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精彩4篇】

时间:2011-08-02 03:11: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一

标题:解密地球的内部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2. 掌握地球内部的三层结构和特点;

3. 掌握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

教学重点:

1.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2. 地球的三层结构和特点;

3. 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

教学难点:

1. 地球内部的三层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2. 地壳变动的原因和影响的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初一地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提问:“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

二、讲授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20分钟)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包括地球的三层结构和特点,以及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地壳变动的原因和影响。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15分钟)

1. 准备一些地球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球内部的主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

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内容,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构造;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参与和表现。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二

标题:探索地球的自然灾害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掌握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学重点:

1. 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2. 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初一地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自然灾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兴趣。

二、讲授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20分钟)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介绍不同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形成原因。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三、展示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15分钟)

1. 准备一些自然灾害的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展示给学生观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物模型或图片资料,进一步加深对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灾害的主题进行讨论和研究。

2.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发现。

五、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培养(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2. 提醒学生应对自然灾害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行为。

六、总结和评价(5分钟)

1. 整理学生的讨论和展示内容,总结自然灾害的种类、特点和影响;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和肯定他们的参与和表现。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三

1.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等

教学课时 :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板书: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回答:圆形、椭圆形

补充说明: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 一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将课本上四幅图用挂图按照顺序展示出来,学生讨论完后,请代表上台边指示图片边讲述。

图1:天圆地方

图2:盖天说

图3: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图4:地球卫星照片

请学生讲述第一幅图:天圆地方

补充小结: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就像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不像古代人一样完全凭借直观的认识世界.简单地认识天空是圆的,大地是平的。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逐渐发现大地并不是那样平坦。比如:

①海边远方驶过来的航船,先看见船桅,后见船身;②月食时,地球的影子边缘总是弧形的。

请学生讲述第二幅图:盖天说

引导提问:对于这样的说法,同学们能否提出质疑?

(学生活动)

总结:从海边看帆船到发生月食看到地球影子,人们对地球形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提出了地球可能是球体的假想。为了证实这样的假想,人类需要到地球的另一端去看看,为此,很多探险家进行了多次全球性的航行。你能说出历史上都有哪些着名的环球航行?

(学生回答)

讲述并引导:最着名的就

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 篇四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五、板书设计?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展示)地球仪(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启发学生积极回答)(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 ? ? ? ? ?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

初一地理人教版教案【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