
标题: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与贸易
引言:
古代中国不仅在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就,还在科技发明和贸易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贡献。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索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和贸易,了解它们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1. 四大发明
古代中国有“四大发明”,分别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些发明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造纸术使得文化的传播和保存更加便捷,指南针帮助人们准确导航和航海,火药改变了战争的形态,活字印刷术推动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2. 水利工程
古代中国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有很多创新和发明。例如,灌溉系统的建设使得中国的农业生产得以发展,水车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运河的开凿方便了贸易和交通。
二、古代中国的贸易
1.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欧洲、亚洲之间的重要贸易通道。这条贸易路线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也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在丝绸之路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销售。
2. 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中国还通过海上贸易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同时也带回了其他国家的商品和文化。
结论: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和贸易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技发明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贸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古代中国的科技智慧和贸易精神,为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三
收复新疆
教学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以及最终的结果和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等。)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13页“练一练”: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是d(1884年)。
2、指导学生完成第11——12页的[自我测评?选择题]: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新疆战略地位重要)。
3、指导学生完成“单项选择”9、10题,“人物春秋”列举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并对他作出评价。(对于较弱的浩罕国果断动武,直接收复失地;对于较强的俄国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收回价值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伊犁。在这方面,他的历史功绩值得赞颂。但是,他对于太平天国的镇压,又具有反人民的一面。)
4、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醒预习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四
民族团结
一、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
2、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
3、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 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通过对孔繁森事迹的了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资料;分小组介绍民俗文化;
2、学唱民歌;
4、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生学法:学会探究式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五十六个民族的分布)
看谁懂得多?交流各自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民歌竟猜:1、2、3议一议
1、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多少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2、小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3、说说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何意义?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看谁懂得多?看教材p54和你自己了解的情况,谈谈今天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新鲜事。
说说孔繁森的故事。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五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一国两制”的提出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课堂讨论:1、“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什么?2、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我国顺利地解决了哪两个地区问题?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
课堂活动:1、齐唱“七子之歌”;说说七子是哪七个地方;
2、你能准确说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日子吗?
3、介绍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和区徽的含义
4、观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的记实片
5、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阿古柏侵占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的史实;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
2、学习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学会正确评价左宗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行为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点: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并配一组展现新疆美丽、富饶的图片,最后一张图片定格于“左公柳”。
设问:在新疆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柳树,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左公柳”。哪位同学知道这些柳树为什么被称为“左公柳”?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正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们新疆是个好地方,风吹草低见牛羊,葡萄瓜果甜又香。可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丽富饶的新疆曾一度被外国侵略者侵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曲正气之歌,看左宗棠如何收复新疆。
(多媒体出示课题) 第3课 收复新疆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阿古柏侵占新疆
学生阅读11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根据13页地图,标明阿古柏入侵新疆的路线。(“浩罕国”→喀什噶尔→天山以南→[北疆]乌鲁木齐→吐鲁番等地)
2、有人说阿古柏“一仆二主”。请问他的“二主”是哪两个?(英、俄)其中哪个国家直接出兵占领伊犁?(俄)
设疑过渡:如果你是清朝的官员,面临着新疆地区这么严重的危机,你会考虑怎么办?(先让学生合上课本,在小组里自由表达,然后要他们打开课本看看当时实际上是怎样处理这场危机的。)
左宗棠收复新疆
学生阅读12——14页本目课文、“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
1、请学生扮演“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主张及其理由。
2、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将怎样打败阿古柏?怎样收复新疆?(允许自由发挥)
3、左宗棠打败阿古柏后,怎样处理伊犁问题?(没有直接与俄国交战,而是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
教师过渡:为了配合曾纪泽为收复伊犁而同俄国进行的谈判,左宗棠抬棺上征程,表明了自己誓死收回伊犁的决心,请同学们表演一段历史剧来展示这段历史。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
学生1(扮演曾纪泽):伊犁是我大清的国土,沙俄无理抢夺,已是不符合各国和平共处、互不侵犯的国际法则,伊犁归还大清是理所应当的。
学生2(扮演左宗棠):左宗棠让士兵抬着棺材出场,走过一场。
学生3(历史评述者):“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
学生4(历史评述者):左宗棠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路上,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左宗棠的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迫使俄国归还伊犁。
1、他这样处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正确。首先,他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对于较弱的浩罕国,取胜的把握比较大,就果断动武;对于较强的俄国,就尽量避免直接交战,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军事实力。
其次,伊犁是新疆的大门,如果不收回来,整个新疆就无安全可言。付出一些土地和金钱作为代价,保住更为重要的安全大门,是明智之举,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再次,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作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
总之,在收复新疆这个问题上,左宗棠能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2、联系左宗棠和戚继光等人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封建王朝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什么样的两面性?(对外反侵略,值得赞扬;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必须批判。)
3、根据第11页“动脑筋”: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两汉设置西域都护、隋唐对突厥实行有效管辖、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反动首领的叛乱、清政府在1884年设置新疆行省等。)
采用诗歌形式:俄英垂涎争新疆,入侵称汗阿古柏。海塞并重左宗棠,力退敌寇壮山河。威震伊犁名天下,新疆收复回祖国。
左宗棠在天山南北留下的,不仅是战绩、故事、祠宇,还有一丛丛在戈壁滩中顽强生长的“左公柳”。(多媒体展示图片)
从兰州到哈密,从哈密到乌鲁木齐,所植倒柳“连绵不断,枝拂云霄”。正是: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我想“左公柳”承载着左公的精神和气节,肩一天风尘,守脚下土地。左公柳深深扎根于西北的地层,升华、完善、丰富、成熟,成为矗立于戈壁荒漠中的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